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常见问题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常见问题及探讨

罗海兰

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摘要:热电偶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无需外接电源即可完成温度测量任务。如果出现温度误差,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讨论了热电偶测温的常见问题。

Summary:The thermocoupl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high, and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ask can be completed without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If there is a temperature error, it ma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br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common problems with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关键词:热电偶测量;温度测量;计量误差;问题探讨

Keyword:Thermocouple measurement;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error;Questions to explore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可直接与环境接触,消除了中间介质的传输,使温度测量更准确,误差更小。然而,热电偶的使用需要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使用不规范或保养不到位,热电偶就会产生测温误差,带来麻烦。

1 热电偶测温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

1.1 热电偶测温工作原理

热电偶结构简单,主要由热电极、接线装置和绝缘保护管组成。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焊接在一起形成闭合回路。因此,不同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气体密度不同。因此,在温度的作用下,两种不同金属的焊接接头处会有不同的自由电子扩散,导致闭合回路中的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当两个接头处的温度相同,两端的电位值相同,方向相反,电位差为零时,闭合回路中将没有电流。如果两个接头处的温度不同,则两端的电位值将不同,从而导致闭合回路中的电位差和电流。如果一端的温度已知,则可以通过测量闭合电路中的电流来计算另一端接头的温度。

1.2热电偶的分类及参数

目前常用热电偶主要有以下几类。

(1)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号为S,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适于在氧化气氛中测温,不适于在还原气氛中使用,但短期内可用于真空中测温。

(2)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分度号为B,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600℃,短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800℃,适于在氧化气氛中测温,不适于在还原气氛中使用,但短期内可用于真空中测温。

(3)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为K,按热电偶直径,温度范围为0~1300℃,适于在中性气氛中测温,不适于还原气氛中测温。

(4) 镍铬-康铜热电偶。分度号为E,温度范围为-200~+900℃,适于在氧化及弱还原气氛中测温。

1.3 热电偶测温技术优势

热电偶测温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这离不开其测温性能和优点。具体来说,热电偶测温技术的优点如下:①装置本身具有很宽的测量范围,其整体性能相对稳定;②该热电偶测温精度高。由于装置在测温过程中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③热电偶热响应时间快,能在极短时间内响应温度变化,测试灵敏度高;④热电偶可在较宽的测温范围内实现连续测温;⑤热电偶测温装置的结构简单,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使用寿命长。

2 影响热电偶测温的因素

2.1 热电偶本身产生的误差

某厂回火炉温度检测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测得的温度显示值总是滞后于炉内温度变化。经检查,是热电偶保护管结垢所致。分析:接触式热电偶测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持与被测对象的温度平衡。回火时间的长短,与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条件。由于热电偶长期在恶劣的高温环境中工作,沉积在保护管表面的灰尘和熔渣在保护管表面燃烧熔化,导致保护套管结垢,热阻抗增大,由于热电偶的热容量和时间常数增加,热电偶的响应时间延长,使得热端的温度变化总是滞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导致热响应误差。它不仅使指示温度高,而且造成测量滞后。

2.2 热电偶不同结构的动态响应

根据结构的不同,热电偶有两种基本形式:铠装型和组装型。铠装型由于其快速的热响应时间,用于温度变化迅速的场合。此外,热电偶丝的厚度和保护管的直径与热电偶的动态响应时间有关。选择更细的热电偶丝和更小的保护管可以减小热响应误差。

2.3 测温点发生变化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虽然正确,但长期使用时,特别是在高温下,其外保护管变形弯曲,测温点偏移,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一种情况是保护管变形和弯曲,热电偶的热端直接对准火焰或直接接受固体的热辐射,因此温度总是很高;相反,在另一种情况下,保护管变形,偏离均匀的温度场,导致低温。因此,在选择热电偶时,不能忽视其保护管的选择,应根据测量温度选择适合不同温度的金属或非金属保护管。

