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龙肝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L龙肝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李万民

济南市平阴县中医医院   250400

摘要   本文通过临床龙胆泻肝汤使用病例的阐述,揭示中医辩证施治的灵魂,增强对“异病同治”、“一方治百病”的理解,对临床所现的肝胆湿热郁结、阴不虚症的辩证治疗具有提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龙肝泻肝汤  肝胆湿热郁结   临床应用 

正文  龙肝泻肝汤为泻肝胆经湿热的方剂,在临床多年应用中,多有体会。曾辩证应用于肝火上炎、肝胆湿热、所引起的多种病症。例如头痛、肝炎、眼结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病等。结合病人的症状表现,遵循疾病的演变规律进行临证加减,均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本方出自我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之手,在《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中均有记载。其组成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生甘草组成,功效以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为主。肝经绕阴器,布胁肋,上连头目入颠顶。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胆经布耳前,出耳中,可见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均为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则见阴肿,阴痒,妇女带下黄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山栀子苦寒泻火,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火盛劫阴、故用生地、当归以养肝血,邪去而正不伤,柴胡调达肝气,甘草调和解毒,十药合用,共奏泻肝火、利湿热之功,凡肝经实火、湿热症,阴精不伤者均可临证应用。

临床应用案例1,患者,男性,47岁,2020年7月就诊。平素应酬较多,喜饮酒,近十几天,自觉头痛、眩晕、睡眠差、耳鸣、口苦、左眼白睛有出血点、尿黄赤、舌红、苔黄厚、脉弦有力。

辩证  肝火上炎之头痛。

治法 ;泻肝火

处方;龙胆草15 、黄芩12 、生地15 、泽泻15 、车前子15 、栀子10 、柴胡8 、木通10 、赤芍15 、石决明20 、野菊花12 、夏枯草15 。

服3剂症状减轻,又服2剂症状明显改善,仅有少许耳鸣,饮食睡眠均好,白睛出血点消失。再服3剂症状完全消失而愈。

分析;本例患者由长期饮酒,饮食失节,肝胆失其疏泄,气机不畅,蕴热化火,肝火上炎故见头痛、眩晕;肝火迫血妄行故目赤、白睛出血;上扰心神,故睡眠差。肝火盛 故口苦,尿黄、脉弦数有力是肝热之症。原方去当归,加石决明、野菊花、赤芍、夏枯草以增平肝降火,凉血散血之效。

案例2,肋痛,患者,女性,60岁2020年11月12日住院。

主诉;右上腹部、肋部疼痛不适,逐渐加重并伴发热,出现黄疸2天。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周开始,右肋部隐隐作痛,近日晚上8时左右,感到上腹部疼痛,且阵发性加剧,痛甚 ,令人坐立不安,痛彻肩背,畏寒发热,口苦,恶心作呕。黄疸,时有寒战。住院后B超显示;胆囊炎。

中医诊断;肝胆湿热之肋痛

治则;清利湿热,疏肝解郁

处方;龙胆草15 、黄芩12 、栀子10 、柴胡10 、生地18 、泽泻15 、白芍15 、茵陈18 、车前子15 、粗元胡15 、川楝子12 、佩兰15 、白花蛇舌草18 。

患者用药二剂,症状明显好转。又服二剂,腹部疼痛消失巩膜、皮肤黄染而退。小便微黄,尿多,食欲好转,睡眠佳,又服二剂,痊愈出院。

分析;该患者由于肝胆湿热郁结,失于疏泄,气机不畅,故肋部疼痛,痛彻肩背。疏泄功能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面目全身皆黄。口苦乃肝火上炎,发热畏寒是湿热交蒸,湿热之邪影响肠胃,则现恶心呕吐。小便黄,脉弦滑数。均是湿热郁结之象。所以,治法应是清利湿热,疏肝解郁。

案例3,患者,男性,52岁。于2019年9月12日就诊。该患者平素饮酒,多食辛辣肥甘,就诊前几天感觉阴囊灼热疼痛且红肿,检查有少量积液,阴痒,睾丸肿大,阴囊发亮,并兼有口苦,小便短赤,胸肋满闷。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湿热下注之阴肿

治则;清利肝经湿热

处方;龙胆草18 、栀子10 、黄芩15 、柴胡8 、生地15 、车前子15 、泽泻5 、木通10 、萆薢10 、土茯苓15 、苦参15 、橘核10 。

服药后,疗效显著,共服6剂而愈。

分析;本患者因饮食燥热辛辣饮酒致湿热蕴结下注而致。湿热蕴结,肝气不舒,脾失运化,湿郁化热下注,肝经布两肋,绕阴器,故导致阴囊红肿灼热疼痛,阴痒,并见胁肋隐痛。肝火上炎见口苦。湿热下注,故见小便黄赤。舌苔脉搏之象均是湿热蕴结之证。辩证施治,将原方去当归,加土茯苓、萆薢、苦参、橘核取其行气化湿,去毒杀虫之功。

上3病例亦说明古方的运用,在于灵活的化裁。临床上要抓住主病主症,分清主次,凡肝胆经湿热为病,阴精不伤者,均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之道,亦可说;一方治百病。

参考文献

[1]高鹏,陈雪飞,刘翠君,王春晓,马丽,张运克.基于关联规则对清代官修医籍《医宗金鉴》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用药规律的研究[J].中医研究,2021,34(10):46-49.

[2]王玉学,王亚荣,董长亭,杜娟,孙建光.《医宗金鉴》纳入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可行性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09):17-18.

[3]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刺浅深歌》[J].光明中医,2021,36(06):954.

李万民(1964-10月),男,山东济南市人,汉族,大专学历,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  中药炮制,主要从事中药临床研究,工作单位,平阴县中医医院(2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