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璐

天全县中医医院,四川省雅安市,6255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全麻手术患者中,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各自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9例,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实行循证护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各有优势,但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护患关系中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全麻手术;循证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模式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临床手术中常见的一种麻醉方式,而由于患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不同,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做好患者护理工作[1]。其中预见性护理是通过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疾病特征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来及时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之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疾病特征,提出循证问题,寻找资料进行循证支持,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2]。对此,本文将分析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78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9例,实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实行循证护理模式,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37±4.57)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8.48±4.6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手术及疾病相关知识,如术后并发症等,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术前协助患者做术前检查,以排除患者手术禁忌症,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体位训练、术前用药、术前准备等;手术前,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备好手术物品及抢救用品;手术时协助医生进行麻醉及各项操作,并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进行抢救。

对照组:进行预见性护理模式,①患者会因担心手术而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手术和麻醉效果,所以需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如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知识及手术的安全性,以提高患者自信心;②手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基本情况,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减轻患者不适;③术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并多巡视患者,以便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成立护理小组,进行循证护理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者进入循证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2)循证问题: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既往护理经验,提出循证问题,经分析得知,全麻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术后疼痛等问题。

(3)循证支持:针对患者全麻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文献资料论证,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制定符合患者的护理措施。

(4)循证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前,应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等处理,以便麻醉后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及时进行补液、抢救等;术后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对于疼痛患者,应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性质,并给予疼痛护理,如深呼吸、放音乐等,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即高热量、高蛋白清淡饮食等,避免辛辣饮食,以补充营养,促进恢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引流管的患者,应保持患者引流管通畅,并注意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量等及周围皮肤,发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量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2)认知功能,量表: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包括7个维度,30小项,每个0-1分,总分30分,分数与认知功能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P<0.05,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n(%)]

对照组

39

16

15

8

31(79.49)

观察组

39

20

18

1

38(97.44)

Χ2

4.522

P

0.033

2.2认知功能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认知功能(±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9

20.35±2.17

26.83±2.31

观察组

39

20.37±2.19

27.45±2.51

t

0.041

1.135

P

0.484

0.130

3 讨论

麻醉在手术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其中全身麻醉是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肌肉注射等方式,注入人体,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在无意识、无痛的状态下进行手术,但患者因个体差异不同,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来预防各种并发症

[3]

目前,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使得护理模式多样化,其中循证护理、预见性护理较为多见,且均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循证护理更能缓和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各有优势,但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护患关系中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潘艳.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30):162-163.

[2]连绮雯, 江鋆. 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20):3801-3803.

[3]李加伦.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干预价值比较探讨[J]. 糖尿病天地,2020,17(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