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

李世颂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检验检测中心药品检验所   154002

摘要: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主要与生产过程、水与空气、操作人员等有关。目前,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无菌检查方法主要有过度灭杀法、残存概率法、除菌过滤法等等。为此,可以从加大力度对无菌注射剂进行检查、控制微生物污染等方面加强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保障无菌注射剂安全生产。

关键词:无菌注射剂生产;污染;控制;无菌检查

随着我国患病人数的增加。医药环境逐步变得复杂,但是受到无菌管理有待加强的影响,时长发生输液污染的问题,较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因为无菌检查这一工作直接影响了无菌注射剂生产的过程中的设备与污染控制/,若药品中存在污染的微生物,还可能通过衍生或代谢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一般情况下,不同途径的检查或用药中,若被污染的药品注射到人体后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中国药典已经明确了不同给药途径对微生物含量的限度。因为当前无菌制剂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防疫、医疗,很有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做好无菌注射剂生产中的污染控制与无菌检查工作。/

1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原因

无菌注射剂生产的过程中受到污染主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1生产过程

生产注射器时污染的控制关键点在于选择的工艺、材料使用与生产的选择。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有可能污染注射剂。若管道设备与容器出现清洗灭菌不合格的问题,都很容易出现微粒超标与微生物污染的问题[1]。此外,设备运行不稳、内包材料质量不达标也可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1.2水与空气

空气与水都是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革兰氏阴性菌是微生物的主要来源,虽然此类细菌耐热性不足,但是其中的锡箔碎片或代谢的产物可以产生肉毒素,但灭菌无法完全消毒肉毒素,因而埋下污染隐患。若在空气中的微生物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该类细菌耐热性较强,一旦和尘土结合或者被包裹,就会加强该类细菌的耐热性,更难将其杀灭。此外,水与空气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如纤维、灰尘与金属等微粒,都有可能进入注射剂,因而对其产生污染。

1.3操作人员及操作棒

/生产注射剂时操作人员及操作棒直接接触了注射剂/,若操作人员掌握的知识不够专业,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在生产的过程中污染注射剂;或者操作棒携带病菌,同样导致注射剂被污染。

2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无菌检查方法

灭菌方法不同,处理物品的无菌水平不同,但主要在于降低物品微生物含量。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微生物,还必须进一步分析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与滋生环境。物品性质、稳定、酸碱度与环境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还必须加强物品无菌检查,从根本上控制微生物的数量。对无菌注射剂生产中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2.1过度灭杀法

过度灭杀法无需提前检测物品上的微生物种群,无法对灭菌器微生物种群的数量进行控制[2]。但是过度灭杀对灭菌条件的要求较高,可以对灭菌生物进行是杀灭,避免其快速繁衍,稳定性较高。

2.2残存概率法

应用残存概率法首先需要在灭菌前检验微生物总量与微生物种群数量,对灭菌前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严格地控制。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芽孢进行控制。然而检验的过程稳定性不强,更多的是用于湿热灭菌。针对耐热菌的物品,很难通过该方法提高检查效果,主要适用于耐热菌较少的情况[3]

2.3除菌过滤法

除菌过滤法更适合用于在耐高温性不强的产品,可以借助孔隙较小的滤网与滤纸将其除去,或者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细菌,主要用于无法加热的液体或气体,不可用于加热后容易变形的或者是固态药品。

3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策略

为了控制无菌注射剂生产中的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3.1加大力度对无菌注射剂进行检查

通过无菌检查法验证无菌注射剂的无菌可靠性。要想提高检查方法的可信度,通常都是通过检查培养基质量、环境、材料等多个方面实现。只有确保条件达到合适的程度才能保障抽取的无菌检查样品微生物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4]。因此,还必须在检查之前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各方面条件提高该方法的可靠性。具体来说,无菌检查包含两种方法,即直接接种法与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样品的选择需要选择污染风险最大的产品,比如说开始灌装与结束时的产品,存在严重干扰后的产品等等。选择培养基时应包含真菌培养的元素。检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注意注射剂中的抗生素会产生一定的干扰,需要除去抗生素干扰;提高微生物检查的全面性,降低遗漏检查的微生物;定期开展静止实验。

3.2控制微生物污染

控制微生物污染时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生产企业应在配置与生产方面符合GMP的标准,这也是最基本的控制策略。二是加大力度培训操作人员的无菌意识与专业知识,之后借助无菌更衣确认、培养基模拟灌装验证考核,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慢、轻与缓;进入洁净室内应正确着装,保证身体无任何裸露部位;确保每次进入洁净室时都要及时更换无菌洁净服;身体暴露部或手臂其他部位应避开敞口瓶上方位置

[5]。三是设计洁净室时应确保:A级洁净区高风险操作区的单向流系统处于均匀送风,且单向流状还需要通过验证。设备外形和空气流动力学原理相符;保证排风口与进风口处于相对位置;工作区域上方无阴影。四是使用质量达标的内包材料。定期维护与保养日常使用的设备,提高其运行稳定性,确保始终处于在验证状态中。

结束语

综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无菌注射剂可能存在的污染因素,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合实际工作可知,生产注射剂时经常会出现很多的污染因素,还需要生产企业立足存在的问题,以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降低污染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药品,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有小娟,鲁珍.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21-421,423.

[2]刘广现.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8(1):384.

[3]马和东.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对污染因素的控制以及无菌检查措施[J]. 医药前沿,2017,7(18):384-385.

[4]王秀敏.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0(5):429-429.

[5]张海燕,李晓来,曹丙辉.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对污染因素的控制及检查[J]. 健康必读,2020(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