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皮下血肿的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皮下血肿的案例分析

李晓琨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总院一病区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科108例直接动静脉穿刺中21例并发皮下血肿患者的资料,分析皮下血肿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干预。结果:皮下血肿与部分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过关、压迫止血不当、患者生理因素和认知水平低有关,通过培训提升年轻护士穿刺成功率、改进有效止血方法、对高危患者的重点管理并积极治疗已发生血肿,现皮下血肿发生率下降,已发生血肿的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分析直接动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原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血肿吸收,加快患者康复。

【关键词】直接动静脉穿刺;皮下血肿;护理

直接动静脉穿刺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有操作简单、迅速快捷、费用低的优势[1]。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时常发生,可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限,增加患者痛苦[2]。本科室于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护理21例发生直接动静脉穿刺导致皮下血肿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患者治愈或好转,现将原因及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护理108例直接动静脉穿刺患者,其中有21例出现皮下血肿,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56±2.3)岁,血肿位置腕部13例,肘部8例,血肿直径<10cm者14例,11~20cm者5例,>20cm者2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发生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1.3结果

21例皮下血肿均完全吸收,未出现局部无菌性坏死。

2原因分析

2.1部分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过关

部分年轻护士对血管的解剖位置及走形不熟悉,盲目进针,不注意手法和角度,针头在皮下多次进退,导致血管壁出现穿孔和撕裂,也可促进皮下血肿的形成:穿刺针直接通过皮肤刺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壁,可导致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3]

2.2压迫止血不当

部分年轻护士缺乏经验,首先对患者凝血功能未能充分了解,穿刺部位压迫止血时间过短,使局部形成皮下淤血以及血肿;其次压迫面积不足,由于操作者进针角度、皮肤脂肪厚度等的不同,这使得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按压面积不足也会导致皮下血肿。另外,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差,水肿或肥胖导致血管深、压迫困难也是血肿形成的原因。

2.3患者自身因素

动静脉穿刺并发皮下血肿与患者血管条件、凝血等生理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凝血机制差,增加皮下血肿的风险;老年患者的血管条件差,血管壁变脆,营养不良者的皮下脂肪少,血管滑动难以固定,更易出现皮下血肿[4]。此外,患者由于对穿刺方法不够了解,穿刺过程中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起少量出血:患者活动过度,患者肢体的扭动会引起管路移位或滑脱引起出血,导致皮下血肿。

3护理措施

3.1提升穿刺成功率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点首选表浅的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桡关节部位血管穿刺容易固定,对于心脏的负担相对较轻且血流量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小,尽量避开肘关节部位血管。对于一次穿刺失败的情况,应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增加血管损伤[5]。针对特殊病人应由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因反复动脉穿刺而引起的出血、血肿。另外,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6]。我们的团队也在积极学习新技术并将超声引导用于动静脉穿刺中,大大提升了穿刺成功率。

3.2有效充分止血

掌握压迫止血的部位、方法、力度、面积、时间,有效充分止血。在压迫过程中可使用无菌纱布包压于穿刺处,持续压迫血管穿刺点而非皮肤穿刺点,局部压迫15~20min,保持压力适当,以不渗血,感知血管震动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影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患者采血后局部止血效果差,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抑制内源性二磷酸腺苷、5羟色胺等的释放来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使抗凝血作用增强,采血部位出血的概率增大。因此,对凝血功能较差者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7],对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采集动脉血后,充分按压止血后,应随时关注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包括渗血(放松按压棉签后,有新鲜血自皮肤针眼渗出)、瘀斑及血肿。我们也在实践中改良压迫止血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棉签、棉球、纱布块、纱布卷加弹力绷带的方法,做到有效充分止血,降低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3.3重视高危患者管理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动脉或者静脉采血前均应关注患者的异常化验指标,尤其是凝血相关指标,警惕患者因凝血功能差而引起皮下血肿以及淤血对凝血时间长、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延长压迫时间,预防皮下血肿。其次,对于烦躁不能配合的病人,避免患者活动过度导致穿刺点出血,向清醒患者讲解动静脉穿刺后的注意要点和护理方法,介绍皮下血肿的症状,分析预防皮下血肿的重要性,嘱患者延长压迫止血时间,避免穿刺侧肢过度活动,如发生皮下血肿避免恐慌,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消除血肿。提升患者的重视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3.4皮下血肿的处

