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2

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明,赵兴留

文山蔚鑫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众所周知,地质灾害以较大破坏范围、较强威胁性以及频繁的发生概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需要强化对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视程度,通过水工环地质获得突破,达到理想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下面本文就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应用

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在针对地质灾害调查的过程中,只有实现水工环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更好的保护水工环工作相关的地质条件免受破坏,进一步提高水工环工程周围的环境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要想有效收集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各项资料,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就必须要重视地质灾害调查这项工作。只有尽最大的可能将水工环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科学化、合理化,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后续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水工环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优质高效的后续工作能够更好的预防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预防方案。优化工程的设计结构,减少突发灾害对工程以及人民安全的危害。最终实现水工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1 水工环地质概述

水工环地质主要分三方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首先需要对所有的地质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来评估地质目前的状况。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所以水工环地质勘测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我国快速发展时期对矿产等资源需求量很大,这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影响和破坏。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水工环地质,以此来更好地保护目前的地质资源。社会不断走向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保证地质资源,减少地质灾害更是不可或缺的。

2 水工环地质技术类型

2.1 地理信息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RS(遥感技术)共同构成了地理信息技术。多个互相有联系的子系统,构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其中涵盖了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子系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功能,相关人员能迅速收集地质灾害区域的各项数据和参数,并合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强大的数据模拟及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模拟方式演化地质灾害区域的具体信息数据及过程,结合获取的结果和参数分析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并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及预防措施。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全天候提供服务,且由于其精度高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全球定位系统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分析地质灾害区域的实际情况。此外,天气因素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为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排除了大量干扰,在恶劣天气下,依然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及价值。借助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获取精确的数据参数,为后续地质灾害治理打下基础。借助遥感器探测与分析地面物体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原理,根据不同物体的物质结构对波谱产生的原理,可以实现精准的识别与分析。相关人员借助遥感技术强大的功能,可以及时定量分析水工环地质情况,结合定量分析得到具体参数和结果。

2.2 水质勘测技术

基于水质勘测技术不同的作用性质,有物理分析及化学分析两种不同形式。立足化学原理及化学实验,化学分析能实现水质的有效分析。在化学分析实验环节,可通过沉淀测试、酸碱度测试等形式,深入分析水质的具体成分。结合化学分析结果,能够发现水质存在的具体问题,方便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而物理分析主要依据光谱分析仪,实现对水质的勘察及问题处理。物理分析需要相关人员按照标准操作光谱分析仪,才能保障物理分析结果的精准性。

3 水工环地质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关联

3.1 水工环地质是地质灾害的防控核心

地质结构往往直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是探查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的第一步,也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核心。由于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深入分析水工环地质的具体性质,才能有效开展后续探究工作,深入了解地质灾害区域的具体情况。

3.2 水工环地质是探究地质灾害形成因素的关键

在不同地区,地质结构和地貌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因此水工环地质也会有巨大差异。在分析地质灾害产生原因时,往往先分析该地区的地貌特征和地质结构,进而找出产生地质灾害的核心原因。因此,探究地质灾害形成原因的关键和基础,就是探究该地区的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对该地区水工环地质转变进程的分析,能够迅速找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在了解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展开对地质灾害的管控。

4 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4.1 对施工现场勘察方法进行完善

从地质灾害施工现场的勘察方法来说,如果想要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取得有效的提高,那么就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判断方法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改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实际开展工作之前,对于具体的情况进行认真考察和分析。比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前期,施工单位以及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周围水文环境进行采样,严格分析水工环地质条件可能对工程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在施工前能够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整体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如果不能对工作现场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那么将很难完成后续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也不能够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相应设施的安放。接着,需要根据工作前期所考察的地质条件等一系列数据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有依据的制定出施工现场对于施工的准确要求和细节规定,并且以此为基础选用适当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来完成施工的主要步骤,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让施工技术与周围的环境充分融合。比如在考察前期可以得出施工现场的周围水工环条件较为复杂,但是不同的地形和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施工的方案以及技术的选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施工要求中明确规定施工现场必须与周边的区域保持联系,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很多材料,因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检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到的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等进行有效的排查,只有选用以及储备合适的材料,才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评估工作。

4.2 强化应用水工环勘察技术

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需要逐渐推广应用到地质灾害治理中。在发生地质灾害的第一时间,应用卫星定位技术勘察好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防止造成人员伤亡。将RTK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调查和治理中,可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将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基准站进行传输,借助RTK技术及时接收与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比对实际的地质环境及数据,让后续地质灾害治理变得更加精准。将水工环勘查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环节,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领域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要作出调整,以此更好地满足地质灾害治理的实际需求,获取更加理想的治理效果,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欧章汉.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J].中国金属通报,2019,000(005):172-173.

[2]李涛.基于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00(014):176,178.

[3]鲜林岑.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分析[J].信息周刊,2020,000(006):P.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