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对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对肝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曹天宇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根治术中对肝癌患者实施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我院2019.7—2021.10收治的接受根治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参照组(36例)行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与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观察和比较组间麻醉前、术后1d炎症反应、MMSE评分。结果:麻醉前组间炎症反应、MMSE评分相近(P>0.05)。术后1d研究组的IL-17(42.36±8.27)pgL-1、IL-1β(141.82±21.87)pgL-1水平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研究组的MMSE评分(27.26±3.95)分相比参照组的(23.32±3.64)分要高(P<0.05)。结论:在根治术中,对肝癌患者实施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有一定安全性,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炎症反应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丙泊酚;肝癌;舒芬太尼;认知功能障碍

在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肝脏及周边组织有严重损害。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可消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1]。麻醉处理是手术中重要一环,麻醉效果可起到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的效果,但麻醉会对患者脑神经造成损伤,如果用量或使用方式不合理容易引发认知障碍,对手术疗效及预后有严重影响[2]。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提升疗效,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肝癌患者根治术中运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2例我院2019.7—2021.10收治的接受根治手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男女比例为19:17,年龄在34-70岁,平均(52.14±4.28)岁。参照组(36例)男女比例为21:15,年龄在35-71岁,平均(53.05±4.71)岁。组间基本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监测组间纳入对象的生命体征,行上肢静脉开放处理,建立静脉通路。麻醉诱导采取0.8mg阿曲库铵、1.5mg·kg-1丙泊酚、0.01mg·kg-1阿托品、0.5μg·kg-1舒芬太尼、10mg地塞米松。进行机械通气处理,使用双腔气管导管进行,以10-12次/min为呼吸频率设定标准,以8-10mL·kg-1为设定潮气量的标准。

研究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注射采取靶控输注泵进行,将1μg·kg-11%丙泊酚借助靶控输注泵进行泵注处理,在血药浓度达到目标设定值后,将用药剂量调整为0.5μg·kg-1,在患者意识消失后立即进行舒芬太尼(0.2μg·kg-1)靶控注射。

参照组行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与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当起始血浆靶浓度达到目标设定值后用药剂量调整与研究组相同,但不加用舒芬太尼。在麻醉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麻醉前、术后1d炎症反应:检测IL-1β、IL-17水平。

麻醉前、术后1dMMSE评分:评定采取MMSE量表,分值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有差异评定标准:P<0.05。

2结果

2.1麻醉前、术后1d炎症反应

组间麻醉前比对,P>0.05。术后1d研究组各项评测值相对更低,P<0.05,见表1。

表1 麻醉前、术后1d炎症反应对比(,pgL-1

组别

n

IL-17

IL-1β

麻醉前

术后1d

麻醉前

术后1d

研究组

36

11.18±3.29

42.36±8.27

103.71±14.29

141.82±21.87

参照组

36

11.21±3.34

63.27±10.84

100.59±14.52

201.74±33.46

t

--

0.038

9.202

0.919

8.994

P

--

0.970

0.000

0.361

0.000

2.2麻醉前、术后1dMMSE评分

组间麻醉前比对,P>0.05。术后1d参照组评分值相对更低,P<0.05,见表2。

表2 麻醉前、术后1dMMSE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麻醉前

术后1d

研究组

36

30.05±4.18

27.26±3.95

参照组

36

30.06±4.23

23.32±3.64

t

--

0.010

4.401

P

--

0.992

0.000

3讨论

肝癌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是肝癌的病发因素,此外遗传性因素、肥胖、长期酗酒等因素也会诱发肝癌,该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的特点,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患者在发现疾病时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阶段[3]。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肝癌根治术也不断趋于成熟,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但手术具有创伤性,在术中需要使用麻醉协助手术,常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会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选择安全性、有效性高的麻醉药物及方式极为重要。

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剂,麻醉效果发挥较快,作用强,且患者苏醒时间短,但镇痛效果较差,且会对患者呼吸系统产生抑制。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具有较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能够保证心肌供氧。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协同作用,改善丙泊酚镇痛效果差的劣势,将其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麻醉及镇痛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组间麻醉前炎症反应相近(P>0.05),参照组术后1d各项评测值更高(P<0.05)。组间MMSE评分麻醉前相近(P>0.05),研究组术后1d评分值相对更高(P<0.05)。由此提示,将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合运用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炎症反应少。除药物作用外,在运用两种药物时通过采取靶控输注泵的方式进行可更精准控制输注量,从而避免药物用量过多或过少影响麻醉效果的问题。

综上,对接受根治术治疗的肝癌患者提供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会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引发炎症反应,但程度相对较轻,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波, 杨卫华, 朱晓琳.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与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15):81-83.

[2]杨爱玲, 王海丽, 潘华,等.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21, 48(20):22-25.

[3]万涛, 郑军, 姚汝铖,等. 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对肝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21, 37(8):78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