3.4.1轻症皮下血肿处理:出现皮下血肿后应及时处理,做好血肿范围标记,在加压包扎期间密切观察包扎敷料有无渗血及肢体肿胀、疼痛与血液循环情况。对出现皮下血肿患者早期24h内给予局部冷敷处理,防止血液渗出,减轻患者疼痛感。因硫酸镁可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疼痛及肿胀,所以24h后皮下血肿未吸收者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使之处于湿热状态直至血肿消退。红外线照射治疗,热能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解除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赛肤润是一种含有过氧化脂肪酸的液体敷料,在局部皮肤喷洒按摩后可形成脂质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这些物质均有营养皮肤的作用,每天使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表皮细胞更新、覆盖、隔离、修复皮肤或风险区域皮肤,所以,赛肤润与红外线照射治疗相结合对皮下血肿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用消炎止痛膏温热软化后外敷,达到止痛消肿目的。还可使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散淤,涂擦喜辽妥软膏助消肿[8]

3.4.2重症皮下血肿处理:严重的皮下血肿可并发张力性水泡张力性水疱形成原因常见于局部皮肤过度肿胀和受压过久,皮肤表面张力增大,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表皮产生水疱[9],对于此种水疱,可用1ml无菌注射器将水疱中的液体进行抽吸并用棉签轻轻按压使液体流出,目的是避免水疱破裂引起感染。对于已经出现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创面,及时清创处理,这时,水胶体敷料便可发挥巨大作用,水胶体辅料为水胶体敷贴的主要成分为聚异丁烯和羧基纤维素钠等物质组成。它是由弹性聚合物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粘性材料充分混合制成的敷料。水胶体具有吸收创面渗液、粘性和密闭性强等优点。临床主要普遍用于治疗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造成的局部皮炎、静脉炎、皮肤压力性损伤等慢性伤口。与作用于伤口的传统纱布敷料方法比较, 水胶体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有效减少换药频率、有效减轻换药疼痛感等优点。贴在皮下淤血处,可形成局部微缺氧环境,可促进组织微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加速新生的微血管组织生长,有利于加速伤口创面愈合[10]。另外,若创面严重,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4小结

综上所述,直接动静脉穿刺并发皮下血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患者自身原因、穿刺及压迫止血操作不当均可导致血肿出现。护理工作中应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加强健康指导,提升穿刺成功率,控制穿刺风险,规范操作,有效充分止血,避免血肿发生。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患者配合,21例皮下血肿患者均治愈,提升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柴剑丽,吴春燕,王文娟,等.血液透析患者疑难自体新内瘘穿刺管理的循证实践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3): 973-979.

[2]徐曼,周琼荣,谭莲,等.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后血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期 90-93.

[3]李丽,胡春庭,黄丽娟,等.浅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J].饮食保健,2021,9(23):178.

[4]范春燕.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成效[J].中外医疗,2020,39(15):157-159.

[5]张小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148-149.

[6]白冰,田园,于春华.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2,44(2):332-337.DOI:10.3881/j.issn.1000-503X.13142.

[7]肖清英,刘洁,熊博文,等.定点压迫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穿刺点止血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4591-4592.

[8]罗慧嫦,肖庆璇,陈丽,等.喜辽妥联合鲜土豆片外敷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改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75-976.

[9]唐琦,沈娴.1例重度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173-174.DOI:10.11997/nitcwm.202001046.

[10]柏赟,张园园,张敏,陈晓青.水胶体对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钠注射致皮下淤血患者淤血消退和疼痛的护理效果[J].特别健康,2021,(12):183-1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