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张金筛

兴仁市下山镇人民政府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2302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在逐年上升。虽然我国目前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起步晚的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为协调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被提出。作为我国经济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效益的提升具有这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人们加强关注了林业工程建设的实施工作与影响林业工程发展的自然环境。使其在建设上面临更多的挑战。本文就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造林的技术与措施展开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林业工程 抗旱造林技术 可持续发展

【正文】近年来人们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环保意识,虽然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出台目的是使林业工程的建设被推进,造林管理的手段不断的被优化。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健康具有重要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在部分基层这些林业部门并不完备,并且造林管理方法的不科学使造林成功率较低,不仅导致树木死亡 还浪费了资源。因此对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是当今相关专业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程的现状

1.1缺乏水资源

对林业工程建设有直接重要影响的是自然环境。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水资源的状况影响着我国林业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由于地域辽阔,具有较大的东西南北跨度,使得自然环境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水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也尤为突出。最为严重的是西北与内陆由于缺乏水资源,树木正常生长的需求无法充足的被提供,导致该区域植物的死亡率逐年上升,这不仅是树木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发展较慢的林业工程的主要原因。

1.2没有规范的造林操作

作为十分复杂的工程—林业技术,相对于正常的地区,干旱地区的造林则更为困难。发展林业,尤其在干旱地区有着较为严格的技术要求,这使得造林工作的开展更加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循必不可少。但是目前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在林业工程的工作进程中,由于没有严格遵守规范的工作人员使树木死亡率大大提高,对于造林工程最终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作用。

二、推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程的措施

2.1妥善对树木进行选择

长期以来对于林业造林的过程来说,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便是选择合适的树种。由于在特殊的环境下,有些植物并不能在干旱地区下健康成长。比如习水的植物在潮湿的地区比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更加快,也更加的旺盛,因此合理的选择树木至关重要,造林还要分析树木的生长状态,结合当地的环境挑选适合造林的树木,并且在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类型的树木。倘若该地区较为干旱,则应该选择像胡杨这种有顽强生命力,可以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选择树种的标准,最主要的应该是抗旱能力的高低。经过实践表明,在我国针叶林是优先选择在干旱地区种植的树种,其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干旱地区针叶林的存活率相对于其他树种来说优势也是较为明显的。为了保证干旱地区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树木存活率的提升,死亡率的降低是最为重要的。

例如为了更好的落实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必须要对树种进行妥善的挑选。因为苗木是关键,树种适应的水平越高,树木的死亡率便会越低,成活率相对也就更高。因此增加对树木抗旱性能的关注至关重要。专家还需要详细的分析在种树后相关树木成长的需求,并且及时对影响树木生长条件做出了解,这样造林效果也会更加的优化。为确保造林效果更加的完美,可以通过试验使选择的树种更加的准确。因此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刺葵,花椒对于造林抗旱工程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合理选择种植手段 促进造林效率的提高

经过种植经验来看,选择树种虽然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至关重要,但整体来看我国占地面积大,不同地区种植手段也是有明显的不同,对于土壤来说树木的不同作用也具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只有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分析,才可以使造林的实际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由于不同的地区,土壤也具有着巨大的差异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要将较强固根能力的树种种植在较为严重的沙漠化地区,并且在进行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中还要对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温度、湿度、气候对树种生长的影响,以及树苗自身的寿命与树种的运输购置成本。虽然选择树种看似较为容易,但是在应用中需要多方面因素对问题进行考量,因此种植植被工作需要较为专业人士进行,为了使苗木良好的状态得到栽种前良好的保障,容器苗是很好的有效措施,并且要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松土使其土壤的肥水能力得到保障,是种植前最必要的工作。同时为了促进土壤中残余害虫被消灭,充足的日光也是必不可少的。稀植与混交栽植是抗旱造林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植株距离得到有效的调节,对于混交林的光照也得到了充足的保证。只有对树种进行恰当地选取并且在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才可以使抗旱造林技术更加的有效最终使林业工程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2.3创新造林模式 改进造林技术

我们常说:创新推动一个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造林模式当然也包括在内,因此对造林模式进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使抗旱的效率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对造林的模式进行探讨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抗旱造林技术现在已经无法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因此创新造林模式,对造林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对发展造林技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开展造林工作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4存贮水资源 促进树木生长

长期以来存贮水资源在干旱地区的造林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倘若想要正常发展林业工程必须提高存贮水资源的效率,因此研究水资源的存贮是抗旱造林的必要工作。通过对蓄水技术进行积极的开发,使得水资源在种植物不断的丰富,最终将树木生长所需水分被提供促进其正常生长。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林业工程的建设体系中,具有有效克服干旱环境的抗旱造林,不仅可以使林业工程的经济效益得到实现,生态效益上也有着明显的提高。因此为促使我国可持续的发展,要将抗旱造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并且使我国的抗旱造林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是我国林业工作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抗旱造林为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积极的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洁.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4):46-47.

[2]马海东.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18):117-118.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1.18.055.

[3]满达,陈春,王晓艳.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J].河北农机,2020(08):39.DOI:10.15989/j.cnki.hbnjzzs.2020.08.026.

[4]侯捷.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花卉,2020(1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