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韩鑫蕊

阜南县实验幼儿园(236300)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学前教育开展美术教学对于幼儿来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术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幼儿丰富想象力和良好创造力的形成,践行素质教育思想理念,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为使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获得有效培养,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运用合理方式,加强自身引导,为幼儿提供充足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学前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这需要教师为幼儿讲授专业性绘画知识,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创造和自主探索,深入感知美术魅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散性思维的提升,保证美术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儿童早期美术教育入手,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培养

引言

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也是每一名幼儿教师需着重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幼儿教师需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与乐趣,能够喜欢美术学习,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更加积极和投入,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发展现状及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教师只是在教室里、“填鸭式”教学,表面上的创意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育方式,会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例如让他们对足球的认识和想象,都局限在球的层面上,而不能把篮球、太阳等球类的东西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又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模仿的阶段,而不能真正地表现出自己的艺术。艺术教育常常使儿童接触到与绘画相关的知识,并获得基本的绘画技巧。仅仅是在兴趣的层面上进行引导,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用美术作品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艺术探索,并与新事物进行接触,并发掘其认知与创造力;同时,美术教学也是一种主观的表达,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交际能力。

2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2.1创设情境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幼儿年龄普遍在3至6岁之间,认知能力有限,情境的构建能够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思维得到启发,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创设情境时,应与幼儿认知特点相结合,进而使幼儿在情境中受到启发。在学习画动物内容时,为使幼儿对这部分内容形成比较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播放与动物相关的动画内容,为幼儿构建生动情境,使幼儿进入情境中学习和思考。以兔子为例,在画兔子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彼得兔》中的经典片段。《彼得兔》主要讲述彼得兔带领自己的伙伴,和麦格雷戈争夺菜园主权以及为了博得隔壁女主人贝伊的喜爱斗智斗勇的故事,中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电影中,彼得兔活泼、勇敢、机谨,它的打扮和日常生活中的兔子有所不同。它喜欢穿衣服,可以用两条腿走路,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幼儿在观看电影时,会深受启发,意识到兔子的形象不应仅局限在日常生活这一种,也可以有多种形象,并且具有丰富且细腻的情感。绘画时会联想情境内容,基于此,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创作一个爱唱歌的兔子、一个喜欢运动且具有肌肉的兔子等。通过构建情境的方式,能够避免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无从下手,引导幼儿结合情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这种构建情境的方式,能够使整体教学更具趣味性,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推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2.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幼儿想象

传统的学前美术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相对单一,不仅影响了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也难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因此,幼儿教师需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将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到美术教学中,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拓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便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幼儿阶段,幼儿有着明显的特征,喜欢游戏,喜欢听故事,喜欢角色扮演,幼儿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特征和喜好出发,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幼儿喜欢的元素,以提升幼儿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例如:在关于“大自然”主题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创作、角色扮演和手动活动相结合。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设计故事主题:老虎要召开森林大会,所有小动物都来参加,你猜它们都讨论了些什么?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各种小动物完成故事表演,最后,让幼儿通过手工活动制作出自己心中的“森林景象”,以此实现幼儿的自主创造,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2.3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艺术与生活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的发展与认知需要艺术的发展与认知是从不断延续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和营养,这也意味着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需认识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幼儿能够从观察中获得灵感。同时,灵感的发掘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形成敏锐的感知力,摆脱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模式,帮助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点滴和对生活的感知反映在艺术创作中,使作品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又充满了生活气息,让美术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观察生活的任务或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放一盆还未开花的花苗,让幼儿仔细观察其学花苗和花苞,待到开花之时再仔细观察其花朵,并引导幼儿用画笔记录花的神态。这样,不仅能够建立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创造出更有深度的作品。

2.4深入学前儿童世界、架构师生平等对话机制

教师必须深入到学前儿童的世界当中,为此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歌唱、舞蹈、绘画、演奏才艺能力,同时要重视对童心的领悟和感触。针对学前儿童,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在学前教育时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初衷,如此才能确保与学前儿童展开沟通交流,建立学前教育机制,理性且完整的分析学前儿童的表达方式。在本文看来,学前儿童会运用他们独特的童真来表达自身对外部世界的独特感受,所以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以大人的姿态来感悟世界,架构师生之间相对平等的对话机制,与他们实现平等交流。为此,教师应该思考上述内容,与学前儿童平等交流,避免遏制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开发过程。

结语

学前美术教学课程中教师要结合绘画、手工、艺术作品欣赏三大板块引导学前儿童深入学习,为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类型的绘画方式展开不同内容教学,为学前儿童学习西方油画、简笔画、东方水墨画、素描、Q版漫画等等创造条件,结合不同表达方式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绘画,根据他们的个人想法展开创作过程。考虑到国内手工艺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布艺、陶艺、剪纸、绳结、泥雕等等展开教学,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充分鼓励发挥学前儿童良好的创造力与注意力,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多项艺术内容来充实自我。综上所述,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加强完善对学前儿童的全面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实现对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教学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培养,有效促进幼儿自然与美术学习的协同发展,实现美术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满足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教学方案,有效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实现对学前儿童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佑佳.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69-70.

[2]葛禹婉淇.创意设计在学前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塑造[J].知识经济,2017(09):164-165.

[3]朱保柱.创意美术指导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9(0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