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浅谈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杨波

张家口市消防救援支队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075100)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迅速。建筑工地在建的、未完工的建筑现场的特点,多数是一个项目的交叉作业。项目由多家的施工单位和很多专业包含不同工种的员工进行交叉施工。具体体现在人员构成复杂,各岗位文化程度不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不同的建筑工地施工的特点不同,在工人施工后会立即进入下一个项目任务中。各建筑物设施工具材料等临时性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很多作业条件、作业内容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动。在施工期间,施工现场发生火灾与一般居民住宅等单位出现状况不同。施工现场并不具备正式投入使用的消火栓、自喷灭火、自动报警系统均。工地上堆积着大量施工用具,易燃易爆品等。施工人员集中住在简易房都可能增加施工现场的发生火灾的情况。本文根据对建筑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的原因和现象进行总结,讨论应对火灾防范与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火灾防范

引言

海口市某棚改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焊割工人进行焊割作业时,未对周边可燃物清理,焊割火花掉落至地面,引燃放置在地面上的挤塑板等易燃、可燃物造成火灾蔓延。扬州某建筑工地发生火灾原因为建筑工地板房内杂物乱堆乱放,发生火灾,导致数百米范围内烟雾缭绕。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现代建筑工艺也使用了新型技术结构的材料。部分建设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火灾防范意识低,施工现场部分施工员缺少相应灭火设备的使用经验,导致在施工现场发生火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因此需要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加强工人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当施工工地用电、火、气量增加时,火灾隐患因素也随之增加,结合工地施工现场的实际进行分析,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现场条件相对较差,工人火灾防范意识较弱,消防防控能力也相对薄弱,消防管理的责任落实以及施工现场的布置方面。

1.1消防管理落实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由多方参与,相关方均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一部分责任。不少建筑工地面对消防安全进行预案、检查、宣传以及消防管理制度。虽然施工现场经常强调与告诫,可以在一定程度是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意识,但这些表面的形式化的工作的用意却是为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1]。而对必须的防火设备的更新、更换、添置则采取了敷衍态度,很多现场管理工作的建设单位常等至合同截止时去检查施工完成情况。由于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时将项目层层分包出去,为了追求更优的利益,减少资金流失,投入消防管理的资金就会被压缩。导致降低建筑工地消防技术安全功能的效果。

1.2施工员消防意识低

在施工现场,为了追求利益与建设进度。施工单位会通过临时招募的形式雇佣大批施工员,临时员工多导致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对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解能力较低。施工员出入工地、交接工作时出现的随意处置机械、对器具的操作不规范出现了人为失误。部分人员出现违章使用明火、私拉乱接电线。由于施工员吃住基本要留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时很多现场电路并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出现线路接触不良、漏电短路等问题。消防部门检查后提出火灾隐患问题,现场不及时进行整改,施工现场出现了很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施工员乱丢烟头现象多,施工现场常常因为遗留火种导致发生火灾。

1.3施工现场条件受限

施工现场条件会影响到个人身上。施工场地、地形的限制、施工路面和施工用水、电、气等综合情况都能影响到正常施工的状态。施工现场场地布置也能够影响到正常生活、办公施工作业等。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临时用房为了节约成本和快捷操作会使用普通金属彩钢板房和使用可燃材料搭建的临时用房,此类用房防火间距小[2]。原材料的堆积和临时性设施堆放面临的问题就是堆积着大量易燃物如塑料管、施工材料等。当场地受限时,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在安全距离外堆放材料,仅是在方便工人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堆放。当发生重大安全风险问题时,由于道路拥堵、挤占的情况影响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对整个项目造成很大的损失。

2施工现场布置问题

2.1原材料处置问题

在建筑工地现场施工时,会用到大量的施工材料,工程中的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施工现场材料的控制能影响到工程的成本,一个项目需要用到的材料多,而且同一材料会有不同规格,因此需要临时存放此类施工材料。材料堆放位置、材料发放审批以及材料的使用轨迹都有相应的规范。大型工程中保温、隔声及空调系统等工程使用保温材料的地方越来越多,保温材料的种类繁多,然而在隔声保温效果较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成为几次影响较大的火灾事故[3]。部分建筑物墙体、房顶、预留洞口等位置隐蔽,施工员在进行电焊等作业时疏漏很可能将火种落入墙体管道口、预留洞等可燃的保温材料中从而留下安全隐患。

