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石玉青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云南大理鹤庆市    671500摘要: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进行矿产开采作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随着对矿山的开发,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地质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影响矿山开采作业以及资源利用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矿山开采作业时,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加强事故管理能力,有效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和主要类型

1.1采空区塌陷

采空区是指地下矿山矿石开采后留下的空间,采空区一旦发生坍塌,垮落的岩石会掩埋人员,造成人员伤亡,或堵塞巷道,造成人员被困,产生的声机波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受损,坍塌还可能破坏隔水层,引发井下透水或采空区透水,大面积坍塌则会造成地面坍塌,导致地面建筑物被摧毁和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矿震和山体崩塌,滑坡及地下水体灌溉。采空区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未按设计采矿造成采空区暴露过多,暴露时间过长;②未按设计留设保安矿柱和矿柱尺寸偏小;③矿山地质结构复杂,地应力大,有断层、软弱层、岩层等岩石活动带;④大规模爆破振动影响。预防采空区坍塌的主要措施有:设置矿业权时避免重叠交叉,相应矿山之间要留有间隔矿柱,尽可能用充填法采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开采;严格按照设计参数开采,保证矿柱稳定性,严禁破坏保安矿柱。

1.2矿体内引发的地质灾害

矿山的地质环境会随着矿山的开采而逐步改变,如果采空的区域不能够及时填充,那么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难以恢复的。地壳运动和地面风化以及一些突发情况会引起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火灾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是矿体内引发的灾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1.3固体废物污染

在开采矿产资源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废渣,废石等固体废物,而且产生的固体废物会越来越多,矿区周边往往会堆放大量的固体废物,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固体废物里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就会渗入地面,严重影响地质环境。渗入地面后治理的难度就变大,企业无从处理,就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

1.4矿井水污染

矿井水主要来自2个方面,地下水和地表水。矿井生产中,一旦发生透水就会造成严重的矿井水灾。这时不但增加矿井的排水设备及排水费用,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而且也有时会造成人员伤亡,淹没全矿道,如果是老窑透水,聚集在老窑内的瓦斯,硫化氢气体也会随液体流出,瓦斯遇到火源可能会发生爆炸,人员呼吸了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就会中毒死亡,矿井水灾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主要防治措施有:慎重选用井筒位置,井筒标高,并标出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防止洪水灌入井下,造成灾害。改迁河道,加固河床。排出积水,填塞河道。挖排洪沟,探水。

2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2.1建立地质灾害防控机制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建立地面沉降防控共同责任制,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行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开采联防联控,政府要对于某些地质灾害严重的矿区下达禁令,实施地下水禁采,进一步遏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在开采矿山前,要提前对矿山检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区,加强防护措施,制定地下工程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防止过度开采矿山。

2.2加强紧急救援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加强紧急救援体系,并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科学的工作流程,配备医疗器械,建立完善应急避难所。矿山发生地质灾害后,要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救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快速搜救人员,及时对被救援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妥善安排群众生活,全面维护灾区稳定。

2.3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在进行矿山开采工作之前要采用精密的仪器测量矿区坡度,保证开采顺利,还要充分了解地质结构,以防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崩塌等地质灾害,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与应急措施,还要加强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另外,还要严格按照开采标准进行开采,不能过度开采,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将开采过程中的危险率降到最低。

2.4加大资金投入和资金管理工作

企业要设立专项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设置监测预警、勘查、应急处理预案,进行科普宣传和培训工作等。企业要严格管理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企业还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强复杂地质勘测,加强灾害风险分析,加强灾害检测与治理技术,采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卫星系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对施工人员进行科普教育,宣传防灾救灾及避险自救的知识培训,增强救援能力。

3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3.1对资源二次利用

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产生了大量的废石等废渣。目前,我国矿渣的利用率低,不仅导致资源浪费,长期堆放会大量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农田水,破坏生态环境。为此,企业要综合利用固体废渣,产生的废石是潜在的二次资源,随着经济技术的提升,这些废渣可以完全利用。企业应该树立资源二次利用的观念,通过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实现资源二次利用、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3.2加强资金管理

治理地质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才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资金管理很重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各相关部门成立专项保护资金,专门用于对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对于一些矿区资金严重缺乏,需要政府和企业2个主体一起承担。各地的政府要制定保护矿山环境优惠政策,调动人们保护地质环境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通过市场调节对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处理。

3.3绿色矿山建设

开采矿山产生的废石、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对矿山上的绿色植被要加大保护力度。必要时还可以移植植被,以防止泥石流、滑坡的出现。根据矿山的地理状况,采用人工的方式在裸露的岩壁上种植植被,从整体上改善矿山的地质环境。从政策、环保、生态等方面倒逼露天矿山企业重组整合、转型发展,督促指导矿山企业规范开采、善用资源,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绿色化”转变,致力于建设矿山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彻底改变过去“小而多、多而散、散而乱”的落后局面,推动矿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4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勘测地质情况,比如说,利用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精准地检测地质灾害。及时根据所检测的结果,制定好防治措施,避免人员伤亡,明确地质灾害的危险等级,及时做出战略调控。国家鼓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制定有关技术标准,提高地质环境的保护水平。自然资源的管理部门也履行对矿山的监督职能,企业确定土地复垦方案,确定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对整个矿山进行环境监测,对于过度开采矿山的要及时劝阻,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推动矿山产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炜光.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对策[J].中国金属通报,2021,(02):231-232.

[2]苑泉,张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2020,27(11):170-171.

[3]仲诚.浅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世界有色金属,2020,(21):113-114.

[4]田力,张春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