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税四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9
/ 3

金税四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研究

牛巧云1,刘美妮2

1.沈阳宇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2.步阳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通过税收大数据,金税四期将实现从一视同仁的“无差别监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精准监管”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并提出了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防范;大数据

从企业视角来看,数据造假和偷逃税的风险不断增加,按照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正确进行账务处理,是企业的基本要求。往往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导致新形势下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点有所不同,大数据可以跟踪发票的流转环节,智能化的“金税三期”系统可以监控到企业申报的数据之间的逻辑矛盾,这些技术防范措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依法经营的同时还要关注合规和合理性,更要监控好企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税务信用情况,以免由于对方的不正当经营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1 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需要关注经营活动的好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流动资金充足率、资产负债率等常规财务指标,还应重点关注税务风险、规范做账、依法纳税是每个法人的义务,但是处理好企业经济活动涉税风险也是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管理内容是人、财、物,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实现经营目标,而控制中最突出的当属风险。管理层一般对经营风险关注度较高,认为财务就是如实根据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就可以了,这是一种很浅显的认识。税收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如果企业未按照税收法律制度完成纳税义务,存在偷漏税行为,很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清算。故税务风险管理应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全员参与共同防范税务风险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2 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2.1 合同签订时缺少税务监控

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采购和销售,合同的规范性以及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问题是签订合同时首要考察的内容。比如供应商不同增值税税率也会不同,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增值税税负高低。在选择与哪些供应商和客户合作时,提前了解客户信息,特别是税务征信问题,2018年和2019年税局根据“金税三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提示哪些企业存在资金流、发票流和物流不一致现象,哪些企业的发票虽然开具但是并未申报纳税,而下游根据其所开的发票进行了增值税抵扣,很多企业由于上游出现问题而导致自身补缴几十万元的增值税。这些就是因为未充分了解清楚供应商的情况而产生的税务风险和不必要的税务支出,也由于业务员在签订合同时未进行税务风险的把控导致该结果,故在签订合同时首先确定好供应商和客户并做好税务风险咨询。金税四期将实现“非税业务”信息的合并。社保和非税早都已经划转税务征收,但有关信息并没有集成到“金三”系统中。比如金三系统强大的“一户式”查询功能就并未将社保信息一并纳入。金税四期实现这一功能可谓顺理成章。同时,金税四期有望实现其他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比如,税务总局2022年1号文明确,各省税务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要实现省级的信息共享、一窗通办。自然资源部门是目前官方通告的涉税信息共享第一家。《意见》中提出“2025年建成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常态化、制度化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所以税务部门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只是“前菜”,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跨部门信息共享,都将通过“金税四期”实现。

通过税收大数据,金税四期将实现从一视同仁的“无差别监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精准监管”转变。“金三系统”虽然实现了一定的风险扫描功能,但是离“精准”显然还有很大差距。通过金税四期归集的税收大数据,可以实施更加有效、精准的监管,实现“无风险不打扰、有违法要追究、全过程强智控”的监管新模式。

2.2 发票保管和开具过程缺乏制度规定

由于增值税实行的凭票抵扣,所以发票的保管也是税局监管的重要内容。很多公司都不重视发票的领用、开具和保管工作,税局对发票模块要求特别严格,故意虚开发票的按照犯罪论处,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每年因为虚开发票入狱的财务人员不在少数,然而这些并未给企业敲响警钟,企业对发票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货币资金那么高。经常将已作废和待开发票混合放在一起,领用发票后未在税务系统进行验旧,未经责任人审批开具发票,发票交接环节未登记等。这些环节都会触碰到税务风险,因为税局会不定期到企业实地查看税务资料,如果保管不规范税局可以直接开出罚单。更严重的可能会降低影响企业年度信用评级,进而减少发票月度领用数量和单张发票开票限额。如果在没有经济业务实质的情况下代开发票,“金税三期”能根据税务系统追踪发票流转到了哪家公司,开展调查是否存在偷漏税的嫌疑。智能化的物联网时代,发票的保管工作也将成为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层要有意识管控风险。

2.3 税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风险意识低

企业的税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处理,往往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不突出,因为税务中的税法知识在财会专业只介绍了税种知识,不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是无法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所以承担税务工作的财务人员感觉力不从心,按月完成纳税申报工作和发票开具工作,却很少有意识提出风险管控点。在“金税三期”背景下纳税申报表将与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勾稽比对,异常数据在税局后台会显示,税务管理员会根据这些信息约谈财务人员。所以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并不是单独呈现,在填报这些数据时需要根据经济业务合理准确入账。纳税申报软件服务商也会定期开展培训,帮助税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但是部分企业由于工作量较大以及为降低成本不愿员工参加专业培训。

