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浅论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聂启波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610299

摘要: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受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大量的脂肪会积聚在体内,进而引起糖尿病等各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使得机体正常的代谢发生紊乱,如果不能及时地控制血糖水平,将会导致其他病症发生,例如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本文主要论述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1]。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较于过去,饮食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显著改变,所以糖尿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患者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2]。随着病情进展,后续还会对眼、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大部分患者因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所以常出现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到血糖控制效果,这就需要通过健康管理进行改善。本文主要对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遗传、环境、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特别是现在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是热量的摄入并没有减少,反而明显的增加,特别是现在肉类食物大量摄入,导致脂肪摄入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的环境,心理压力增大[3]。同时,人们体重的增加,肥胖患者比例增加,人口老龄化明显,60岁以上的老人逐年增加,这些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原因逐年提高的因素。糖尿病关键在于预防,平时应该定期筛查血糖的水平。

2糖尿病的危害

(1)血糖急性升高的情况下的危害,有可能出现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还有合并急性感染,而且出现这种急性并发症都有一些死亡的风险,上述糖尿病急症患者到医院之后,临床医生都会非常重视;(2)血糖升高的慢性损害,也就是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损害的是血管,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全身的血管都是泡在糖里面,可以想一下它对血管的损害。大血管损害包括心脑血管,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脑梗塞这种很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和冠心病是等危症,也就是得了糖尿病之后,冠心病的风险非常高。冠心病可带来心衰、心绞痛、心梗等一些不良后果,这是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的损害。其次是微血管的损害,主要是眼睛、肾脏和神经病变,这些都跟微血管的损害密切相关[4]。眼睛表现为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失明;肾脏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尿毒症、透析;神经病变实际上也是遍布全身,最早期的表现是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糖尿患者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手脚麻木,感觉减退,这是早期的周围神经病变。(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的风险非常高。

3健康管理模式

3.1建立档案

对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个人档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为患者监测血糖值,对有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出现意识变化、呼气异常,心悸等症状,或者是心动过缓,皮肤潮红的时候,要及时协助患者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5]。其次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体格情况,联系方式等,重点观察患者的血糖值,了解其用药情况,随访的时候详细记录。

3.2饮食管理

对患者热量的摄入量严格限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分别在13%、58%及23%左右,告知患者应当多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严禁食用糖制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严格戒烟戒酒

3.3用药管理

将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包括使用剂量、时间、注意事项等,并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以便患者更好地应对不良情况,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并指导其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等。

3.4运动管理

将坚持运动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不仅能够使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还可以起到调节情志的作用,进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改善心肺功能[6]。嘱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合理控制运动的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以过度运动,以免加重机体的负担。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餐后半小时,持续20至30分钟,避免在空腹状态下运动。

3.5心理疏导

由于糖尿病具有较长的病程时间,需要长时间用药,所以容易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况,给予其一定的支持、鼓励和安慰,进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7]

4结束语

患者对疾病的防治手段和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控制情况,并且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改变也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够使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周胃雯,唐小波,孙少清,等. 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HbA1c、FPG、2hPG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0):2186-2189.

[2] 曾志童,王朝昕,王慧,等. 基于国内外最新指南的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分析及我国发展前景——以糖尿病为例[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037-1044.

[3] 李鑫,孙坤,张文,等. 物联网技术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2021,35(9):1642-1643.

[4] 李方媛,曾冬阳,李文,等. "互联网+"健康管理工作室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行为重构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1,35(18):3322-3326.

[5] 彭羽,林赟,周卉,等. 基于互联网思维主导的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3):237-240.

[6] 顾昊,赵芳,阮敏,等. 基于阶段转变理论的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2021,23(3):173-176.

[7] 李金凤. 并发症模拟体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