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分析

胡敏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610095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多种不良情绪,提升整体护理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应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为前房角突然关闭而导致眼压急剧升高的一种眼病,发病群体多为40岁以上的女性。从目前来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见症状表现为眼痛剧烈、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还有失明的风险,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而且会增加其恐惧感,产生诸多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实施。要想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就要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故此,本研究选择6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探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n=32)。纳入标准:(1)诊断结果符合临床收治标准;(2)患者自愿参与,配合度较高;(3)没有合并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64例患者中,男29例,女35例;平均年龄(48.23±2.77)岁;平均病程(6.04±1.53)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定期检查,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同时做好病房清扫和饮食指导等工作。

研究组施行心理护理:(1)情志护理。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尊重、关心和爱护,善于观察患者情绪和心理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的信心。(2)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存在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的原因除了与疾病本身有关外,还与其认知程度有关,一些患者因为缺少对疾病的了解,容易夸大事实、胡思乱想,进而产生焦虑、恐惧、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不断提升他们对疾病的认识。(3)心理护理。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出现抗拒治疗、暴躁等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干预,尝试与患者沟通,在谈话中改善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不同年龄、性格和需求,运用音乐、放松、散步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寻求治愈出院患者的帮助,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鼓励、疏导患者,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4)家庭支持干预。家庭是心的归宿,有了家人的关心和鼓励,患者的治疗信心会大大提升。因此,护理人员要教会家属简单的护理知识,包括日常休息、用药指导、运动锻炼等,同时要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和照顾,消除存在的不良情绪与心理负担。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行组间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x2行组间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和SDS评分

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的SAS和SDS评分(x±s,n=32)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64.71±3.18

45.74±2.63

60.02±4.23

44.17±3.25

研究组

64.32±3.76

36.31±2.23

59.79±4.31

32.56±3.42

t

0.621

16.593

0.763

15.821

P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满意度

具体情况如下(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32)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5(46.88)

11(34.38)

6(18.75)

26(81.25)

研究组

19(59.38)

12(37.50)

1(3.13)

31(96.88)

x2

7.913

P

<0.05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眼科中较为常见,患者多表现为眼痛、恶心、视力下降等症状,或是因治疗不及时、无效而失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由于多数患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没有明确的认知,因听信了他人对疾病的描述或相信网络而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家庭等因素抗拒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此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还会导致疾病加重,造成严重后果。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通过情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干预等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缓解心里负担,树立治疗信心,主动配合临床相关的各项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具体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问永永,陈新艳.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0,(18):135-136.

[2]张水.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09):157-157.

[3]张红桃.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