2.4 涉税事项的账务处理不规范

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每年都发生变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调整。比如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核算内容增加了印花税,之前印花税是在管理费用下核算,如果财务人员不关注这些新政策,将导致账务处理不规范而产生潜在税务风险。比如外贸公司一般从事进出口业务,出口业务的账务处理就稍微复杂一些,尤其是生产企业的出口业务,关联到出口的“免抵退”,正确处理这些业务必须在扎实的税务基础之上。出口业务经常有出口样品,按照增值税的规定,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其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所以与样品相关的进项税需要转出处理,有些样品有收外汇而有些未收到外汇,这样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很多财务人员对这个法条不太了解,或理解不到位,就按照一种方式处理。

3 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严控合同签订流程,提示税务风险点

合同的签订一般先从业务部门发起,然后流转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主要监控成本利润情况,税务风险提示的很少。很多企业往往存在以业务为大的现象,即便财务提出疑问,业务部门给出模糊的答复,或者通过部门领导之间的沟通而审批通过该合同。企业应严格控制合同签订的标准,财务部门除了测算合同利润之外,还应该给出可能的税务风险点,提醒业务员。另外,企业可依据经济业务不同进行税务筹划,特别是增值税,因为增值税的税率设定依据货物、服务、劳务,不同的服务类型税率也有所不同,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某些活动在两类不同的服务之间,可以按照低税率的税目签订合同,进而达到税务筹划的效果。

3.2 规范化发票保管工作降低税务风险

发票的开具一般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然后经过审核到达开票员,开票员会登记发票编号和交接人,以便日后查找。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防范风险,经过审核和以交接登记的形式形成历史数据,以免日后出现问题可及时翻看联系到相关负责人。严格按照税局的发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已作废发票需要加盖作废戳,并且及时在税务系统验旧更新,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应分开保管,发票按序号排列,促使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3.3 提高专业能力,强化风险意识

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通过邀请税务咨询师或者网络视频的形式组织专业学习。强化内部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开展培训,业务不仅要懂企业的经济运营模式,也需要了解财务税务知识。财务人员也应该将自身知识领域扩展到业务端,指导业务端的涉税事项,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基层工作人员的风险强化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无法分割,作为把握公司整体战略方向,决定战略选择权的管理层,其税务风险意识也要不断加强,从上而下地贯穿该意识,提高员工的管控能力,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将税务风险管理落实到执行层面,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清楚,岗位内容也具体化,以免引起互相推诿的现象,引导全体员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3.4 规范涉税事项的账务处理

企业财务部可将经常容易出错的涉税事项整理为文件,列出常规的处理方式,以供财务人员借鉴。另外“金税三期”根据企业有关的税务申报表反推出财务报表中应该存在哪些数据,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比较特殊,特别是在各个商场开设了很多零售店,每个商场可能要求的结算模式并不相同,为此与合同相关的印花税缴纳就需要特别谨慎,如果账务处理是按照租金核算,那么印花税缴纳时应按照租赁合同类别申报;如果账务处理是按照购销核算,那么印花税缴纳应按照购销合同类别申报。账务处理一定要与纳税申报相对应,特殊的经营模式较难界定为某一类型,如果确定好账务处理方式,那么纳税申报环节要保持一致。

3.5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平时要积极研究税收稽查的起因、检查过程、检查手段及结果,根据研究结论积极展开自查工作,使事后检查变为事前、事中自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1)设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类别:可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分为采购环节中的风险、生产环节中的风险、资产管理环节的风险、其他环节的风险等。(2)归类与风险类别对应的税种。例如采购环节中的风险对应税种为增值税;生产环节中的风险对应税种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诸如此类。(3)对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等级预测。可分类为一般风险、重点风险、特殊风险等。(4)建立风险清单。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对标分析,设立企业税收风险模型,预见企业中存在的涉税风险业务,对重点业务进行监控,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范。

3.6 合理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通过节税管理降低税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节税管理一定要以风险控制为前提,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整体筹划,制定周密的节税方案,切忌为节税而把企业置于更大的税收风险之中,所以,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政策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3.7 定期进行税收风险自查。

定期进行企业内部自查,设立税收风险自查小组,建立健全税收风险自查体系,根据税收风险防控清单,对企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税种,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收问题,从而有效防范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收处罚事件,减少企业损失。

4 结束语

伴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实施,税务的管辖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所以,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控、降低税收风险将是今后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站在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上,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帮助管理者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以守法、规范的角度审视业务,重点关注内控制度、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合理评估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有措施、有预案,不断提升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有效地防范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共赢。

参考文献:

[1]潘洪新.税务稽查明争与暗战[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7.

[2]李丽娜,徐美勤,朱海平.国地税合并后直属企业税收征管中的风险防控[J].商业会计,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