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竹编与国潮的碰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湘西竹编与国潮的碰撞

刘书僮 ,马文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摘要:在湘西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竹编占据着重要地位。湘西丰富的竹林资源,是湘西竹编代代相传的主要因素。本文概述了湘西竹编的背景和湘西竹编面临的困境,结合当下流行的国潮元素对湘西竹编进行了创新设计,并将湘西竹编与国潮中的中国结结合,制作了琵琶竹结耳环、梅花竹结耳环、梅花竹结戒指等作品,让湘西竹编被更多的人看到并喜欢。

关键词:湘西竹编、创新、国潮

一、湘西竹编的前期调研

1、湘西竹编的背景研究

湘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区,是一个冬温夏热,雨水充沛,适合竹林生长的地方,因此湘西有着十分丰富的竹林资源。从古至今人们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湘西人也不例外,从吃的竹笋到用的竹篓再到钓鱼的竹竿,湘西人的衣食住行都与竹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湘西竹编在湘西人的衣食住行中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湘西人对竹子运用到极致的体现。湘西竹编的历史悠久,它主要分布在湘西各个县的乡镇里,如永顺县、保靖县、凤凰县等。湘西竹编的技法蕴含着湘西人民祖祖辈辈无限的智慧。湘西竹编工艺品淳朴自然,形态多样,或借物传情,或以物言志,是见证湘西文化发展历程的“活化石”。

湘西竹编手工艺以智慧和热情代代相传,传承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竹编匠人们的智慧和匠心。每一个竹编工艺品都是是竹编匠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作为竹编匠人们的精神实现渠道和情感载体,湘西竹编是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其文化认同主要起着以美学为主导的精神作用,即审美价值。湘西竹编工艺品上的图案,样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丰富而新颖,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明快,有的简练凝练,给人一种威严、典雅、赏心悦目的感觉。湘西竹编是湘西文化的缩影,它也是湘西文化神秘建筑的一扇窗,更是打开湘西文化与文明密码的一把钥匙。

2、机械化生产冲击下湘西竹编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新型材料的出现,湘西竹编面临的困境。湘西竹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其编法样式丰富多样,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竹编产品已经开始被塑料、不锈钢、玻璃等现代人造材料取代,再加上机械生产的冲击,在湘西大地上流传多年的传统手工竹编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困境二:传承人平均年龄偏大,年轻人不愿传承。随着湘西竹编老年传承人的年龄增大或离世和新的时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湘西本土的青壮年价值观和职业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壮年大多会选择以外出打工的方式谋生。以湘西永顺县为例,当今现有的篾匠师傅多为七十至八十岁的老年群体,其年轻的学徒平均年龄也在三十岁以上。因此也导致了一些编织方法的流失。

困境三:湘西竹编缺少创新,难以满足当下市场需求。湘西竹编的种类丰富,但因缺少青壮年的关注,湘西竹编的产品缺少了创新。市场上现存的竹编产品依旧是以传统的竹编为主,难以满足现代的消费市场。老一辈篾匠师傅与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背景差异也导致了湘西竹编产品在外观设计和使用功能上缺少了时代特征,产品的图案与造型也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在现代材料的冲击下,缺少竞争优势的湘西竹编产品更难以融入市场。

二、 湘西竹编与国潮元素的创新探索

1、国潮元素对当代的影响

近年来,潮流风的兴起,许多带有国潮元素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根据百度与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百度2021国潮热搜大数据》报告显示,国潮关注度在过去十年增长了528%,现在国潮已经进入3.0时代。新时代的国家潮流并不局限于国内的新产品,还包括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背后的中国力量的整体崛起。

如今,在许多地方,你可以看到民族风的爱好者穿着汉服和戴着国潮配饰,在音乐领域创造了许多国潮音乐。甚至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国潮化,这些都是体验与国潮亲密接触的方式。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直播等成为近十年来“民族时尚文化”关注度激增的主要载体,深受年轻人追捧。而且,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中老年阶层,他们甚至比年轻人更能接受民族时尚,更愿意继承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倡导,汉服行业的蓬勃发展,国潮珠宝也受到众多汉服爱好者的追捧。随着国潮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国潮饰品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元素的简单展示。许多珠宝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深度融合,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时尚。

2、湘西竹编与国潮结合的创新思路

“国潮”的字面意思是“国风+潮流”,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美学的融合。它不仅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潮流相结合,使产品更加具有时尚感。国潮与许多传统工艺都有不同形式的结合,很多竹制的家具、装饰品等也运用了国潮的元素。

湘西竹编源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斥着湘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的竹编手艺人,都会去湘西的一些旅游景点以开竹编店作为谋生的方式,但在几乎每个店中的竹编工艺品都大同小异,大多都是些传统竹编背篓、簸箕等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品,并没有创新诸如国潮类或其他类别的商品售卖,因此笔者对湘西竹编的记忆一直都是器具和生活中使用工具。所以笔者将湘西竹编与国潮元素相结合,创新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一)设计概念:笔者认为在国潮元素中,中国结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结又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结,其中笔者选用了琵琶结和梅花结与湘西竹编相融合,制作出耳环、戒指等饰品。其中一对耳环和戒指都是用湘西竹编和梅花结结合,利用了梅花结的圆润。而另一对耳环是湘西竹编与琵琶结结合,琵琶结的外形酷似当代乐器中的吉他,吉他又是最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乐器之一,因此两者的结合为湘西竹编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

(二)设计构思:本设计最初的构思是两对耳环都采用与中国结相融合的方式,一对是结合中国结中的梅花结并抽象化,把耳环编成一个比较圆润的半球体形状然后中间是镂空的,中间可镶上一颗红棕色珍珠,让耳环不会显得单调;戒指也是采用以上办法,去掉中间的珍珠;另一对则是采用琵琶结编织法,让竹篾条变成一对琵琶耳环。

