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李国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了电针治疗,后组患者均接受针刺加拔罐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分别为(6.51±3.20)分、(8.90±3.40)分,Portmann分别为(20.76±2.28)分、(16.33±2.70)分,FDI评分分别为(23.56±1.40)分、(21.18±1.0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了面瘫症状,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关键词】针刺;拔罐;周围性面瘫;规范化治疗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复杂,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面部表情僵硬的情况,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无法达到痊愈的效果。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刺激面神经,促进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效果。针刺加拔罐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通过局部刺激并排出适量的血液,更好地调节局部经络气血流通,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将入院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了90例参与本次研究,行平衡针灸辅助电针规范化治疗,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根据入院时间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中随机抽取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合计45例患者,年龄在26~6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1.63±2.38)岁;治疗组中,男24例、女21例、合计45例患者,年龄在25~6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1.70±2.33)岁。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对针灸的皮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取穴:阳白、下关、翳风、太阳、人中、地仓、颊车、夹承浆、承泣、迎香,用毫针泻法取阿是穴行多向透刺,得气后留针20min,每天治疗一次,治疗五天后休息两天,连续治疗四周。

治疗组患者接受针刺加拔罐治疗,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牵正,轻轻叩刺以上穴位皮肤,频率70次/min,待患者皮肤出血微微渗血、感觉略微疼痛后,用小号罐吸拔,留罐5分钟,治疗五天后休息两天,连续治疗四周[1]

1.3统计学处理

综合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22.0,结果均符合正态分布,卡方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计数验证,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用t来表示。当P>0.05时说明研究的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不明显;而当P<0.05时说明同类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73.33%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5

25(55.55)

16(35.56)

4(8.89)

41(91.11)

对照组

45

17(37.78)

16(35.56)

12(26.67)

33(73.33)

X2

--

--

--

--

4.116

P值

--

--

--

--

<0.05

2.2分析比较两组的H-B评分、Portmann、FDI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H-B评分相对较低,治疗组患者的Portmann、FDI评分相对较高,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的H-B评分、Portmann、FDI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H-B评分

Portmann

FDI评分

治疗组

45

6.51±3.20

20.76±2.28

23.56±1.40

对照组

45

8.90±3.40

16.33±2.70

21.18±1.02

t值

--

3.203

4.102

4.003

P值

--

<0.05

<0.05

<0.05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僵硬、呆滞麻木,身心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多采用要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存在较多的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难以达到痊愈的效果。针刺治疗能够有利于激发人体正气,针刺加拔罐治疗能够通过针刺和持续性的电脉冲刺激来加速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局部循环并促进代谢,缓解肌肉萎缩情况。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牵正,会刺激产生渗血,之后利用火罐的热刺激和负压作用,能够促进血液产生代谢物的排出,有利于加速血液血环,改善面神经炎症,能改善患侧面部的微循环。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3.33%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分别为(

6.51±3.20)分、(8.90±3.40)分,Portmann分别为(20.76±2.28)分、(16.33±2.70)分,FDI评分分别为(23.56±1.40)分、(21.18±1.02)分,治疗组患者的H-B评分相对较低,治疗组患者的Portmann、FDI评分相对较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刺加拔罐治疗后的总有效率、H-B评分、Portmann、FDI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效果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提升了患者的语言及生活自理能力,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患者对治疗工作的评价较高[2]

综上所述,针刺加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面瘫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东亮. 针刺配合急性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044/d.cnki.ggzzu.2020.000488.

[2]刘鸿, 针刺结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技术推广.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