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分层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分层教学思考

兰叶 ,田东

湖南麻阳岩门镇中心中小学 湖南麻阳谭家寨中学 

摘要:“分层教学”是指在一节课中,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把学生分为两到三层,再按类编位排座,然后实“动静”、交替讲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直接性;间接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分层教学”这一教学组织模式,恰好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围绕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合理地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一节课中,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把学生分为两到三层,再按类编位排座,然后实施“动静”搭配、交替讲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语言文字输出的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直接性分层教学和间接性分层提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直接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1.1备课要分出层次

    备好课的前提,关键在于“备学生”。假如我们把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代表学优生,B层代表学困生。前者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后者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弱,甚至存在着厌学等消极心理。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层。分层再多,就不一易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分层的、提出差异性的教学要求,设计不一样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做好备课分层,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1.2讲课分层进行

    新授课交替讲授时间安排上,一定要保证B层学生的授课时间,一般累计在15至20分钟之间,要细讲多练。对A层学生精讲精练,时间累计在1O至15分钟左右,进而开拓A层学生的自主探究空间。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1.3作业分层练习

    作业分层包括课堂练习分层和课后作业分层。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一定要对B层学生加强练习,严防A层学生“吃不饱”、B层学生“吃不好”现象的出现。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在联系要求中有针对性,加大对B层学生的练习指导。课外作业的分类要求,B层学生做基本练习题,A层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挑战性的题型,给B层学生更多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潜力。

  1.4课内课外分类指导

    辅导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做好分类指导。对A层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主探究。对B层学生,重在引导点拨之后,适时、适度指导,逐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2.间接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实施间接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时,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问题型提问

    在新知识引入之时,巧妙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内容,同时要具备“新”、  “奇”、  “趣”,以疑促思,以奇促趣,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驱动力。同样,一节分层次教学课的开始,如果能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不同深度的相关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兼顾到各个层次组的学生以此所产生共同的悬念和猜想,而且可以诱发他们在不同层面的思考与不同的求知方向。如: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假设性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我们假象一下,如果没有灰尘,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扰?"因此教师让A、B两组学生先朗读课文,再进行组内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种问题型提问,可以让B层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理解课文。而A层学生,则可以通过联想对比,发现新问题,深入思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2比较型提问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名人在用词,用句上非常绝妙。例如: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古诗趣闻中“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中的“摇”和“映”、“舞”和“隐”、“扶”和“失”,三者相比,  “扶"这_动词,以“风’’的主动,侧面写出细柳的纤弱形态。风尤如此,何况人呢?自然引人不禁怜惜了。而一个“失"字,则传神地写出月光如水、夜色如纱,梅花若隐若现的朦胧美,令人神往。这些动词的巧妙使用,让读者宛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讲到《月光曲》中的“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中的“披”……对这些词、句的理解采用比较提问,让B层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让A层学生多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作者理解词句语言运用的绝妙。通过比较性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并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思维能力也有了创新和发展。   

2.3总结型提问

    A层学生和B层学生学习结果不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后者相对“学得快忘得快”。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频繁发生,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总结性的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获得规律性的知识。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如果让你做国际环保官员,你准备怎么做?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各层次的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回顾,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培养A层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正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促进的学生均衡提高,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总之,“分层教学”法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情境,在练习中多给一点思考时间,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提供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学困生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富有时代教育内在要求的教学方法,值得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当中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兴斌,侯希霞.分层教学,高效识字——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