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4

英汉主语差异研究---“物称”与“人称”

潘晓红

(浙江师范大学 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英语句子较常用物称表达法,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件以客观的口吻进行呈现,相较之,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常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本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主语选择倾向,并指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读者阅读习惯,又保持原文的表现力。

关键词:物称,人称,有灵主语,无灵主语,翻译策略

一、汉英主语特点对比及原因分析

句子的主语可以分为“物称主语”(impersonal subject)和“人称主语”( personal subject)两种类型。所谓“物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物”;所谓“人称主语”,即句子的主语是“人”。以“物”为主语的句子称为“物称主语句”;以“人”为主语的句子称为“人称主语句”。英语主语倾向于物称化表达,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做主语,而汉语主语则更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是主语之首选。

从有无生命角度划分,句子主语可分为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有灵主语是有生命特征的事物名称充当主语,如:student, teacher, doctor等。无灵主语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表示概念的抽象名词所充当的名词,如:sight, success, darkness等。 

英语的物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形式逻辑和盛行于16至18世纪欧洲的理性主义对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人善于用逻辑和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同时,他们推崇自然,认为自然是人类认知的主要对象,必须充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自然和人类同等重要。与之相比,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行为或状态。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强调“事在人为”、“以人为本”。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汉民族主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文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汉语中的句子大都以“有灵”的人做主语了。

二、英语物称表现手法

(一)英语中用抽象名词、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同时用表示人的动作、行为的动词作谓语,突显拟人化修辞色彩。这种无灵主语+有灵动词搭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表时间和地点的名词做主语

A few moment brought them to a cottage door, at which the owner knocked.

(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所村舍门口,主人敲了敲门。)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在这两个例子中,主语分别是时间名词“一会儿”和地点名词“北京”,谓语动词则是有灵动词“bring带”和“witness目睹,见证”。

1.2 表情绪、感觉等身心状态的名词作主语

Anxiety deprived me of all power of utterance.(我紧张得什么也说不出来。)

Sadness tore him into pieces.(他伤心欲绝。)

在这两个例子中,主语分别是表情感类抽象名词“anxiety”和“sadness”,谓语动词则是有灵动词“deprive剥夺”和“tear撕碎”。

1.3具体的非生命事物作主语。

The morning sun greeted us as we came out on the deck.(我们迎着朝阳来到甲板上。)

An urgent telegraph hurried him to Beijing. (他收到一份紧急电报,匆匆去了北京。)

在这两个例子中,主语分别是名词“sun”和“telegraph”,谓语动词则是有灵动词“greet迎接”和“hurry 催促”。

1.4具有动词词义的名词作主语。

The discovery of new species will lead to new drugs.(发现新物种后就可以研制新药。)

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courage to his life.(他想起这些,便会增加生活的勇气。)

在这两个例子中,主语分别是名词“discovery发现”和“remembrance 记忆”,谓语动词则是有灵动词“lead引领”和“add 增加”。

(二)英语句子常用非人称代词“it”做主语,往往不说出动作实施者,而让所叙述的事实或观点以婉转、间接和客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叙述的客观事物处于信息中心位置,从而突显物称倾向。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it” 除了用来代替除了人之外的生物的代词外,还广泛用作其他方面。这样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1)“ it”用作先行词代替真正主语;(2) “it”用作虚义词,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表的现象或情形,用以表示自然现象、时间、空间以及惯用语之中; (3) “it”在强调句中用作强调词,引导所要强调的成分,也是一种形式主语,具体见如下例子:

  It is believed that new technology will reshape our society in unthinkable ways.   (1)

  What is it with the young man?      (2)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 met last time.     (2)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3)

It is in the hour of trial that a man finds his true profession. (3)

(三)英语被动句和“there be”句型结构

英语的主语物称倾向还体现在大量的被动句式上。从形式看,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似乎

只是句法结构的转换,但严格来说,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虽然“概念意义”相同 , 但是“主题意义”和“交际价值”不同。主动语态通常显得较为“主观“,被动语态通常显得较为“客观”。除此之外,英语被动语态句的“客观性”还表现在“by短语”的省略上。英语被动语态句在结构上可以加上“by”短语来表明施事,但英语被动语态句中的施事通常被隐去。

英语中there be句型也体现其物称倾向,体现了英语倾向于客观性叙述。如:他Then there fell a silence, more terrifying than the pounding of cannon. 突然一片寂静,这比隆隆的炮声更可怕。There be 句型也可以和这样一些的谓语动词连用:be going to 、seem to 、appear to 、used to、be likely to 、happen to …。如:There seem to be a few trees between me and the green.在我与草坪之间好像有一些树。There is going to be a meeting tonight.今 天晚上有个会议。There is likely to be a storm. 可能有一场暴雨。There happened to be a bus nearby. 碰巧附近有辆公交车。There appears to have been a nasty accident. 似乎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

