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整体 优化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立足单元整体 优化作业设计

林辉娥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小学, 广东 梅州 514100

 摘要:“双减”推进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课题,给予它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同时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和考验,语文教学革命更是势在必行。而作业是孩子学习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的好坏。在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作业的布置也面临改革。题海战术、机械化、重复性作业已过时,取而代之的会是高质量作业。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怎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关键词:课程标准;单元整体观;核心素养;分层设计;优化作业设计

一、基于课程标准,精准定位单元目标。

课标是我们作业设计的导航灯,我们应该根据课标来制定单元目标。比如《义务课程标准》中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关于阅读的学段目标之一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制定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整体目标时我们紧扣这一要求制定了与之对应单元目标: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结合具体内容,感受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美好品质。再如课标中习作的中段目标之一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在习作板块中我们制定的目标是: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学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把有趣的细节写具体。以上例子表明,单元整体目标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才能精准定位。

二、树立单元整体观,基于单元整体揣摩作业目标。

单元整体作业目标是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风向标,它的设计必须具有目标性和整体性,才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我们要关注学段(学期)核心目标、单元重点要求(语文要素)和学生实际需求,从“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学段(学期)核心目标”三个角度编制单元作业目标。以单元整体规划,可以划分字词句、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四个板块。而对于每一维度,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区分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如:识记、理解、应用、综合。比如在阅读板块,我们设计了以下5个作业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独坐敬亭山》。2.能借助注释、组词等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4.能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5.能结合具体内容,感受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美好品质。 其中,目标1、2、4是常规作业目标,目标3和5既是单元重点作业目标,也是学期重点作业目标。目标1 的学习水平为识记,目标3的学习水平为应用,目标2、4、5的学习水平为理解。

三、单元整体目标细化,要分解到课时目标里,有效落实单元重点目标。

在制订了单元整体目标之后,作业设计进入第二阶段——设计每一课的课时作业。每一课的作业目标都从单元整体目标而来,应与单元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所以我们设置每一课的作业目标时,要不断回顾单元整体目标,检查自己制订的课时作业目标是否合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用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课文《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的作业目标之一就是学习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内作业与教学一致,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要明白课内作业其实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支架,渗透一些方法指导,让课堂学习不再难。精心设计课内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写习作《我学会了》,如果让学生直接用打草稿的方式去写作文,学生可能根本就想不出来有哪些方面可以写。而如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以“学会了”这个词展开联想。比如学会了某项生活技能,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出示的学会了洗衣服,联想到学会了做饭、学会了拖地等;由学会某种本领,联想到学会了弹钢琴、学会了吹口琴等。学生只需要认真思考 ,然后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表情符号记录自己的联想。等到学生联想完毕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记录下这么多的素材。如果教师长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学生在拥有了足够的写作素材以后,就要学会组织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会发现很多学生不会整理素材。教师要在学生找到写作素材以后,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素材,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把事物表达得准确明晰。以引导学生写《我学会了》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学会了,学习它是为了。叙述的顺序又是(    )。课内作业设计时首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然后借助范例,指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及心情的变化写具体,写生动;接着以“思维导图”为支架,指导学生布局谋篇;最后再次借助思维导图,运用方法,尝试习作。

以上例子表明,课内作业要设计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径,辅助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五、单元整体规划,梯度设计练习。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重点目标是学习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第一次出现是精读课文第一课《小英雄雨来》的课内作业,以课堂上老师的教授带动练习,并且在第一课的课后阅读以“扶”的形式,以选择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拟小标题,感悟人物品质。第二次出现是第二课《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前作业举例子回顾拟小标题的方法,课内运用方法给课文换小标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拟小标题。本课的课后阅读则从“扶”到“放 ”,回顾方法,举例子,让学生尝试拟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第三次出现是第三课《芦花鞋》,课前放手让学生回顾方法,以不同的主题拟小标题,并且概括内容,自主感悟人物品质,从学习到运用,难度逐步上升。最后一次出现是《语文园地》,课前课内作业回顾和梳理整个单元的阅读方法,在课后阅读练习时,让学生综合应用方法。以上例子,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重点目标反复巩固,梯度明显,通过每一课的不同难度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巩固方法。

六、分层设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因此在作业设计当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

例如:

1、动手做一做。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这一活动时可让同学们结合所学、所搜集诗歌、自创小诗合作编一本小诗集。

2、画一画。学完古诗词后,让学生选择你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画一画古诗词中表现的画面;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可要求学生画游览示意图;在习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画思维导图。

3、演一演。在教学《白鹅》这一课,体会“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一句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对“净角”的了解,欣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视频,体会鹅走路的步态,并请学生上台演一演,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白鹅的欣赏喜爱。因此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自己的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分层作业起点低、多层次评价,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希望我们不要将作业设计问题有意无意地轻描淡写,希望我们都能积极地往前冲,边思考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努力边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