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从“故事”开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1

日记从“故事”开始

陈雪梅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  

摘要:帮助学生留心生活,找准素材是老师们指导日记写作的重要关口。讲故事,靠近自然生活。写“故事”,扒拉现实生活。再讲“故事”,体验情感生活。

关键词:日记 故事  体验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就正式开启了写作之行。在写作这条路上,诸多小学生苦恼,烦闷,无话可说,无言可写,这成了阻碍学生写作的一大障碍。而解决这一障碍的有措施就是写日记。什么叫日记?日记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记录。学生对日常生活记录多了,心中的素材就多了,写作时就能做到有话可写了。

然而日常生活的记录,怎样选择?怎样记录?也即是日记的写作也是三年级学生的一道坎。老师们经常发现叫学生写日记就是一篇那天生活的“流水帐”。帮助学生留心生活,找准素材是老师们指导日记写作的重要关口。

一、讲故事,靠近自然生活

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晃而过,不会留下太多的涟漪。而日记又需要记载生活,所以许多日记的“流水帐”就适时而生。为了让学生们更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首先是老师示范讲生活中发生的趣事,给学生留下生活的影子。比如,我周末在家发生了什么趣事,自己的孩子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工作发生了什么事。凡是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都与学生讲一讲。学生喜欢听故事,每次一听,都聚精会神,或许哄堂大笑,或许皱眉思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亲近感,他们知道我们的生活可以上演着许多许多的故事。其次是学生讲故事,听了许久的故事,学生已经明白生活是可以有故事的了。这时,老师提出,让学生去留心一下生活,让他们在学生之间,或者在朋友之间时不时的讲一讲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了,留意着生活中感受深的事,自然的与生活更加靠近。

二、写“故事”,扒拉现实生活

日记最终落脚点要在记录生活上,有了前面的讲故事。老师再适时点拨,把故事写下来,确立你记这个故事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赞美什么,或是鄙视什么;喜爱什么,或是厌恶什么;受到什么启发,或是得到什么教诲等等。这些就是日记的主题。我们每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一篇日记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来,也不应该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来。而通过讲“故事”,有了他所要写的“故事”,再具备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扒拉”日记就有了灵魂。

三、再讲“故事”,体验情感生活

语文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篇对日常生活进行记录的文章写出来了,到底怎么样呢?这以要回归“再讲故事,体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日记指导。

课堂“讲故事”,老师指导。利用课堂的时间,请同学读一读自己的日记。既让学生得到了上台展示语言表达的训练,又在学生再讲故事的基础上,深化生活,对生活的情感,也即是日记主题更加明确。表现对生活的“喜怒哀乐”,明辨事非,实现立德树人。

比如;学生同时记载了班上发生的同一件事,叫写同一件事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日记,从对比中点拨日记写作的方法,使其更会写“故事”;从学生写的“故事”中,反映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情感,有学生写到有同学带手机玩,自己想玩又不敢玩的矛盾心态,也有同学写到小组评比时的紧张心态,还有同学写到同学之间闹矛盾时的看法。当这些情感出现时,老师针对此“故事”谈一谈对事件本身的看法,让学生体验生活,建构生活。

小学阶段,学生写作文最难的是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日记给学生搭建了写作的一座桥,而这座桥中生活中的“故事”就是桥的原材料,把原材料用好,对生活有了记录,日记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