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谷琪,谭春尼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400000

[摘要]目的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留置针输液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PDCA循环理论留置针输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堵管、外渗、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5.62±12.93)h,长于对照组的(77.54±12.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PDCA;循环理论;并发症

留置静脉针也称之为静脉套管针,是指通过静脉穿刺,将针芯、外套管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之后拔出针芯,是一种输液的方式。留置静脉针不仅能使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保护血管,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特别适用于需接受长期输液的患者,或者是婴幼儿、老年人等血管穿刺比较困难的人[1]。此给药手段操作简便,能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对输液管理的疏忽,极易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拔管,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2-3]。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分析了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4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4.00±8.53)岁。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4.50±8.67)岁。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长期卧床的患者。两组均采用22G-24G封闭式留置针,并选取专用敷贴固定。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留置针输液管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PDCA循环理论留置针输液管理:①计划:护理人员需对留置针留置期间内常见的静脉炎、堵管、外渗、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熟练掌握并分析原因,根据患者的用药计划与血管条件,对穿刺部位与穿刺血管进行选择,规范日常操作与维护。对留置针存在抵触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进患者主动配合。同时,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需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及时分析及改进;②执行: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进行血管选择、皮肤消毒、封管等静脉输液治疗相关指南的培训,同时对操作流程进行示范,最后对其进行考核。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相关知识及其注意事项,树立其正确认知,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③检查:定期检查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是否落实,输液期间的问题是否解决,各个操作流程是否规范,记录分析已有成效的工作,不断优化护理程序,以使留置针的合理性得以提升;④处理:护理人员应每日总结留置针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同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堵管、外渗、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n/%]描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5.62±12.93)h;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7.54±12.0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3,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堵管

外渗

意外脱管

总发生率

观察组

72

1(1.39)

3(4.16)

2(2.78)

2(2.78)

8(11.11)

对照组

72

4(5.56)

7(9.72)

5(6.94)

5(6.94)

21(29.16)

χ2

7.297

P值

0.006

3讨论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将质量管理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等四个阶段,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现已在卫生事业管理方面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

[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了PDCA循环理论留置针输液管理,对照组采取了常规留置针输液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堵管、外渗、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陈珊珊[5]报道结论基本一致。提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能使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明显减少。究其原因:护理人员能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存在的问题熟练掌握,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宣讲,同时对存在抵触情绪的进行心理疏导,能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检查和修正,及时规范患者的不良行为与护理人员的不当操作,不仅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也能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6-7]

综上所述,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留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玉娟.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46):131-132.

[2]周利,范英.PDCA循环理论在静脉留置针防堵管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88-188.

[3]许义芳,邓亚妮,周莉萍,等.PDCA循环在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2):180-183.

[4]康长娟.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286-2287.

[5]陈珊珊.PDCA循环理论在改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54(11):129-130.

[6]黄华,李月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0):355-357.

[7]冯琦.PDCA循环护理对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预防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