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李凡

身份证号码:1301****4529  天津  300000

摘要:在绿色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美化城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雨洪设施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者必须高度重视。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对雨洪控制和利用方式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型雨洪控制与利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引言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并有效推动城市的发展。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能够合理规划设施的空间布局,采用科学的策略对其进行安排,对合理开发雨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引入新型雨洪控制,能够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安排,促进城市向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1现阶段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雨洪控制利用的情况

现阶段,中国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进步,因此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更高的标准,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许多研究人员指出,城市水循环系统正在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后,城市景观设计已与新的防洪系统相结合。然而,由于许多外部因素,多数城市没有将防洪纳入城市景观设计,因此无法充分利用防洪。因此,我们必须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新型雨洪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景观设计中采用新型防洪的重要性在于:一是,提高景观效果和质量。采用新的防洪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景观建设地区的雨洪问题。结合排水功能与环境美化,有效应对环境的生态效益,同时提高园林景观的显示价值。二是改善和恢复城市内部的水循环。经过数千年的地面和地下自然地理变化,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水流结构和水循环系统,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人工结构,主要复盖城市的地面,阻碍了地面和地下之间的水循环,采用新的防洪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和地下之间的水流量,并逐步恢复城市供水系统,从而能够控制水污染。三是促进节能环保的发展。新的防洪措施将雨水收集和利用作为一种新的洪水管理方法,使能源转换和利用成为可能。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例如建造菜园不仅将雨水用作重要的灌溉资源,而且还可大大节约用水,同时促进节能景观的发展。根据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经济利用理念,雨水处理可以用于许多活动。

3洪涝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影响

洪水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因素:首先,地表径流受到阻碍,水的传导能力降低。如果城市条件恶劣,自然地貌变化不合理,雨水很难进入或保存土壤环境,这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大规模径流,造成局部洪水,并破坏园林景观。其次,排水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这可能影响城市污水处理的绩效。为了保证城市景观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人们在游戏中的安全,提高景观的审美效果,有必要深入研究防洪方法。

4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措施

4.1强化专项引导

想要有效发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在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中的作用,首先需要适时转变设计观念,重视雨洪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与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放在同一高度上,建立城市雨洪控制的专项指导项目,在各个城市发展环节中引入雨洪控制内容。其次,在规划城市的建设内容时,也要将雨洪控制内容融入进去,合理设置控制目标,例如绿化覆盖程度、底土渗透性等。另外,还要针对雨水导致的城市内部洪涝灾害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排水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提升雨洪控制管理效果。最后,在建设城市内部居民区、公园、道路时,要充分考虑到降水问题,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应用在其中,增强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将城市建设成水循环高利用率的城市。只有从城市总体上重视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园林风景设计中的作用。

4.2完善角色与路径的主体互动参与治理研究

在应对全球视野下的环境风险问题时,新的治理模式已经从简单化、单一决策、自上而下式的过程发展到多中心、多层次、公众参与协作并自我组织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抗灾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仍是不可动摇的道路。从治理主体角色上看,政府应从管控型治理转向服务型治理,多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通过政策研究与激励手段鼓励社区、企业与个人发挥作用;公众应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协作,与政府形成紧密的沟通机制。从主体互动路径上看,探究如何在各部门之间搭建共享数据平台和协商渠道,做好雨洪灾害治理的信息互动、权责衔接;在政府与专家之间建立实时的对话机制,发挥多领域学者的顾问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的开放交流平台,减少“信息孤岛”,提高社会行动力;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探索雨洪风险地图“参与式测绘”,既简化风险沟通和社会学习,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多源信息。

4.3制定合理排水标准并采用新算法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城市仍然沿用传统模式下的排水标准,换算成降水频率大约为一年一遇的水平,但实际上,我国大城市的防洪已经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情况。虽然大部分城市仍然不会遭受洪水泛滥和城市内部洪涝灾害的影响,但如果发生突发的极端暴雨天气,对于城市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园林景观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必须根据现有情况重新制定排水标准,提高各城市的排水能力,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提供应用基础。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仍采用传统的产水模数方法来计算排水量,对于城市地表径流无法形成准确地反映,因此需要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采用最新的计算方法,对积水位置、规模和深度进行推算,为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4.4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开展风景园林设计,除了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外,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因为新型雨洪控制利用,需建设系列设施来满足控制需求,实现控制功能,所以要做好保护措施。利用科学技术,对风景园区内的雨水,进行科学化改造与利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某风景园林设计为例,利用专项规划区域,设计了约为900hm2的雨洪控制利用区域,其中水域面积为100hm2。在设计时将雨水非点源污染控制及水环境保护作为设计重点,尊重水乡景观特色,从雨水径流的全过程,包括源头和末端等,采用雨洪控制利用措施,将其融入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总体来说,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好效益分析,提出有效的保护方案。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把控,确保各项功能得以实现,改善园林环境

4.5完善技术管理系统

对于景观美化,新雨水治理的使用在效果和功能上都更加明显。但是,在建设实施方面,需要一个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改进控制。在景观规划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利用卫星遥测等技术了解区域内的地理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地下管线。使用降雨分析模型可以根据地块的降雨对园林在施工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建模,为有效实施新的雨水控制提供适当的参考和援助。实施景观规划时,应整体考虑设计,充分利用洪水的功能,将新的雨水控制应用于景观美化。

结束语

概括地说,城市景观规划实施雨水控制需要整体现实感,科学需要运用适当技术制定应对和解决雨水控制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韩.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24):124-126.

[2]李杨.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花卉,2018(18):171.

[3]赵娜.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花卉,2018(16):141.

[4]陈波.试论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J].现代园艺,2018(14):84.

[5]何明德.探究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