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的护理分析

韦燕  ,李榕菲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2113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呼吸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救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呼吸机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血氧分压)现在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增加呼吸机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各项生理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老年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生理指标并发症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多发于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临床中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下降引起的,导致患者出现低血氧的症状,进而引发各项生理指标的下降。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通常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辅以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分析8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护理和呼吸机护理,通过分组对比得出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增加呼吸机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男性性患者12例,年龄55-86岁,其中有20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0例周围性呼吸衰竭。观察组有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53-85岁,19例中枢性呼吸衰竭,11例周围性呼吸衰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后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内容有做好患者的基础性护理,为病人家属介绍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患者的排痰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为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时,提前检查好呼吸机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对管道进行细致的检查,连接好各个接头,将呼吸机通上电源进行自检。呼吸机内的湿化液要保证每天的用量在500毫升以上,温度在36℃左右,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调整好参数,连接好呼吸机管道和气管导管。

2)心理护理: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加之呼吸困难,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焦虑、心烦意乱等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用舒缓的预期和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要指导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多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老年人心理健康。

3)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注意事项,详细为家属讲解涉及到的治疗只是,让家属能对疾病有所认知,配合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

4)口咽部护理:将患者床头抬高至35度左右,从患者的口角处将冲洗液进行注入,在另一侧口角进行负压吸引操作。在进行吸引前要先对气囊压力进行检查,确保压力充足后在为患者进行冲洗,避免冲洗液进入气道后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呛咳问题。医院要加强护理人员对口咽部护理的认识,加强培训工作,让护理人员重视口咽部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按照正确的方法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可以让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漱口,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清洁时间要在3分钟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对照组低,血氧分压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生理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血氧分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95.3±1.6

90.5±2.3

68.4±3.8

55.8±2.2

71.2±4.2

86.2±2.6

对照组

30

97.2±1.8

94.6±2.5

67.2±3.6

60.6±2.9

72.5±4.3

78.4±2.9

2.2  两组并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0.3%,差异明显(P<0.05)。见表 2。

组别

例数

气压伤

低血压

肺不张

总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30

0

1

0

1(2.6)

对照组

30

1

4

3

8(20.3)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属于危急重症,一般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而老年人发病往往就会处于危中阶段,需要对血气进行检查分析,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老年患者的呼吸衰竭治疗在早期时需要用到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治疗,病情严重的需要给予插管治疗。如果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全,还需要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氧疗。比如属于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给予高浓度的吸氧治疗,属于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要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在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在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的同时要有改善通气情况,一般临床中给予呼吸机治疗时,采用的护理措施为基础性措施,并没有增加呼吸机护理,本文通过分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基础护理措施后,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如增加了呼吸机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性明显,(P<0.05),这表明针对老年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增加呼吸机护理可以现在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呼吸机护理,能改善生理指标,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焦兴爱,孙 .无创呼吸机联合安全护理对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1):12-14.

[2]冯世亮无创呼吸机治疗且型呼吸衰竭的心理护理田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5,32(3):322一323.

[3] 王敏,王丽萍,潘娟足,等.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