   从英语语言自身特点来看,隐喻的普遍存在也是英语中无灵主语句大量存在的原因之一。在英语中,正是由于隐喻的存在,大量的不具备生命特征的词被引入到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语中,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也使表达的内容更为生动,具有动感。如:The sky rained death, and for thirty-five days a battered Atlanta hung firmly on, hoping for a miracle. 死亡从天而降,三十五天来,绝望的亚特兰大坚持着,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An evil idea is growing in his mind. 脑中邪念滋生。

英语中的一些无灵主语句本身是句子结构简化的结果。很多复合句,如主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都通过使用无灵主语实现了结构的简化。如: That he arrived unexpectedly alarmed all of us. 这个复合句中的主语从句‘That he arrived unexpectedly’可以简化为无灵主语‘his unexpected arrival’。After we discover new species, we can make new drugs. 这个复合句中的时间状语从句‘After we discover new species’可以简化无灵主语‘the discovery of new species’。

三、英译汉策略

无灵主语句是英语语言中的一个特点,而运用表示人或动物的名称做主语是则是汉语有灵句的语言特点之一。因此,在翻译英语无灵句时,译文的主语是最先需要确定的。这时常见的策略是:保留主语、发掘主语和主语省略。

3.1 保留主语

保留主语就是寻找句中充当宾语或定语的相关人称代词或名词。

Ex.  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to his native land never deserted him。

译:他一直想着重返故园。

Failure did not deter him from trying again.

译:他并不因为失败而放弃尝试。

His words sent a quiver through my body.

译: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3.2 发掘主语

发掘主语指原句虽无人称代词或名词,但如果内容涉及普遍现象时,可以用泛指人称代词做译文主语。

Ex.  Its remoteness effectively masked its activity.

    译:由于地处偏远,人们少了很多活动。

By now optimism had given way to doubt.

    译:至此,人们不再乐观,而是忧心忡忡。

It is believed that new technology will reshape our society in unthinkable ways.   

译:人们相信新技术将以难以想象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社会。

3.3 主语省略

  主语省略是指放弃有灵名词做主语,直接译为汉语无主句。在英文里,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而在汉语里没有主语的句子比比皆是。所谓无主句就是只有谓语部分而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但这种句子本身意思是完整明确的。汉语句子的泛指性很强,类似警句格言,大都不用主语。因此当英文的句子含义可以翻译成对应的汉语格言警句时,可以采用省略主语的翻译策略。

Ex.  The emergency of the case admitted of no alternative.

    译:情急之下,别无选择。

  Opportunity seldom knocks twice.

译: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

译:经一事,长一智

四、汉译英策略

   上述可知,汉语句子中主语多以有灵主语为主,然英语主语则由无生命的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当。因此,在汉英翻译时,我们要寻找汉语句中不同的成分来充当译文句子的主语。

4.1句子成分转换法

在汉译英过程中,汉语句子中充当宾语的名词常常可以用来做译文句子的主语;在很多情况下汉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及表语成分在英文中也可译为名词形式作主语。

Ex.  不同的人对安乐死持不同的态度。

    译:Attitudes towards euthanasia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动词的宾语作主语)

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教训。

    译:This lesson will take root in my mind.(动词的宾语译为主语)

她一看到他就生气。

    译:The very sight of him makes her angry.(动词“看”作主语)

事后,我不难过,也不后悔。

译: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the event. (动词“难过”“后悔”作主语)

她独处时感到很安宁。

译:A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表语“安宁”转换成名词译为主语)

我很幸运,能够得到。

My good fortune has sent you to me. (表语“幸运”转换成名词译为主语)

4.2 “it”形式主语句的使用

  在汉译英过程中,汉语的有灵句还经常可以处理成以“it”作为形式主语的英语无灵句。前面介绍英语物称倾向中已清晰阐明“it”形式主语的使用。除此之外,汉语不常用被动态,如果使用被动态,也必须要把执行者表明,因此类似无明确行为执行者的句子常使用泛称,如:有人,大家,人们,人家等。在处理此类汉语有灵句时,一般就将其译成it作形式主语的无灵被动句。如下例:

Ex: 我从来没想过她会如此对待我。

译: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ould have treated me in that way.

(“it”用作先行词代替真正的主语。)

人总是在面临考验的关头,才发现自己的专长。

译:It is in the hour of trial that a man finds his true profession.

(“it”用作强调词,引导所要强调的成分,也是一种形式主语。)

那个病人怎么样了?

译:How is it with the sick man ?

(“it”用作虚意词,代替的主语是难以言明的现象或者情形)

人们都认为他是整件事的主谋。

译:It is believed that he is the mastermind of the whole thing.

有人建议这个方案需要再斟酌。

译:It is suggested that that scheme be reconsidered.

五.结束语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上阐释了英汉两种语言主语的不同特点,汉语注重人称,而英语注重物称。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而英语的非人称倾向则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同时本文就汉英互译过程中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的转换形式做了探索,希望能激发英语学习者在阅读和汉英互译时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原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