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研究

杨俊

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四川省遂宁市629000

摘要:混凝土材料因具有一系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现阶段,混凝土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但受材料质量、施工技术、运输养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要深入分析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促使混凝土裂缝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

新时期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经常出现,不利于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目标。建筑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众多,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导致。因此,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混凝土裂缝的危害,结合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以便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

1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常见类型及影响因素

1.1 常见类型

第一,塑性收缩裂缝。此种裂缝经常出现于新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上表面,由于混凝土凝结前的表面具有较快的失水速度,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干热或大风天气内最为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裂缝具备两端细、中间宽的特点。第二,沉降收缩裂缝。如果结构地基土质松软、出现浸水情况或模板缺乏足够的刚度,将容易产生沉降裂缝。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此种裂缝的发生几率往往较大。由于要在冻土上支撑模板,待冻土化冻后会有不均匀沉降产生,进而导致裂缝形成于混凝土结构上。沉陷情况直接影响到沉降收缩裂缝的走向,沉降量决定着裂缝的宽度[1]。第三,温度裂缝。若工程所在地区具有较大的温差变化,将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化热产生,水化热在混凝土的内部积聚,大幅度升高内部温度,而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快的散热速度,这样将会有较大的内外温差形成,影响到混凝土内外部的热胀冷缩程度,随之产生拉应力。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小于拉应力,将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1.2 影响因素

第一,材料质量不过关。混凝土材料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裂缝的形成,部分人员没有严格控制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等材料质量,如粗骨料、细骨料含泥量过大等,将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同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够合理,在收缩及水化热的作用下产生裂缝问题。第二,浇筑振捣不够规范。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够准确把握混凝土浇筑振捣技术要点,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技术规范,导致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质量得不到保证,随之出现裂缝问题。例如,一些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较长的间隔,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等。第三,混凝土温差过大。温差过大是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开展测温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温差,将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第四,混凝土养护不够合理。部分人员没有结合工程环境条件科学制定养护方案,存在着养护过程不够规范、养护周期过短等问题,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增大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几率[2]

2 建筑混凝土裂缝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混凝土入场检验

如果混凝土质量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期将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完善建立混凝土入场检验制度,认真复验混凝土质量,如果与质量标准不相符合,则要采取禁止入场等措施,避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到不合格的混凝土。在入场检验环节,先要检验混凝土的质量证明文件,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原材料检验报告、强度检验报告、混凝土质量合格证。之后,利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复验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强度,每车都要取样检测,判断混凝土坍落度、强度等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在检测过程中,要如实详细地记录检测数据,禁止随意更改。

2.2 规范开展浇筑振捣工序

浇筑振捣是建筑混凝土工程的关键施工工序,需严格管控浇筑振捣施工过程,切实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问题。通常情况下,要依据自上而下的顺序实施浇筑作业,施工人员先将模板表面的砂浆、木屑等各种杂物彻底清理掉,之后依据施工方案开展浇筑活动。在浇筑作业中,施工人员需依据3m的标准控制混凝土下落高度。现阶段,一般采用分层浇筑技术,依据20cm的标准控制分层厚度。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需连续开展浇筑作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要严格控制间隔时间。部分梁体规模较大,可单独实施浇筑作业。一些部位难以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则需在剪力较小部位科学设置施工缝。在混凝土振捣作业中,可配合施用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方式。部分工程只有较小的振捣作业量,可主要采用人工振捣技术,均匀布置插点位置,坚持快插慢拔的振捣原则,避免因出现漏振问题而影响到施工质量。在振捣时间方面,一般每个插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30s左右。现场管理人员要全面管控振捣作业过程,切实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均匀性。

2.3 监测与控制混凝土温度差

为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问题,需做好混凝土温差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在测温实践中,一般应用建筑电子测温器,结合工程情况将测温点均匀布置于各个区域。部分区域具有较大的温度变化幅度,可增加测温点的布置数量。通常情况下,要将上测点、下测点布置于混凝土表面,将中间测点布置于混凝土底板厚度中心位置,将保温层测点布置于保湿材料下的混凝土上。为保证温度传感器的正常运行,要利用塑料袋等规范包裹传感器,促使其干燥、清洁状态得到维持。在测温过程中,需将仪表、测温线等搭配应用过来,对测温过程详细记录。一般来讲,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第一周依据4h/次的频率开展测温工作,一周后依据6h/次的频率进行测温

[4]。每次测温结束后,需对各项温度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若温差在23℃以上,需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避免温差超过25℃。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可将冷却水管布置于混凝土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及温度差。

2.4 充分重视混凝土养护作业

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需利用塑料薄膜、土工布等材料开展养护工作,且定时进行浇水,促使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得到保持,避免因脱水严重而出现裂缝问题。通常情况下,要进行2周以上的养护,在养护过程中避免出现透风问题,切实保证覆盖的严密性。如果在炎热的夏季实施混凝土养护作业,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高,需将洒水频率控制在2h/次,这样混凝土的湿润状态能够得到保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拆模强度,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差在20℃内,拆模工序即可开展。完成拆模作业后,要及时覆盖混凝土,避免混凝土的冷却速度过快。若养护周期尚未达到2周,需继续开展洒水养护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需引起充分的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形成原因众多,如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作业不够规范等。因此,相关人员要认真总结各类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从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浇筑振捣、养护管理等多个角度着手,全面管控混凝土施工过程,切实提升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预防各类裂缝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明骏.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地产, 2022(1):209-211.

[2]曹楠.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11):142-143.

[3]徐晟, 黄建淞.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及施工处理[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3):165-166.

[4]徐天旭.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