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研究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柳艳

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B组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并进行干预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干预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态,并提升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in the nursing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 A (n = 30) and group B (n = 30) by computer after admission. All patients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B combined with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and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time of the study was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NIHSS score of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scores of FMA and MB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ombined with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impair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limb func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Key words] evidence based nursing; Bionic brain electrical stimulat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effect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性病变,需结合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还要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才可以加快患者康复,并改善疾病预后【1】。而本次主要就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以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水平,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同时将排除合并认知障碍、沟通异常、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无法配合护理人员完成相关问卷调查的患者。其中A组男16/女14例,年龄39-77岁,均值(60.20±3.45)岁。B组男17/女13例,年龄41-79岁,均值(60.84±3.66)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循证护理

所有患者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具体:(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并就既往病例展开分析,同时总结护理要点,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2)健康教育,在病房内播放相应的健康知识与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及护理技能;(3)积极地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并予以引导;同时帮助患者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展开与进行;(4)饮食以低盐、低脂的流食或半流食,且多食新鲜果蔬以预防便秘发生;告知患者不要用力大小便,防止增加颅内压力导致病情加重【2】;(5)保持患者头部略高或者半卧位,患侧肢体进行功能位摆放,0.5-2h进行翻身、叩背,以及进行早期床上被动活动,进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6)待病情稳定,将康复训练对康复的重要性予以患者说明,并为其制定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内容,并指导实施,以加快肢体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1.2.2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

患者入院3-7d后选用Mag Pro 1000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将电极片贴于耳后乳突穴位和患肢伸侧神经点,并戴交变磁场治疗帽,设置频率20Hz,初始刺激强度40%,然后根据耐受逐渐调整增强至80%,30min/次 ,1-2次/d,持续14d。

1.3 指标观察

(1)卫生研究院卒中检测量表 NIHSS评估神经系统缺失程度,分数越高越严重。(2)Barthel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高。(3) 运动功能以Fugl-Meyer量表评估,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并分别以(±s)与(%)表示,P<0.05时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对比两组患者NIHSS、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

在干预前后两组NIHSS、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不具对比价值(P>0.05);干预后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FMA及MBI评分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对比两组患者NIHSS、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s)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分)

FMA评分(分)

Barthel指数(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组

30

18.32±2.34

13.34±2.79

6.51±2.74

14.98±2.10

34.51±7.24

51.45±7.17

B组

30

18.21±2.87

8.71±1.08

6.42±2.78

25.17±2.69

34.62±7.13

63.12±7.83

t

0.163

8.477

0.126

16.355

0.05

6.051

P

0.871

0.000

0.900

0.000

0.953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血管出血或闭塞,并使脑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情况,损伤患者中枢神经,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及认知障碍,并明显减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降低生活质量【3】。为此就需要给予患者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改变疾病预后水平。而循证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而衍生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更加注重将研究结果与临床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即恩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满足临床治疗及患者的身心需求【4】。同时循证护理的应用,还可以为临床护理干预指明工作方向,进而给予患者更具有效性、针对性及完整性的临床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实现最佳的护理。并且在循证护理开展过程中还能使护理人员主动对工作进行钻研,及时找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有效性【5】。而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属于物理疗法,其通过应用20-50Hz低频脉冲电流对人体神经与肌肉进行刺激,且不断地重复运动模式信息,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在皮层形成兴奋,使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将循证护理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联合应用,结果显示该种方案干预后的B组患者其NIHSS评分更低,FMA及MBI评分更高,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与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预后意义积极,值得被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峰.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糖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3).122-125.

[2]李淑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61).148-148,152.

[3]郭剑虹,洪建文,唐小荣,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化与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9,(36).196~200.

[4]汤娜.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0).144-146.

[5]陈红霞,薛彬,赵杭娟.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3).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