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3

                  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袁兴联 ,刘先红(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409100

摘要:目的:在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探究呼吸内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就诊的急诊重症哮喘患者74人,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呼吸内科综合治疗(观察),常规治疗(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为(93.75±1.26)、(92.37±1.28)、(51.72±2.37),对照组为(81.27±2.39)、(79.86±2.21)、(66.82±2.31),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4(91.89%),对照组为27(72.97%),差异P<0.05。对比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观察组PEF、FVC、FEV1等指标为(263.89±21.75)、(2.63±0.32)、(1.53±0.26),对照组为(236.97±20.37)、(2.11±0.13)、(1.12±0.12),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对患者使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的血气指标得到改善,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较高,已经成为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并且在近几年中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来说,患者会出现支气管痉挛的情况,会显著提高患者的气道阻力,使患者出现黏膜水肿,最终造成患者通气不足,如果在患者的发病期间内,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或者器官衰竭等症状,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常规的治疗模式虽然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但是疾病控制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范围内,因此需要寻找更为可行的治疗干预方式。因此本次对74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探究治疗的改善方向。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8.01~2020.01月就医患者中,选择74位患者观察,观察组病患37位,年龄在(18~71岁)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8.06±2.15),体重范围在(41~86千克)。对照组病患37位,年龄在(19~72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9.26±1.23),体重范围在(42~83千克)。患者选取的标准为:

①患者不存在严重肝、肾疾病,知晓详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②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语言障碍,能够配合治疗。

③患者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判断标准。

④将存在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或者严重胸腔积液的患者排除在外。

⑤既往支气管哮喘诊断明确,出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以上,血氧饱和度80%以下。

1.2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在治疗初期均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干预,首先需要妥善护理患者的气道,保证患者的气道呼吸通畅,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需要将氧气流速控制在每分钟2升左右。在服用氢化可得松的前三天,将药物剂量控制在100毫克,然后逐步减少用药量。氨茶碱(5mg/kg),注射药物时要注意控制药物注射速度,在15分钟内注射完,然后以0.5mg/kg的剂量缓慢滴注,保证患者的血药浓度处于稳定水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以下:

①运动训练,对患者的进行全躯体耐力训练以及局部肌肉训练,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运动训练,并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以及心血管变化,逐步增加运动量至耐受的程度,了解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运动强度,当患者出现心率增快时停止。如果运动强度过大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如果强度过小会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②呼吸肌锻炼,呼吸肌疲劳锻炼是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通过吹气球、吹蜡烛等方式进行锻炼,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残气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③长期氧疗,长期氧疗能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阻断或延缓慢阻塞向肺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每日鼻导低流量吸氧至少15小时以上,在夜间应持续吸氧。

1.3评价方式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对比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幅度消退,体征恢复正常,呼吸频率稳定,则判断患者治疗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25次左右,体征恢复正常,则判断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体征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则判断患者治疗无效。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以及血气指标变化,探究治疗改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采用计数软件处理数据,使用百分比计算定量数据,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后,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以均数标准差作为正态分布数据的表现方式,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

2.结果

2.1患者血气指标变化对比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为(70.63±0.23)、(68.91±2.12)、(73.95±2.19),治疗后为(93.75±1.26)、(92.37±1.28)、(51.72±2.37)。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数据为(70.68±0.22)、(64.56±2.68)、(74.93±1.85),治疗后为(81.27±2.39)、(79.86±2.21)、(66.82±2.31),数据差异明显,p<0.05。根据两组互相之间的结果对比,可以获得以下详细数据,具体数据分析内容如下表:

表格1患者血气指标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

动脉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7

70.63±0.23

93.75±1.26

68.91±2.12

92.37±1.28

73.95±2.19

51.72±2.37

对照组

37

70.68±0.22

81.27±2.39

64.56±2.68

79.86±2.21

74.93±1.85

66.82±2.31

t

12.5796

2.5796

8.9526

1.7526

11.2689

2.7596

p

0.2539

0.0000

0.3689

0.0000

0.7852

0.0000

2.2 患者氧合指数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观察组治疗前为(92.61±2.37),治疗后为(268.39±22.58),对照组治疗前为(90.75±3.06),治疗后为(193.68±18.91)。数据差异p<0.05,统计表格数据为以下:

表格2患者氧合指数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7

92.61±2.37

268.39±22.58

对照组

37

90.75±3.06

193.68±18.91

X2

10.2987

2.5983

p

0.3885

0.0000

2.3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17位,有效患者例数为17位,无效的患者例数为3位,治疗有效率为34(91.89%)。对照组显效的患者人数有14位,有效患者例数为13位,无效的患者例数为10位,治疗有效率27(72.97%)。数据差异p<0.05,统计表格数据为以下:

