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

俎兆杰

国网临颍县供电公司    河南临颖   462600

摘要:我国政府正在全力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从而能够帮助乡村实现经济增长,助力乡村脱贫致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为了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对其发展路径进行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促进乡村经济的增长。本文首先针对乡村产业振兴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主要是通过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潘庄村的乡村振兴案例来进行分析,对其产业振兴路径进行总结,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强化管理

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特别针对贫困地区进行经济建设,从而可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利用当地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来进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够找到科学的发展路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乡村产业振兴概述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为了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善乡村经济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达到这样的建设目标,更加需要利用当地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来进行重点分析,了解产业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够正确进行乡村产业的选择,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目标实现。但是现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1]]

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14年开始,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潘庄村就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1116名村民,而贫困人口数量为231人,占据全村人口数量的22.2%。2015年初,国网临颍县供电公司与潘庄村结对共建,定点帮扶象,成立工作队,选派高素质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为加快推进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的转变,2018年以来,先后争取国网阳光扶贫捐赠项目资金23万元,注册成立了产权归潘庄村集体所有临颍县旭阳纺织品公司。随着群众就业愿望的提升和企业订单的增加,陆续设立3个扶贫加工车间,主要是针对童车座垫、家纺四件套、儿童床栏等产品的加工,安排30多名留守妇女上班,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问题,拓宽了群众家门口增收渠道,激活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坚持企业姓公不姓私,破解制约发展村办企业的瓶颈,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有潜力、受益面广、持久性强,成为创办村级集体企业的典范,成为当地重点扶持项目。

(二)主要做法

1.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找产业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那么就需要进行产业的寻找。首先,需要进行全村的走访调研。驻村工作队成员由村委会人员陪同来进行全村的走访工作,这样能够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入户走访发现,该村共有村民1000多人,中青年大多数都外出打工,只有50多岁的妇女、老人和小孩留在村里。这样会造成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出现,而通过当地产业开发能够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然后启动村企联动工作,进行项目的设定。2018年5月,通过努力争取到帮扶资金13万元来进行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河南省金阳光儿童用品公司按照百企带百村要求与该村结为帮带对子,并将童车座垫、菜篮等外协业务订单优先由潘庄纺织品车间加工,为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奠定基础[[2]]

2.上下同心,精打细算强管理

为了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特别进行实地考察工作。因为整个厂房的建设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来进行支撑,而且征地手续也比较麻烦,会浪费时间。于是决定采取租用民房当车间形式,能够快速实现工程开工,同时也能够付给村民一定的租金,为当地村民增加收益。在车间建设时,为了能够节省资金,可以通过当地村民来进行建设工作,并且按照工资的形式来进行劳动报酬的支付。

3.开拓思路,富民强村奔小康

在进行当地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开拓管理思路,这样才能够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当地特别重视民主管理工作,同时不断增加员工的收入,这样也能够提升当地村民收益。2018年10月底,纺织品第一车间开始正式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并且建立健全了车间管理制度和生产流程规范。全体村民的劳动主要是通过计件的形式发工资,并且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对车间负责人进行选拔。所有工资都会按时发放,让员工更加具有凝聚力。员工每天收入在70-120元不等,村集体收益的在8%左右。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还会进行新模式的创新发展。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企业管理变得更加规范。2019年,特别建立“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实现更多村民的家门口就业。并且成立第二个纺织品车间,增加了30多个就业岗位,生产产品种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产品变得更加具有市场价值,员工的薪资也得到了提升,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为推进企业做大做优,形成规模效应,在政府支持下,2022年初县财政资金60万元建设500余平米的标准化车间项目获得批准,正有序推进,有望在国庆节前投入生产运营。借助龙头企业技术、管理、资源优势,产品将由原来的家纺四件套、儿童床护栏拓展到服装加工。实现从原材料输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到包装制成品直接运达市场末端经销商的完整产业链,就业岗位扩大到60人以上,彰显村办企业强大的生命力。

(三)贫困户受益案例

1.案例一

邵某当时是潘庄村第三村民组贫困户,她的家中一共有6口人。她本人体质比较瘦弱,而且其老公因为疾病而无法外出打工,孩子也在上学,需要很多费用。他们家里主要是从事农作物种植工作,经济比较拮据。从2018年扶贫车间创办开始,村干部特别动员她参与车间生产工作。她从来没有操作过电动缝纫机,对此感觉有些不自信。后来经过驻村干部的多次劝说,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刚开始因为技术不熟练,每天只能做成两三件成品。而到现在每天可以60件左右,日收入80多元,能够补贴家用。他的爱人也在空闲时到车间帮忙,也能够增加一些收入,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案例二

成某是三家店镇潘庄村三组媳妇,家中人口众多,但是承包的责任田少。而且她的老公缺乏专业技术,无法出去打工赚钱。家里有老人病,常年都需要打针吃药,孩子上大学,每年的开支很大,2014年底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经常去劝说她进入车间工作,但是每次她都会以家务忙为由婉拒后来她看到其他人在车间的收入比较不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到车间工作。在老师傅帮助下,再加上她自身的努力钻研,对智能电动缝纫机技术掌握得特别快,现在已经成为了车间中的技术佼佼者。到了2020年1月时,第二纺织品车间投运生产,因为她平常的表现非常优异,经过民主选举,她成为了第二车间负责人,员工也很快扩编到13个人,车位满员。在她的管理下,整个车间管理规范,一切井然有序,当有新进员工加入时,她都会认真辅导,这样会让新员工上手非常快,车间的生产量很快追上了第一车间,员工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形势十分乐观,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其发展路径进行认真分析。不仅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到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还需要做好精细化管理,不断开拓思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还针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体现出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建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探索[J].山西农经,2021(02):29-30.

[2]鲁明月.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1(09):37-38.

[3]陈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21(1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