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临床效果观察

李谦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57000

【摘要】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苓桂术甘汤治疗。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LVEF为(53.20±5.13)%、LVED为(46.10±3.70)mm,常规组患者LVEF为(43.16±4.15)%、LVED为(57.40±4.64)mm,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悸好转时间为(2.01±0.70)d、气促好转时间为(2.71±1.02)d、呕吐好转时间为(1.91±0.43)d、恶心好转时间为(1.62±0.84)d,常规组患者心悸好转时间为(4.60±1.82)d、气促好转时间为(5.34±0.64)d、呕吐好转时间为(3.49±0.37)d、恶心好转时间为(3.80±0.79)d,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治疗中应用苓桂术甘汤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还可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衰;临床效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危重症,属于临床综合征性肾脏病,是因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性出现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和其相关的代谢紊乱引起的。该疾病可合并乏力、心悸、食欲减退、夜尿增多、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状[1]。在临床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合并心衰的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是导致肾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在中医学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关格、水肿、癃闭等范畴,病位在膀胱和肾,且大多累及心、肺、脾等,湿浊瘀血积滞在体内,导致疾病发生。近几年,苓桂术甘汤治疗逐渐应用到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治疗中,且获得了不错效果。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患者,对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7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在常规组中,有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42-65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有1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43-65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其中包括血液透析、西医辅助对症治疗等。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药方: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5g、杏仁15g、姜半夏12g、淡附片10g、炙甘草6g[2]。利用现代工艺萃取成中药颗粒剂型,每次服用1袋,开水100ml冲服,每天服用2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心功能水平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LVEF为(53.20±5.13)%、LVED为(46.10±3.70)mm,常规组患者LVEF为(43.16±4.15)%、LVED为(57.40±4.64)mm,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LVEF(%)

LVED(mm)

研究组

30

53.20±5.13

46.10±3.70

常规组

30

43.16±4.15

57.40±4.64

T值

7.969

8.526

P值

<0.05

<0.05

2.2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心悸好转时间为(2.01±0.70)d、气促好转时间为(2.71±1.02)d、呕吐好转时间为(1.91±0.43)d、恶心好转时间为(1.62±0.84)d,常规组患者心悸好转时间为(4.60±1.82)d、气促好转时间为(5.34±0.64)d、呕吐好转时间为(3.49±0.37)d、恶心好转时间为(3.80±0.79)d,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心悸(d)

气促(d)

呕吐(d)

恶心(d)

研究组

30

2.01±0.70

2.71±1.02

1.91±0.43

1.62±0.84

常规组

30

4.60±1.82

5.34±0.64

3.49±0.37

3.80±0.79

T值

3.993

3.917

3.968

3.856

P值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近几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不断上涨,由于该疾病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病情进展较快,在终末期会发展成为尿毒症,部分患者还会合并心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难度,仅仅使用血液透析、西医辅助对症治疗等已经无法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还会出现恶心、心悸、气促、呕吐等临床症状。近几年,中医治疗逐渐应用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治疗中,可以有效延缓病变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中医学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关格、水肿、癃闭等范畴,病性大多是虚实夹杂,正虚邪实共有,以至于患者水饮凌心、心肾阳虚、肺胃不降。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了苓桂术甘汤治疗,其中有茯苓30g、白术15g、桂枝15g、杏仁15g、姜半夏12g、淡附片10g、炙甘草6g。在该方药中,把茯苓作为君药,具有健脾利水、渗湿化饮的功效;桂枝具有降逆平冲、温阳化气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淡附片具有温阳补肾的功效;杏仁具有苦温降肺气的功效。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温肾助阳、利水渗湿、平冲降逆,进而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并且,本文使用的是中药颗粒制剂形式,开水冲服即可。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LVEF为(53.20±5.13)%、LVED为(46.10±3.70)mm,心功能指标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悸好转时间为(2.01±0.70)d、气促好转时间为(2.71±1.02)d、呕吐好转时间为(1.91±0.43)d、恶心好转时间为(1.62±0.84)d,临床症状好转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心衰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娟,宋辉,沈翊,翟志刚,丁保明.补肾化癥汤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09):117-120.

[2]张艳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J].药品评价,2021,18(07):399-401.

李谦(1999年2月5日-),男,汉,山东省东营市人,山东中医药高专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