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影响

任华英,江美香通讯作者

厦门市中医院康复科 361009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改善水平,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评分降低程度较大,因此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顽固性面瘫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从而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

顽固性面瘫是指时间超过2个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顽固性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嘴角下垂,患者的眼睑闭合程度较差,额纹消失,从而给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研究,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依从性降低因此会造成治疗有效率得下降。随着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得到临床的高度认可,中医情志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9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52±5.33)岁,平均病程为(5.26±1.23)月;对照组中有男性30例和女性2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82±5.52)岁,平均病程为(5.16±1.33)月。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发病因素和日常注意事项,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中医情志护理。首先,以情胜情理论,参照的理论为中医喜胜优的理论,就是通过喜悦的情绪压制不良的抑郁情绪,在住院治疗中,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讲幽默故事让患者保持开心,鼓励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回忆日常生活中愉快的事情[1]。第二,借情。面瘫患者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日常爱好播放愉快、舒适的音乐,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可以反复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看一些放松的电视节目[2]。第三,安神定志。帮助患者冥想、静坐,每次保持半小时左右,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第四,健康宣教。通过良好的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护理的核心内容,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图册、多媒体手段开展健康宣教,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疾病的康复。

1.3评价标准 再用QO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满分为6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AS评分50分为焦虑的临界值,50~59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之间为中度焦虑,超过69分则判断为重度焦虑;SDS评分的抑郁临界值为53分,53~62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3~72分之间为重度抑郁,高于72分则判断为重度抑郁[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均为t检验,两组患者护理指标对比具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改善水平,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评分降低程度较大,因此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58.86±5.62

45.52±5.33

59.08±5.81

34.15±4.36

对照组

58.85±5.82

51.52±4.56

60.02±5.13

54.52±4.33

t

2.325

6.339

2.514

6.865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实验组

护理前

38.26±3.36

35.82±4.05

36.53±5.13

35.82±4.36

护理后

58.21±1.14

57.42±2.33

58.03±1.54

57.52±2.03

对照组

护理前

38.21±4.25

36.03±5.51

35.85±4.46

35.11±5.63

护理后

45.23±2.32

44.14±3.36

46.25±3.58

44.42±4.74

t护理后

5.625

6.332

6.158

6.132

P护理后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由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作息紊乱、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发病率逐年上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阻碍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同时由于患者的容貌受到影响,因此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康复速度较慢,不良心态也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加重,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通过中医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加快面瘫疾病的康复。中医情志护理就是通过情绪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保持乐观的治疗心态[4]。中医情志护理中的理论为七情:怒喜思悲恐惊忧。人忧思加重会影响身体健康,中医护理通过以情胜情的方式,压制患者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喜悦的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根据本文研究,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改善水平,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评分降低程度较大,因此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为顽固性面瘫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从而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茅丽珍,吴萍,罗春燕.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126-127,152

[2]麦淑玲,梁碧君,周浩.情志护理配合热敏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81-83

[3]幸文娟,罗金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0(14):266

[4]黎双,邓凯烽,陈琛洁.耳穴压豆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焦虑心理的临床观察[J].大众科技,2020,22(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