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

任卫梅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二小学 564600

摘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极为有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建立教学关系,达到学习目标。本文探讨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并对“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三教”教学理念;教学实践

1.前言

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说教为主,由于缺少互动,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是比较少,学生们的学习没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在课上提出一些符合学生们个性特点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向教师提问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问题,这样就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

以“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为核心的“三教”教学理念,可以让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研究等方式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乐趣,获得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当然,数学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更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三教”教学理念采用实践型学习策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学习。在“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中,课堂实践阶段结束时的知识应用被设计为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并置于课堂环节,可以赋予教学整体性和艺术感,逐步教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比如在垂线的学习中,通常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放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理解都是肤浅的,会直接回答最短的线是垂线作为捷径。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我们的教师经常将知识转移视为实现知识目标的任务,实际上课堂教学一般以成长和知识积累为设计线索,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可以改善这一问题,比如同样是以跳远距离测量为例,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知识,教学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即使是很多体育老师也说不出具体理论,困惑在所难免,而数学理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克服困难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体验。

3.“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

3.1画图教学“教思考”,通过数形结合引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不是很大,这时,兴趣是学习动机的第一要素。只有学生对课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才能保证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采用画图教学法,可以将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改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画图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如何使用画图教学,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思考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学生思维不连贯,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不能有机结合所学。对于这类问题,需要教师向学生灌输对画图思维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例题:某企业通过节能降耗的改革,五月份实际用煤共计240吨,相比原计划节省了1/7,请问原计划用煤多少吨?对此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表示,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明确题目要求,并寻找到解题思路。此外,在教学时要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把关于点和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让学生在这个网络中无限扩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3.2学科融合“教体验”,将学生代入学习情境之中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与人的统一,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课程,有助于教育结构的变化。那么,学科融合“教体验”,将学生代入学习情境之中,可以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为课堂学习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以长方形的教学为例与体育学科相融合,渗入图表、列表、排名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距离隐含的定量关系及渗透积常数规律。

(1)创造背景并引入新的课程

欣赏各种队形照片的幻灯片,告诉我们您的感受?(整齐地)猜猜我们今天要学什么?

(2)合作学习与建设模式

幻灯片展示了体操表演情况图,帮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这是开幕式体操表演的一部分。您可以在图表上找到哪些具有数学意义的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可以问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图2从左往右看叫一排,每行10人,共4行,或者纵向看,叫一排,每行4人,共10列。问一个数学问题:总共有多少人做体操?

列式计算:10×4=40(人)或4×10=40(人)

老师:这个体操队列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长方形

老师: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改变图形结构。如果一个40人的体操队排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图表列出。)

老师:总人数和每行人数和行数有什么关系?总人数保持不变,发生了什么变化,每行的行数增加几倍?列数减少几倍?。

教学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组交流,亲自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与全班的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了解到,无论阵型如何变化,40的总数都是一样的。教师请学生从概括变化规律,得到恒积定律:一个因子增加数倍,另一个因子减少相同倍数,乘积保持不变。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在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对队形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认识。

3.3对话教学“教表达”,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对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类交流与交流的过程和形式。从广义上讲,对话并不像文字那么简单,它不仅包括语言形式,还包括心理碰撞和情感交流。形式上,对话是指人们进行人际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对话既不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教师直接总结。在这种的单向学习模式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很难提高,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和活动参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对话教学环境。对话教学“教表达”指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师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敢于突破自我,创新思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方位的教师交流平台,确保师生、学生与教材的无缝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对话教学的应用价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话教学的形式不仅限于语言交流。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教师的教学组织和课堂演示。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修改内容,明确对话目标。只有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对话教学要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组织灵活有趣的任务,增加师生对话交流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卖家角色,学生扮演买家角色,模拟日常购物场景。老师假设:一颗糖果6毛,一个学生有1元5角钱,想购买两颗糖果,问学生:卖家这个时候应该退给学生多少钱?与日常情境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有主动表达的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是在课堂数学教学中贯彻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必要探讨三教理论实施的必要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唐海军,吕传汉.数学教学为什么需要“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再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0):51-55.

[2]郑周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J].中外交流,2019(30):241.

[3]邹丽娜.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学会表达[J].速读(上旬刊),2018(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