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玲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方法进行研究分组,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评价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结果:手术室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有1例切口感染、1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包括8例切口感染、2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92%;组间对比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研究组(96.8±2.1)、对照组(87.4±2.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研究组(97.5±2.0)、对照组(90.4±1.5);研究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手术质量,提高预后水平。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

引言

手术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技术部分,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的主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情况具有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中风险事件发生,对患者而言是极大的伤害,并且会导致医疗纠纷,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以风险管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选取74例研究样本,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方法进行研究分组,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25±5.96)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5.28±6.18)岁;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结合本次研究需要,组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一名护士长及五名护理人员组成,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加强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护理操作水平,特别是树立风险意识,形成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培训与考核过程中,围绕手术室风险管理展开,使每个护理人员均能够预防和处理风险事件。

2.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展开分类,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本院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将风险划分为意外事故类、差错类、护理记录类、投诉类等,结合不同类型风险事件,针对性制定护理预防对策。继而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预防风险事件发生。

3.实施手术室护理全程监控:针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设备仪器实时监测,明确各类设备的使用制度,并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使用,保证设备性能正确运转。手术室护理人员需检查设备摆放、消毒情况,并严格做好各项手术室护理记录。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则要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或风险事件。

4.规范手术交接程序与排班制度:在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手术室护理与各科室的交接工作,需设定完整规范的交接流程,并指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降低交接风险事故发生。另外,设置弹性的护理人员排班制度,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由于过于劳累而出现工作疏忽,引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或护理纠纷,降低患者的满意度。

(三)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评估数据信效度,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验证方式,计量资料以中位均值法验证,以(P<0.05)代表数据结果差异产生的统计学依据。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手术室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有1例切口感染、1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包括8例切口感染、2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92%;组间对比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组别

切口感染

意外伤害

记录失误

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n=37)

1(2.70%)

0(0.00%)

1(2.70%)

2(5.41%)

对照组(n=37)

3(8.12%)

2(5.41%)

2(5.41%)

7(18.92%)

t

4.263

P

<0.05

(二)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研究组(96.8±2.1)、对照组(87.4±2.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研究组(97.5±2.0)、对照组(90.4±1.5);研究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

组别

护理文书

护理操作

消毒隔离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n=37)

95.2±2.3

96.4±2.8

98.2±1.3

96.8±2.1

97.5±2.0

对照组(n=37)

84.5±9.2

82.9±8.1

89.8±1.4

87.4±2.5

90.4±1.5

t

9.245

5.462

P

<0.05

<0.05

三、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室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有1例切口感染、1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包括8例切口感染、2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92%;组间对比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在护理质量评分上,研究组(96.8±2.1)、对照组(87.4±2.5);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上,研究组(97.5±2.0)、对照组(90.4±1.5);研究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手术质量,提高预后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晓,秦德华,樊孝文,单单单.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03):349-352.

[2]陈小雪.研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3):234-235.

[3]夏苗静,余幼芬,沈军英,蒋红娜.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5):165-166.

作者简介:李红玲(1969.02-),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主任护师、副教授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护理临床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