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干预研究

李昌敏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000

摘要: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容易出现暴力行为,它是指在精神症状的影响或支配下,患者突然出现的冲动或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严重危害,使患者的家庭负担加重,甚者会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近年来,受工作压力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明显增高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怎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是面临的重要难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护理干预

当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暴力行为,会对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行为,需要深入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进而保证患者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1引起暴力行为的原因

1.1精神症状的影响

患者对周围人产生的不信任及出现的幻觉等,容易使患者对他人出现敌意或猜疑心理,这些精神症状均会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使其出现暴力行为[2]。同时,患者还存在命令性幻听、逻辑障碍、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症状,患者会遭受这些症状的折磨,害怕别人会伤害自己,所以为了保护自己而攻击对方。

1.2患者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异常的,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会对其强化防范和隔离措施,容易使患者出现急躁、恐惧等不良情绪[3]。同时,患者会感受到他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无法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所以较易出现暴力行为。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预防十分关键[4]。按照患者个性特点的差异,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暴力行为。暴力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护理人员需要对该症状的发生具有正确的认识,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引导、疏通其不良情绪,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在采取护理措施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自身特点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制定出来,不能采用哄骗的方式或强制性手段。如果患者对住院治疗表示拒绝,护理人员需要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消除其偏见和误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进而使暴力行为的发生几率降低。

2.2将良好的住院环境创造出来

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利用使用音乐疗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丰富其住院生活,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5]。鼓励患者多与亲朋好友或病友沟通、联系,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提高其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病房的清洁,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

2.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针对刚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和行为活动,这样有利于提前预测暴力行为的发生。护理人员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过程进行预测,根据实际状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而更好地预防暴力行为。

2.4医护人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更好地预防暴力行为,例如适当的约束患者,保护患者不要受到他人的伤害。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情[6]。如果患者有暴力行为出现,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安慰,使其情绪保持稳定,在此期间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注意不可以和患者争吵,防止正面接触患者,避免将患者的逆反心理激发出来,进而有效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2.5护理人员需要公平的对待每位患者

针对曾经有过暴力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不可以对患者区别看待,需要公平对待,防止对患者产生过度刺激[7]。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嘲讽患者,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对他们的生活表示关心和尊重,防止让患者触及到不良的疾病体验,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充分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

2.6强化对院内危险物品的有效管理

严格管理院内的危险物品,并注意及时清除危险物品[8]。如果患者有亲朋好友探视或请假或需要外出活动时,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的审查,保证病区内无任何危险物品,进而使患者、医护人员及探视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结束语

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暴力行为具有正确的认识,掌握引起疾病的具体原因,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引导、安慰患者过程中保持热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对患者的动态密切关注,并给予其一定的理解,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患者产生愤怒的因素减少。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规范行为,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董蝶,沈翠珍. 基于CiteSpace的精神分裂症护理与康复的可视化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124-129.

[2] 白钰,赵新.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22,46(4):647-648.

[3] 李斌. 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273-275.

[4] 吴唤. 多维度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2):312-314.

[5] 龙洁,万静,曹霞,等. 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29-1432.

[6] 周必芬,曹江,康艳宝,等.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3):463-466.

[7] 王凌玲,邱亚萍,郦兆栋,等.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20,49(2):215-218.

[8] 曹志丹,胡雁真,王蕾,等. Orem自护模式及其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2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