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张守红

新乡医学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3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本文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指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以及所蕴含价值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认同,对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标志。优秀的文化、深厚的价值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石。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2]

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经过了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坚持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前提;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条件;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文化自信有助于加强全国人民对中国梦追求的认同,有助于大家共创美好未来。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即是文化传播和引领的重要力量,又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培育文化自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让大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来源于我国的优秀文化,它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凝练,因此,在文化自信源泉的探寻中,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三)培育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当今社会处在复杂多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显得尤其重要。加强文化育人、培育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针。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传承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培育文化自信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在的大学生还处于自身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西方文化的侵蚀和渗透,部分大学生容易被蒙蔽、被炒作洗脑,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才能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冲击下,既坚定中华文化,又能批判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从而做到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大学生能自觉维护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少数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浪潮中迷失方向,忽视了传统文化,摒弃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

   (二)疏远革命文化

在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它们都是革命精神的价值表现,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适用。但极少数大学生以娱乐的心态对待革命文化,曲解英雄,疏远、否定革命文化,损害了革命文化的神圣性。

(三)缺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先进文化持肯定态度,但还有少数大学生在娱乐信息中迷失自我,降低了对先进文化的关注。

(四)缺乏对西方外来腐朽文化的抵制

虽然外来文化有一小部分是先进的、合理的,但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尤其是精神方面,他们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向我们灌输资本主义文化,从圣诞节、情人节、到好莱坞影视等,部分大学生受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盲目吹捧西方文化。

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要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结合在一起

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文化的根基,其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创业建业的精神法宝;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在文化上面,有着更为有利的历史条件。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孙子兵法、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我国在天文、地理、医学、数学、航海等 ,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文化成就是我国文化自信源泉的最根本来源。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民族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个人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树立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提升民族自豪感更加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当代大学生要以爱国主义热情去体会我们所拥有的历史和文化,要站在中华文明根基之上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在不断加深他们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拥护者和传承人。

(二)发扬铁骨铮铮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以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目标,指引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目标不怕牺牲、奋勇前进。这种坚定不移、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鼓励大学生领悟革命文化中的精神,生活中发扬敢于奋斗、勇于拼搏、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祖国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的革命精神。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一系列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本质区别,也是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着眼培育四有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和内在要求。

1.通过课堂教育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

根据情况,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教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大学生营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氛围

通过组织社团活动、文化活动月、邀请相关专家开设文化讲座。还可在节日组织各种民俗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验民族风俗和风情,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

3.鼓励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参观一系列的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文化遗址和各类教育基地场所。组织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批判地对待外来文化

对当代西方思想文化,既要摆脱封闭保守思想观念的束缚,又要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以辨析。吸收其精华,弃其糟粕,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有着真正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的大学生才是祖国需要的大学生,才能真正算得上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可以肩负社会主义的希望,成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后备军。


[1]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刘笛2020年

[3]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问题和路径黄发友,古慧敏2021

[4]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胡秀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