2.4 应力与污渍引起的测量误差

通过对热电偶生产加工工艺的深入分析,热电偶丝需要多次拉伸才能满足制备要求。在此过程中,热电偶丝表面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污渍。另一方面,在反复拉伸后,热电偶丝中也会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虽然采用加热淬火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场的影响,但如果淬火质量不符合标准,可能会留下一定的应力,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导致这种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热电偶的温度梯度。调查发现,若采用低成本金属制备热电偶丝,退火温度应高于热电偶测温上限,测量端退火长度应高于插入深度,以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如果使用贵金属制备热电偶丝,应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四硼酸钠对其进行清洁,以减少热电偶丝表面的污渍。

2.5 不均匀性引起的测量误差

对于由均匀介质导体制成的热电偶,热电动势与两端的温度有关。如果使用非均匀介质导体,热电偶中将产生不均匀电位。电极温度梯度会影响不均匀电位的大小。同时,材料本身的不均匀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均匀电位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非均匀性引起的测量误差可达30-35℃。为避免不均匀性引起的测量误差,应采用均匀性较好的材料,并加强对制备过程的检测,确保加工误差在设定范围内。

3 热电偶温度误差的修正方法

3.1 热辐射误差处置

外部环境与测量端之间始终存在热辐射,是热辐射误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增加对流换热量,减少辐射换热。具体操作分析如下:沿管壁铺设一层隔热层,以减弱热电偶测量部分与管壁之间的温差,或在热电偶测量端安装一个屏蔽盖,两者用途相同;如果测量流体的温度,可以适当增加介质的流速或加强扰动,从而提高流体介质的放热系数;选择直径较小的热电偶丝,以促进流体与热电偶电极之间形成横流。

3.2 导热误差处置

测量高温气体介质时,热电偶测量端存在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在测量端产生热传导,导致测量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偏差。结合大量的测量实例可以看出,随着导热系数差的增大,测量误差逐渐增大。热传导不良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减少热传导和加强对流来处理。具体方法为:使用高深宽比设备,将热电偶传统的倾斜安装方式改为垂直安装,或将热电偶安装在测量介质的弯曲位置;安装时尽量使气流方向与热电偶测量端方向一致,选择介质流量最大的位置;在选择热电偶测量材料时,应尽量使用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

3.3 应力与污渍引起的测量误差处置

通过对热电偶生产加工工艺的深入分析,热电偶丝需要多次拉伸才能满足制备要求。在此过程中,热电偶丝表面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污渍。另一方面,在反复拉伸后,热电偶丝中也会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虽然采用加热淬火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应力场的影响,但如果淬火质量不符合标准,可能会留下一定的应力,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导致这种误差的主要因素是热电偶的温度梯度。调查发现,若采用低成本金属制备热电偶丝,退火温度应高于热电偶测温上限,测量端退火长度应高于插入深度,以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如果使用贵金属制备热电偶丝,应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四硼酸钠对其进行清洁,以减少热电偶丝表面的污渍。

3.4 动态响应误差处置

热电偶的动态响应是其灵敏度的表现。只有提高灵敏度,才能加快热响应速度,可以通过加快热感测响应速度和缩短滞后时间来进行校正。结果表明,热电偶的热响应越快,接触体积越小,接触面越大。因此,在校正过程中,可以改变检测端的形状,以细化热电偶的接触体积,并增加与待测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热电偶的热响应滞后时间。此外,采用导热性强、热响应快的材料作为热电偶传感器,将动态响应误差降低到安全标准,从而充分发挥热电偶的最佳性能。

结束语

热电偶的出现让工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控制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准确,为我们的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热电偶在测量温度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热电偶测温存在误差,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如何改进热电偶温度校正技术,减小测温误差是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蔡秀明,沈(祿).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常见问题及探讨[J].上海计量测试,2009,36(4):31-32.doi:10.3969/j.issn.1673-2235.2009.04.012.

[2]蔡丽枝.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J].计测技术,2008,28(z1):81-82.doi:10.3969/j.issn.1674-5795.2008.z1.034.

[3]王俊芬.简析高温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案[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1):69-70,93.doi:10.16525/j.cnki.cn14-1134/th.2017.01.27.

[4]伦森华.测量温度时热电偶的选择与使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75.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01.742.

[5]蔡丽枝.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J].计测技术,2008,28(z1):81-82.doi:10.3969/j.issn.1674-5795.2008.z1.034.

[6]伦森华.测量温度时热电偶的选择与使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75.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