(三)设计制作过程:起初制做成品时把握不了竹篾条尺寸的大小,走了不少弯路。开始竹篾条用的是5mm宽、1.5mm厚的尺寸,可以弯曲,但是与设计结合发现太厚太宽,且韧性不是特别好,有一定的限度,无法弯曲到该设计理想的形状。于是寻求了熟人的帮助,重新选材。发现竹篾条还是较厚,因为这些竹篾条主要用于编织背篓、簸箕等大物品,所以这些竹篾条都非常厚实,不适合用与本设计方案。用刀削却能力有限,竹篾条削会被削成凹凸不平。

在看同组成员进度时发现了更细更薄的竹篾条,宽约3mm,厚度只有0.4mm。但经用后发现竹篾条韧性仍然不能达到条件,稍稍用力就会断。经电话询问和网络查阅等方法得到了三种解决办法,一是用火烤后,竹篾条会更容易弯曲。火烤的办法用打火机来实践,经实践发现,火烤只会让某一特定区间的竹篾条变软,其他区间则没有太大变化。二是用盐水将竹篾条浸泡一段时间,经实验得出泡后的竹篾条韧性会变好,但是还是达不到本设计需要的韧度,思考后得出根本不是方法的问题,是竹篾条宽了且厚了。

(四)设计成果:在经过反复筛选,终于找到了宽1mm,厚0.1mm的竹篾条。得到正确的竹篾条后,用第三种解决办法,即一边喷水一边编织,实践表明第三种办法是解决竹篾条韧性差的最有效的办法。就这样合适的竹篾条加上正确的办法完成了本设计的三个方案。

7BFE86E71409AE5DB9E47D4BAEFC08BB9ab0f6f59748f7ba48c16c8a7d42b96

图一

e7bcda6dd5a01f4ceca0e2d44e52490377A13CA9146CABCA684148066D52C92

图三                                             图四

643bb1996313bb3aeee01f4b0918ba070c547ec65d821f6cc8cfd28cb09f4e五                                             图六

(五)作品名字来源:琵琶竹结耳环——笔者取名为“满树皆金”,因为是琵琶结与竹编的结合,而“琵琶”又与“枇杷”同音,据《花镜》记载:“枇杷一名庐橘,叶似琵琶,又似驴耳,秋蕾、冬花、春结子、夏熟,被四时之气。”因此“枇杷”被视为吉祥之果,比喻为满树皆金。琵琶竹结耳环也因此取名为“满树皆金”

梅花竹结耳环——笔者取名为“喜上梅梢”,此对耳环是对中国结中的梅花结的抽象表达。竹经冬不调,梅则耐寒开花,后人咏梅,有云:“琼姿玉骨、物外佳人”;“群芳领袖”等等。“梅”与“眉”同音,常被喻为喜上眉梢,因此作品得名“喜上梅梢”。

梅花竹结戒指——笔者取名为“慢慢”,竹篾条编出的纹路似慢慢生长的藤曼,像木心的诗所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两人慢慢相处,慢慢相恋,慢慢走入婚姻,慢慢白头偕老,平平淡淡,又细水长流,那样相爱一生刚刚好。

3、湘西竹编与国潮结合后的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市场的加速,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在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中,人们需要装饰品来装饰自己,环保的竹编耳环和竹戒等竹编与国潮元素相结合的手工艺品已经成为稀有的稀缺资源,且国潮是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之一,从目前来看,不仅市场前景广阔,而且附加值高。竹编功能的变化,将原来用于农事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微型化、细化,其功能的变化,即从原来的实用功能转变为艺术美的愉悦功能。竹条原本是用来编织簸箕、背篓等工具的,现在与国潮元素相结合被编织成耳环,戒指等大多数女孩必备的饰品,用来搭配不同风格的服装,市场前景广阔。

4、湘西竹编与国潮其他形式的结合

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国潮的文创产品的表达形式逐渐增多,因此竹编不仅仅能在饰品方面与国潮结合,在家具、文具、装饰品等方面湘西竹编也能和国潮完美融合。湘西竹编也可以结合当地其他传统手工艺,如苗绣、蜡染布艺、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等,其中融入国潮的元素,这样的多元素结合贴合了当下时尚主题,也为湘西竹编打开了发展的新道路。

三、 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湘西广大农村地区,除了老人都是孩子,一些年轻人外出学习,一些人在南方工作,竹编技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目前的困境,当地相关职业院校或初中可以开设竹编课程,聘请民间艺人教授竹编实践,从而改变数百年的师徒制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当地年轻人掌握这项古老的技艺。特别是在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了一批既懂设计又懂编织的技能型人才,利用湘西旅游资源的优势,编织出一些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旅游工艺品。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的创业优势,又可以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既可以继承传统的民间技能,又可以发展当地经济。

两对耳环打破了传统湘西竹编的表现形式,即传承了湘西文化又结合了时尚元素。湘西竹编是非遗传承,国潮是当今时代最流行的元素之一,两者结合无异于是强强联合。在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耳环的设计为湘西竹编开辟了新的市场。也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对湘西竹编的关注。让湘西竹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参考文献:

[1]吴秀莲,白永芳.中国民间结艺技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27-29.

[2]叶芳羽,湘西竹编艺术的美学价值探析[J].艺术评论,2016,第4期:140-141.

[3]宋珊珊,宗禾,张津瑞,殷德华,谢宝英,李铭,周桦.国潮何以成热潮[N].东方烟草报,2021-05-26(10).

[4]万洁涛,肖德荣.基于SWOT范式的湘西竹编发展策略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第11期:27-29.

[5]肖花.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9,第17期:56-58.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一般项目《“非遗”视域下湘西竹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编号:S2021123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