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理论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对乡村振兴理论的认识

张福吉

中共长春市宽城区委党校 吉林 长春 130052

摘要:乡村振兴有其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实现乡村振兴,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理论,以其理论指导探索乡村振兴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理论  途径

一、乡村振兴理论的思考

1、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

人才是根本,产业是基础,市场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生态文明是要求。人才、产业、市场、制度、生态文明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是最活跃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生产要素,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思想之源,产业发展、制度设计、市场培育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发挥。产业的发展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人才可以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市场是引导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和引进的舵手,是最具活力的聚各种生产要于一身充满生机的无形力量。制度是规范各种要素科学高效投入的保障,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游戏规则。

2、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除了政府,还需要市场、社会和公民等多个主体的参与,乡村振兴的各个主体组成“多元共”的结构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共同发力,协调推进。党是领导力量,具有把握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设计的领导功能。政府具有主导力量,肩负推进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市场是关键力量,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决定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农业产出效率、农工效率、政府服务效率、社会治理效率达到最高。农民是基本力量,也是社会力量主宰者

3、乡村振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乡村振兴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培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城市不断同化农村的动态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随着结构调整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一个产业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他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乡村振兴应该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当乡村没钱、没人才、没技术的时候,乡村振兴主要靠劳动力或者传统农业来推动。第二个阶段,当乡村有了钱,主要靠资本推动,投资拉动。第三个阶段,当乡村有钱、有人才的时候主要靠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乡村开始走向振兴之路。第四个阶段,当乡村有了钱、有人才、有技术、有标准的时候,主要靠文化推动。这时候乡村振兴进入了可持续额发展的最高阶段。

4、乡村振兴是调整发展结构的必然要求

中国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城镇化既是乡村振兴的先导者,又是乡村振兴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也是个体统工程,也是多方发力的持续过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也好,城镇化也好,都将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二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需要市场和政府双重主导,而且市场为主,政府为辅,二者都需要土地、产业、人才、资金、基建、生态、人文等多方支撑。城镇化作为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其支撑的人才上可以联系城市,下可以服务乡村,其支撑的产业,上可以延伸产业链,向城市发展,下可以拉动乡村产业。城镇化也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中间环节。城镇的产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深度发展农业中的第二产业,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以工业为支柱,为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支持,以流通为抓手,为城市提供农产品,为乡村提供生产生活必需品,这样,城镇化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先导者。乡村振兴必然给农民带来思想上的变化,促使农民市民化,这将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乡村振兴理论指导下的路径选择

大支撑”——政策支撑、土地支撑、城镇化支撑科技支撑、公共服务支撑、产业支撑、文明生态支撑、美丽人文支撑是我国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1、政策支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村覆变,城市繁荣,无不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理论创新。国家的“三农”政策及各省、市、区相关政策是在我国农村发展的最强有力支撑。政策支撑可以确保乡村振兴方向正确,少走弯路,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2、土地支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耕地、山林、湖泊、草原等等)是农业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支撑现代农业大规模集约作业的支撑。

3、城镇化支撑

城镇作为乡村的“服务基地”,可以高效发挥集中集智的优势,在政策落实、技术人才培育、管理服务、产业主体壮大、生态构建、文化发展等方面,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农村,带动农村振兴。市民的生态享受,乡贤回乡驻扎、从土地上剥离的村民、农村的养老教育、农村振兴的各类资源服务管理的集聚等等,城镇是最佳的选择。既可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又可以解决农村的剩余人口。这也是我们农村振兴和城镇化同时推进关键之一。

4、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科技的背后是人才。科技支撑其本质就是人才支撑。优质农产品的技术,乡村第二产业发展技术,网络、良种、防灾害、耕地生态保护等服务技术,领导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5、公共服务支撑

农村垃圾治理、道路修缮、饮水安全、厕所改造、亮化美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社区等公共服务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支撑

6、产业支撑

产业支撑乡村振兴的前提。近些年,伴随城镇化的建设,出现了“空心村、空心屯”的现象。当前,很多原住年轻农村人不愿回到家乡,与爱不爱农村关系不大。在家乡确实缺少产业、无就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乡村第一产业是基础支撑,第二产业是农工、乡城的桥梁支撑,第三产业是乡村的服务支撑,缺一不可。

7、文明生态支撑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文明乡村建设应该是乡村振兴的突出表现。乡民村民生活在乡村,依存该乡村环境,更应呵护乡村环境。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融入自然。把生态文明融入到乡民村民日常生活中,做最美乡村人,最美中国人,共创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8、美丽人文支撑

人文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美丽人文支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短板。美丽乡村最美的应该是美丽村民,美丽中国最美的应该最美中国人。

政策的考量要先行土地的考量要行,城镇化的考量要融合科技的考量很关键,在此基础上公共服务及设施的建设、绿色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美丽人文发展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尤其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各个支撑之中,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韩长赋,中国农业推广,2017,(12)。

[2]《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时代内涵与理论逻辑研究》,作者:陈东、豆晓甜,经济学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