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素质拓展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素质拓展训练

孙风丽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既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有助于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养。在这当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体育当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出台有效策略,改善现在的教学现状,切实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展开探讨,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拓展;融合

  在素质拓展训练教学融合当中,我们先要了解何为素质拓展,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教学层面,一个是体能素质;一个是心理素质。结合这两个主要层面来具体展开探讨。体能素质主要是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促进身体机能的平衡发展;心理素质是要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和体能比赛当中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两相辅助之下,共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使其可以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这也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根本意义。要想得到素质拓展训练得到有效实施,还是要先从教师的理念转变开始,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才能将这种的积极意义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重视体育课程,并且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融合素质拓展训练之体能素质

(一)加强体能训练,循序渐进

在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入当中,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介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不可急躁,要在日常当中进行加强和累积,要循序渐进,才能保证体能素质的稳步提升。例如,在长跑训练当中,如果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但会有损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对体能素质的培育也会有所影响。所以,在这当中,教师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进行长跑的体能训练,如,可以先训练学生的短跑运动,短跑路程较近,时间较短,在这当中,教师可以在路程中间设置一些小障碍,锻炼学生的耐心和耐力比如,长跑的跑程是400米,那么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减少,先给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如,如果学生完成了100米或者200米的短跑训练,并且是高质量的,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以此类激励学生,同时也减少学生心中的压力。许多学生身体素质较弱,自己就会进行一定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肯定完成不了。所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先让学生打消心中顾虑,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体能训练当中。在这当中,为了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加入游戏化教学,如,在跑步过程中可以将每个学生的姓名写在纸上,然后贴在每个人的后背上,让学生之间“互撕名牌”,谁跑得快赢面就越大,跑得慢就会很大机会输掉比赛。在这样的游戏教学催动下,每个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学习跑步技巧,积极的参与当中。在这样的有效锻炼下,在循序渐进的提高长跑的跑程。这样不但让学生感觉到了体育学习的乐趣,还得到了有效的素质拓展,为体能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

(二)丰富体能项目,实施分层锻炼

体能素质的训练涵盖面非常之广,跑步训练是体能锻炼,体操项目也是体能锻炼,亦或是跳远跳高等,这些都是体能锻炼的项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体能训练当中,要丰富体能项目,对学生进行分层锻炼,才能体能素质拓展训练得到高效的实施,教师在这当中不可过于“强势”,要切实了解学生不同的体能需求,实施的不同的体能锻炼,才能改善教学质量。例如,对于男生来说,体力较好,像足球和篮球这类体育项目,既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特性,让他们在这些体能项目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女生来说,体能上跟男生天生就存在差距,爆发力太强的体能项目并不适合女生进行锻炼,一味强制很可能会给女生的身体发育带来不良后果,这尤为素质拓展训练的初衷,对女生来说,塑造良好的体形和绝佳的气质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花样体操的体能训练,不能适合女生的体质,也符合她们的特性,同时也能调动她们的注意力,提高她们的体能素质。通过这样的分层锻炼,可以让学生找到不同的兴趣爱好,并且针对自己的喜好进行体能的加强,让体能素质的拓展训练得到贯彻实施。

(三)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时间

基于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先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教学时间,才能让素质拓展得到高效实施,有效的时间是先决条件。在以往教学中,体育课程的时间都在被极力压缩中,不止教师觉得体育课程有无可无,就连学生也是这样认为。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没有一个重视的态度,在课堂学习中也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也就导致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因此,在要想改变现状,让素质拓展得到完善,首先,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体育课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将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重视体育课程;其次,学校也要出台相关政策,不允许压缩体育课程的时间,要保证有效的教学时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美体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保证素质拓展训练的顺利展开。

二、小学体育教学融合素质拓展训练之心理素质

(一)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教育一直是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在体育的融合素质拓展训练当中,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组成。在这当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真人真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警醒学生心理素质在体育当中的重要性。比如,在田径比赛当中短跑名将坎贝尔,在跑步过程中因为失误导致与金牌失之交臂,最终无缘决赛。比赛的失利除了体育技术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受心理的影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心理素质是主要原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有的学生在输了比赛后只是一笑而过,毕竟是赛场之上输赢正常;但有的学生却表现的极为激动,甚至有大打出手的现象。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体育课程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关键一环。如今的体育课除了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潜在体育人才的重要任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心理素质在素质拓展训练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实效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加强,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保证教学实效。教师要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才能让心理素质的拓展得到高效实施。在这当中,学校也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要让教师观看学习视频,邀请专业心理导师对其进行知识讲授,要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并且是要与时代教育的更新相结合的,不能继续沿用传统教学的观念。要贯彻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意义,重视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育,切实为小学生在这一段的体育学习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在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加强培育和训练。加强学生的体能,丰富体能项目,保证体育的有效教学时间,让学生的体能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改善如今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力;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贯彻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意义,打造体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华春文.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2):P.1-1.

[2]陈伟.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融合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5):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