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量研究 

郝志华

广东呈斯意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对促进建筑行业转型、推进建筑领域走向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装配式建筑节能特性、减排潜力进行探讨,分析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相关计量模型模型,以在全面分析建筑雾化路径与影响碳排放因子基础上,为装配建筑向节能减排策略迈入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量研究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世界各国分别发表了《低碳经济法案》、《能源政策法》与《二氧化痰减排方案》等政策,为我国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为化石能源消耗大国,计划在2030年时控制国内碳排放总值较2005年碳排放总值降60-65%左右[1]。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量约占整体排放量30%,且建筑行业已发展为CO2排放管控重点行业[2]。由于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案众多,我国主要采取生命周期评价法(LCA)计量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同时梳理装配式建筑碳排放源,分析物化阶段装配式建筑碳排放相关计量模型。

一、概述排放计量模型

(一)碳排放路径、碳源

装配式建筑是由工厂生产出预制构件,并将预制件运至现场,利用吊装技术、现浇技术等构建的建筑[3]。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可缩减人工作业量、缩短工期,同时可规避由现场施工形成的碳排放。本文通过构建图1所示计量模型探讨装配建筑减排效果,同时探讨了碳排放路径(如图2)、碳排放源及碳排放影响因素(如表1)。

图1装配式建筑排放计量模型图

图2碳排放路径图

表1 碳排放源与相关影响因素表

施工阶段

碳源分析

相关因素

资源或能源消耗

生产

人员

人数、工日

机械设备

机械能消耗与机械类型

电力、水、化石燃料等

建材

建材用量、种类、回收率

钢筋、混凝土等

运输

垂直运输

不同机械种类

电力等

水平运输

不同运输距离及种类

化石燃料等

现场施工安装

建材

建材用量、种类

钢筋、混凝土等

机械设备

机械能耗、机械类型

化石燃料、水、电力等

人员

人数与工日

(二)碳排放计量公式

结合构建制作流程分析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装配式建筑生产期间主要包括机械运行、建材损耗、人员等引发的碳排放。计量公式如下:(1)Qm1:其中Qm1代表建筑材料中碳排放量,单位为kg;代表建材种类;代表第类建材实际用量;代表第类建材的实际碳排放系数;代表第类建材实际回收系数。钢、铝、铜、混凝土、钢筋等建材回收利用系数依次为0.8、0.85、0.9、0.55、0.4。(2)Qm2:其中Qm2代表生产、加工预制构件中碳排放量,单位kg;t代表构件种类,表示生产构件t时消耗的柴油、汽油、电力、水等材料时生成的碳排放因子。(3)Qm3:其中Qm3代表生产预制构件时人工碳排放量,单位为kg;E代表碳排放期间人工影响因子,单位为kgCO2/人·日;N代表工日。(4)Qc:其中Qc代表运输期间CO2排放量,单位为Kg;代表第t种构件运输重量,单位t;代表第t种构件运输距离,单位Km;代表第n种运输方案下碳排放因子,单位记录为kgCO2/t·km;指装卸构件耗电力量,单位记录为kW·h;指消耗电力时生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kW·h。(5)Qd指施工安装时机械台班量消耗,单位为台班;指机械排放碳时生成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kgCO2/台班。(6)Q=Qm1+Qm2+Qm3+Qc+Qd:其中Q代表装配建筑物化期间碳排放总量。

(三)确定碳排放因子

所谓碳排放因子是指消耗单位碳源生产的CO2,我国尚未统一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依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编制指南》[4]及工程院数据库,基于算式碳排放因子=低位发热均值X缺省排放系数,总结碳排放因子如下:原煤、汽油、柴油、电力等能源碳排放因子分别为2.01kgCO2/t、3.94kgCO2/kg、3.99kgCO2/kg、1.01kgCO2/(kw·h);32.5级水泥、42.5级水泥、CO20混凝土、CO30混凝土、CO40混凝土、钢筋与木材等能源碳排放因子分别为820kgCO2/t、1120kgCO2/t、250kgCO2/m3、287.7kgCO2/m3、327.7kgCO2/m3、267kgCO2/t、214.16250kgCO2/t、214.16kgCO2/t;水碳排放因子为0.9kgCO2/m3;人员碳排放因子为kgCO2/人·日。

二、减排建议

(一)缩减建材用量

设计装配式建筑期间,合理优化建筑结构、减少建材用量等方案可减少碳排放量。经科学设计能够控制生产预制件时异型构建数量,有利于增加重复利用率,进而发挥节材效果[5]。此外,增加绿色建材与3R建材应用率,进而提升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率。

(二)运输

运输装配式构件时,包括垂直运输(2次)与水平运输(1次),开展水平运输时需综合分析线路、时间等因素,以科学设计运输方案,避免再次运输;垂直运输期间要科学设计机械设备,以减少吊装时间。

(三)落实低碳施工

施工期间碳排放影响因素众多,且管理难度较高,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分析:(1)封闭施工,以控制施工扬尘引发污染问题,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2)引入现代新型施工工艺,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以简化工序,降低建材损耗率;(3)开展现场施工管理,以提升施工人员环保意识;(4)引入BIM技术,运用BIM技术对建筑方案进行模拟,能够明确碰撞点,有利于事前控制,进而减少返工造成人员、材料、时间的损失[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装配式建筑物化期间碳排放计量模型,获取相应数据,可对碳排放强度值进行精准计算,还可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优势、分布特性,提出了针对性减排措施,以减少装配式建筑整体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刘莹.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量研究[J].北方建筑,2020,5(05):40-43.

[2]宝塔娜. 装配式技术对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20,3(11):21-22.

[3]官永健.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测算研究[D].广州大学,2020(05):18-19.

[4]高鑫.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因子和测算模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9(07):72-73.

[5]马彩云. 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足迹评价及减排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09(25):42-43.

[6]孙艳丽,刘娟,夏宝晖,刘尚来.预制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评价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5):88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