表格3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37

17

17

3

34(91.89%)

对照组

37

14

13

10

27(72.97%)

X2

2.3569

p

0.0000

2.4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观察组治疗前的PEF、FVC、FEV1为(183.92±18.63)、(1.93±0.12)、(0.99±0.05),治疗后为(263.89±21.75)、(2.63±0.32)、(1.53±0.26)。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数据为(186.93±17.22)、(2.01±0.11)、(1.01±0.03),治疗后为(236.97±20.37)、(2.11±0.13)、(1.12±0.12),数据差异明显,p<0.05。根据两组互相之间的结果对比,可以获得以下详细数据,具体数据分析内容如下表:

表格4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PEF

FVC

FEV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7

183.92±18.63

263.89±21.75

1.93±0.12

2.63±0.32

0.99±0.05

1.53±0.26

对照组

37

186.93±17.22

236.97±20.37

2.01±0.11

2.11±0.13

1.01±0.03

1.12±0.12

t

11.2593

1.3752

10.2978

2.8792

10.2697

1.7882

p

0.5792

0.0000

0.5206

0.0000

0.2895

0.0000

  1. 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将哮喘疾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以及临床控制期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指的是患者突然发生气促、咳嗽以及胸闷等症状,主要以呼气流量降低为主,主要的发病原因与接触到刺激性物质,或者呼吸道感染有关,慢性持续期指的是患者每周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的症状。临床控制期指的是患者持续四周以上没有出现气促以及胸闷等症状。

哮喘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反复发作,并且病症情况会持续性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对于急诊哮喘患者来说,患者会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根据相关的数据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身体炎性细胞会与细胞之间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导致气管出现高反应性特点,最终导致患者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快速恶化,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酸性中毒症状,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的身体安全。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患者在发病时往往会伴随面色苍白以及呼吸异常等症状,口唇发绀,双肺会出现哮鸣音,医生不需要听诊器便可以清晰听见,危重哮喘病患者也会出现哮鸣音减少以及沉默肺的症状。

对哮喘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

①遗传因素,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哮喘患者亲属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与患者的血缘关系越近,亲属的患病几率越高。

②变应原,可以分为室内外变应原、职业性变应原以及药物、食物等,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尘螨主要存在唾液、尿液当中。真菌也是常见的室内变应原之一,特别是在阴暗、不通风的房间中。花粉、草粉是常见的室外变应原,二氧化硫等物质属于特异以及非特异吸入物。职业性变应原主要指的是木材、饲料、茶以及蘑菇、抗生素等物质。药物主要指的是阿司匹林以及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等,牛奶、鱼等食物也会诱发患者发生哮喘。

对中重度患者患者进行处理时,首先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对患者进行SABA治疗,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然后每二十分钟或者持续性对患者进行雾化给药治疗,雾化吸入治疗与其他施药方式相比,药效发挥速度较高,对中重度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使患者体内的嗜酸粒细胞的聚集得到抑制,对炎性细胞也会产生加强的抑制效果,患者支气管情况得到缓解,改善患者呼吸状态,使哮喘症状得到改善,消除呼吸衰竭。然而还是存在部分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患者的气管会出现碳酸,造成气管阻塞,使患者支气管痉挛症状加重,这也是造成患者病情无法快速缓解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意识昏迷以及烦躁的症状,正常呼吸也会受到影响。根据相关医学研究,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支气管情况,使患者PEEP被抵消,改善患者对组织供氧。对于重症患者来说,需要在治疗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血气状态得到控制,减轻炎症使患者的气管接触痉挛状态,并且进一步扩张血管,使患者哮喘发病率降低。

通过常规治疗,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也会造成患者的呼吸道阻力增加,使患者的肺泡出现过度充气的情况,影响患者正常的肺部通气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哮喘患者的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病症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也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让患者的气管痉挛情况得到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硫酸镁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惊厥症状,扩张患者的支气管,对患者的哮喘症状进行改善。氨茶碱的使用能够使患者的平滑肌得到快速舒张,作用于患者的呼吸系统,发挥抗炎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西米替丁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在夜间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异丙托溴铵可以舒张患者的支气管,减轻哮喘症状。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哮喘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异常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差异诊断,由于此类疾病的症状相似,需要注意防止误诊。

综上,在急诊重症哮喘患者中,可以对患者采取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干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使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赖华文.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83-86.

[2]刘相蛟,刘杨.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7):35-36.

[3]万全.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128-130.

[4]赵敬飚.急诊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效果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