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贝妮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2

摘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风貌特质,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岁月的沉淀而传承下来的文明结晶,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思想与智慧。近些年来,高校各科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也更加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本文立足于大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堂更好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 时代风采。[1]我国的传统文化汇聚了众多的智慧和精神,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人文情怀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堂融合的重要意义  

大学语文的学习与小初高时期有很大的区别,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之后,将重心慢慢转移到文化修养方面。正因为这移重心的转移,才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会有乏味感,与此同时,也能在新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同学们的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授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大学开设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而在这一目标之上,更要重视大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激起学生形成更高的道德标准,激发从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

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虽然已普遍引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由于不同的语文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传统文化演绎给同学们所传递出的效果参次不齐。早期的融入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将传统文化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或只是照本宣科,无法将传统文化自然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这种硬性的结合会导致课堂教学无实际性的意义。

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是大学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传授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深层次的内容,要结合最新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设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有老师通过一些老旧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传统文化,由于思维和技术的局限,并没有将现代化的信息教学设备充分的应用起来,这就导致很难进一步实现新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大投入,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

大学语文教学效率很难提升,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但很多学校过于重视语文实用性的发展,实际情况与现实要求的双向偏差导致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另外部分学校聘请一批外聘老师来授课,精力投入不足很难实授课上的创新。只有加大投入,真正提升教育团队的素质,注重实际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二)依托中华传统文化选择语文教材

教材的选择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合适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文章的内容都是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教材的选择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合适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具体的感受到文章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状况。[3]对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有莫大助益。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

毫无新意的老旧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而且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刻板性的抗拒学习的心理。教师除了要进行充足的备课工作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自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课堂中设置情境,充分激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真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感悟人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注意改变在语文课堂中只依赖教材的固有观念,要更加注重将所讲的知识与现实的层面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会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也提升了教学文化的内涵。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内驱力的作用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彰显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涵意味深长,很多学生对此感到乏味、枯燥,探究学习兴趣淡薄,不利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应用的开展。学习传统文化,需要自动自发的精神,内因起决定作用,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够激发一 个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4]

如今的大学语文课堂,有着一个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大多数的学生无法的领悟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之非主动性的学习思维,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定势,似乎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与无趣、无聊、死记硬背永远连在了一起。对于此类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设置虚拟的环境来还原真实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除此之外,针对部分工艺类的传统文化课程,可以直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动手操作。当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则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高校语文教育应担负起传承人文精神的时代重任。而作为大学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努力的学习更新自己有的教学观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尝试多种新的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从深处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做一名合格的传播者,把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期待的优秀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需要创造性的发展的,就如同我们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是创新的,高质量的,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喜徳.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J ].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 6, (05):31 - 41 .

[2]王国洪,姚倩倩.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关系之探究[J].文学教育(上),2021,(04):86-87.

[3]霍云佳.大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22,(02):113-115.

[4]李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4):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