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探析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彭肖阳

陆河县畜牧养殖及防疫服务中心,广东 汕尾 516700

摘要:最近几年,猪养殖户数量逐渐增多,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却始终难以提升养殖经济,导致猪养殖效益较少,并且猪肉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瘦肉型猪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猪养殖户自身对于养殖技术掌握不熟练,对于瘦肉型猪养殖知识掌握较少,从而导致猪养殖效果不佳。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尽可能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保证猪肉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能够培育出质量较高的瘦肉型猪,有利于提高瘦肉型猪养殖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在进行瘦肉型猪养殖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优质养殖技术的应用,选择合适的瘦肉型猪养殖品种,并对饲料进行合理配比,满足瘦肉猪型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减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适时出栏屠宰提高猪肉质量,满足市场对于猪肉的要求。

1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

1.1选择最佳杂交组合

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养殖地区环境选择最佳的猪杂交品种,从而提高猪养殖经济效益。杂交技术是优质瘦肉型猪杂交品种养殖的关键,如果养殖人员所在养殖区域养殖水平偏低,可以选择两元杂交技术进行优质猪肉品种繁殖,如果养殖人员养殖区域养殖水平较高,可以选择三元杂交技术进行猪肉品种繁殖,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瘦肉型猪品种。养殖人员在养殖中应用杂交技术,必须要保证母猪能够适应当地的养殖环境,并且母猪具备较强繁殖能力以及哺乳能力,可以提高崽猪的成活率,有利于提高瘦肉型猪养殖效益。养殖人员选择本地母猪品种较为安全,如果需要引进外地品种必须做好母猪检疫工作,避免外地母猪携带传染病,造成传染病外的发生和流行,给养殖人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

为了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养殖人员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阶段进行配种。养殖人员应能够掌握母猪配种年龄和发情周期,大概在母猪第三次发展后可进行配种。母猪在发情时会出现情绪变化,处于发情期的母猪会出现情绪不安的情况,并且会在猪舍内部来回走动、发出嚎叫,如果周围出现公猪,会出现后肢挺立以及全身颤抖的情况,同时,母猪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养殖人员可以通过母猪外部变化判断母猪发情时间。养殖人员也可以观察母猪外阴,如果出现红肿和潮红的现象,并伴随着黏液流出说明母猪正处于发情阶段。养殖人员应尽量选择母猪发情中期进行配种,可以有效提高母猪配种成功几率。对于怀孕的母猪需要加强其保护,避免母猪出现流产现象,也减少出现死胎和崽猪畸形的概率。母猪怀孕期间应注意为母猪补充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并增加母猪运动量,保证猪崽质量。猪崽生长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猪崽生长速度一致,应能够为猪崽提供均衡的营养,如果母猪喂养不到位,养殖人员可以对猪崽进行喂养[2]

1.2科学合理配置饲料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的配置猪饲料,为猪补充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而保证猪群的生长质量。养殖人员可以少量多次对猪群进行饲养,虽然限量喂食需要较多的养殖人员,但是能够保证饲料符合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要求,可以提高猪肉瘦肉率。部分养殖人员在进行猪养殖的过程中,会将饲料煮熟后在进行喂食,煮熟后的饲料营养成分会减少,不仅会降低饲料的使用率,影响猪饲养效果,还会造成猪出现中毒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猪养殖厂造成经济损失。养殖人员在进行喂养的过程中,可以在猪生长前期选择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可以保证猪肌肉以及骨骼的生长,后期可以采取限量喂食的方式,降低猪体脂,从而达到优质瘦肉型猪养殖的目的,提高猪瘦肉质量。饲养过程中注意猪的饮水量,必须保证猪能够充足的引水,避免猪养殖过程中出现水分不足等现象[3]

1.3加强猪群管理工作

优质瘦肉型猪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猪群的管理工作,改善猪养殖环境,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猪群健康生长奠定基础。养殖场所在区域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以及排水性能,可以将养殖场分成多个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管理,如养殖区、粪便污水处理区以及运动区,能够达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目的。养殖人员可以将猪分群进行饲养,这样能够保证养殖更加具有针对性,保证猪群的营养均衡性,从而提高猪养殖质量。

猪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养殖人员应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对养殖区域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如果养殖人员不能及时调节养殖区域的温度,养殖区域温度过高,猪群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养殖区域过低,会造成猪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合理控制养殖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猪养殖区域温度应尽量控制在18℃-22℃,避免温度过低阻碍猪体内蛋白质的沉淀。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养殖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发展。养殖人员在疫病高发阶段来临前,需要及时做好疫病的防治措施,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养殖区域滋生细菌使猪群患有传染病。及时对猪群粪便进行处理,避免猪群粪便中存在细菌导致猪群患病;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接种额过程中应仔细核对疫苗标签,如果发现疫苗标签损坏或者过期等情况,应及时更换疫苗,并联系有关部门对疫苗厂家进行检查;同时,做好猪内外部驱虫工作,如果猪感染疫病或者是寄生虫出现死亡,应能够无害化处理尸体,阻断疫病以及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1.4适时出栏屠宰

养殖人员应选择合适时机对猪进行屠宰,保证猪肉符合市场要求的同时,实现养殖利益最大化。猪出栏屠宰需要考虑猪的体重、猪肉市场价格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出栏屠宰时期,从而提高猪肉养殖经济效益。如果猪体重过高,会造成猪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导致猪增重速度降低,会对猪养殖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养殖人员应能够确定适合出栏屠宰猪的体重[4]

2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为了能够保证瘦肉型猪养殖效果,需要加强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的推广,让养殖厂可以实现标准化养殖,保证猪肉质量的同时,提高猪养殖经济效益。应加大对优质瘦肉型猪品种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对猪品种的认识,并加强养殖人员对于养殖技术的学习,更新现有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从而提高瘦肉型猪养殖效果,也促进猪养殖行业获得发展。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推广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利用网络、电视、短视频等进行宣传,能够有效提高宣传效果,加强养殖人员对于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的认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培训工作,对于养殖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讲解,提高养殖人员技术应用水平。对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养殖人员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从而加强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提高猪养殖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能够加强中养殖经济效益,并促进养殖场获得持续发展,降低养殖过程中发生问题的概率。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养殖,提高猪对于养殖区域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猪的生长需求,保证营养均衡性,同时,做好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降低猪群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提高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出栏屠宰,保证猪肉质量的同时,增加瘦肉型猪的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同睿.探析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J].畜禽业,2022,33(03):48-50.

[2]李微.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J].畜禽业,2020,31(10):16-17.

[3]韦智囊.浅谈优质瘦肉型猪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3):134.

[4]张蛟莉.标准化养殖技术在优质瘦肉型猪生产中的应用[J].畜禽业,2016(0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