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默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沈阳110112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教材分析为基础,结合专业知识点、课堂内容设置及实践探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了新形势下用人需求的变化,提出了新形势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证券投资学是一门融市场分析与决策论证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职业性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习特点、知识结构设置情况,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方式,并通过典型问题展开课题研究讨论,希望能为我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

1.1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含义和特点

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1]。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主导,社会参与”,它要求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来适应新时代下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标准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老师能通过课堂上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其积极思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特点是:(1)以市场为导向,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以及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出全面发展人才;(2)重视课堂上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来进行知识点讲解,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启发探究法,来开展拓展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3)注重实践环节。以参与式学习为主,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鼓励其主动思考、勇于提出问题;(4)注重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并不断的完善评价机制。

1.2 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功能

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知识技能,为今后成为金融、经济和管理方面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二、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2.1 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如何改进现有授课方法仍缺乏足够认识。教学模式改革的任务艰巨,证券投资学课程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将所学到的相关信息和经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因此,教师要有对知识有深入性的思考,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新知而产生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新技术解决,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课程内容改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跟风现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缺乏科学性。证券投资学是涉及到市场运作、风险控制及金融创新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都非常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教材版本不同也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透彻,造成知识的遗漏与缺失。

2.2 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教学方法改革的挑战:①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师更习惯传统讲授式授课方式;②证券投资学实践性、可操作性研究不强;③课程体系建设滞后;④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操经验的总结,缺少项目支持,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求;⑤各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化发展趋势;⑥证券投资专业教学资源匮乏;⑦软件开发与运用不够充分。

师资力量不足的挑战:①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不强,缺乏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②证券投资管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③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死板,难以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及需求;④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的课程设置不够充分和科学合理;⑦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三、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完善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为引导,使整个理论知识系统化、规范化为一体。证券投资学课程标准指出:“证券市场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和政策指向性。因此在进行实践课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实操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此外在金融工具操作技能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强调对实际案例的运用及分析应用,要注意教学中的跨专业性,学生在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其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3.2 建立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

[2]。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首先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认知水平,其次,能够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即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老师,以能够及时改变并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3.3 构建教育信息化支持平台

教育信息化支持平台是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3]。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理论,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建立虚拟现实环境,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构建适合的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支持平台尤为重要,利用网络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通过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演示,模拟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结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探索与创新,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性专业课,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进调整,才能更好地完成应用型高校证券金融理论课教育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改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当前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最终为应用型高校投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教改提供帮助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根忠."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03(2020):81-84.

[2]蒋勇."应用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上海商业.03(2022):200-202.

[3]周蓉."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成才之路.25(2021):18-19.
作者简介:

李默(1994年1月17日),女,汉族,黑龙江省,讲师/中级经济师,硕士,沈阳城市学院,研究方向:证券投资、金融科技、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