2.2消防通道堵塞

发生火灾时很多情况均是因为消防通道疏散有问题,临时用电导致施工现场用电量大、电线路不规范和私拉乱接现象比较严重。影响或占用消防通道导致突发火灾后消防车辆无法进入现场,最终造成人员伤亡。施工现场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虽然设计了消防通道,但仍因为现场发生变动如临时材料堆放出现了问题导致消防通道堵塞。当火灾发生时,大量可燃物被燃烧,施工员无法从疏散通道疏散,消防车被堵在消防通道,消防人员无法达到现场,现场又缺乏相应的救援设备,因而导致出现人员伤亡。

2.2.1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消防设施并没有投入使用,而且消防的器具也不足或缺失,给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脚手架火灾时有发生,后果严重。在一些施工现场存在并没有配备相关消防器材和器材老化、损坏的现象。也存在消防器材过期无法使用的现象,事故发生时导致不能使用。施工现场应设置消火栓,在临时水源的问题上,水量、水压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有,但不能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室内装修时,使用可燃材料多,若发生火灾,室内现场并没配置灭火器或灭火器型号不对,使用附近市政消火栓,也很有可能面临几百米的距离,给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带来先天隐患。若发生突发情况后不能及时救火耽误救援时间。

2.3消防监督制约缺乏

施工现场有的施工单位负责人首先对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不上心,也缺乏对消防安全的了解,思想态度不积极。对基础的消防常识缺乏认识,对工人出现违章现象时不放在心上、不警惕。而且,监督机制工作效率低,目前的消防监督体制主要是横向进行监督,在本企业领导各级消防监督部门在开展工作,只对本单位的日常领导负责[4]。一些建筑工地上的项目负责人在投资过程中减少消防器具的投入,导致项目工地现场缺少某些所需的消防器具。同时,项目负责人在面对出现任意圈占消防设施、堵塞消防车道的现象时放任不管,导致埋下火灾隐患。

2.3.1监督机制缺乏协同

各消防监督部门的人员配置由本单位日常领导分配,包括对施工员进行任免、调动、分配利益与提供待遇,所以很难对此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对领导干部消防管理职责、责任、权力的监督,监督机制缺乏协同,根据相关规定,施工企业中的消防监督包括党组织、工会组织、消防职能部门、全体员工的监督,但实际上各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发挥却不够[5]。淡化、弱化,导致监督的重点不能体现。有些工程经过多层转包,造成消防主体不明,使得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脱节,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陷人危机。当出现火灾时,现场部分员工在不掌握基础消防知识时,不会扑救初期火灾、不会组织人员疏散甚至不会报警。

3火灾防范措施

3.1施工单位各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建设主管部门从源头上加强各建设方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需要认真核实,确实符合建筑工程具备方方面面的安全措施才允许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具备其中相关的条件则不予发放。施工总承包单位需要对现场防火实施管理包括临时用消防设施,根据建设规模现场防火,根据现场进行全面规划安排,保证施工现场火灾防范管理全面落实。建设主管部门需要联系相关消防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共同建立协同机制从而降低突发火灾[6]。服从总承包的管理,承担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消防体系,监理单位也应该按照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现场的消防安全措施。施工单位根据建设规模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组织确定好排班和负责人和落实好相关人的责任。

3.2提高相关人员的防火意识

企业的法人代表、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各工种,都需要注重自身的职业素质。需要做到充分做好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工作,把消防观念牢记在心,要有强烈的的责任感。此类相关施工员要做好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消防可能发生的因素和相关可能出现事故的隐患及时排查。需要做到把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和在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明确各区划分如用火作业区、生活区、物品堆放仓库区等,能够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解决。要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从各件消防事故中总结发生事故的原因,做到真正的吸取教训。面对目前市场运作的变化,认真贯彻主管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要提高应变能力,加强主管对内部的培训管理,消防负责人帮助施工员对消防安全标准和规范深刻理解,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等消防规范[7]。如施工现场禁止区域严禁吸烟、道路必须通常、必须配备足够消防器材、专人维护保证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自救和工作技能。

3.2.1加强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普遍存在混乱。需要加强现场的消防管理,可以做到施工现场禁火区应禁止吸烟。一旦发现有人吸烟需要按照规定从严处理。在建施工项目内建筑物内不允许建临时宿舍,施工期间如果需要搭建临时建筑物,需要向专门负责人审批,建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拆除。将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清扫干净。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要求对施工现场分配安全员,安全员负责每日的日常检查。施工项目主要负责人需要去施工现场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用火、电、气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筑工人需要使用火炉取暖时,应保证火炉与其它易燃物品有一段安全距离。外来施工人员不能在与自己无关的地区长时间逗留,持有本人身份证到登记科等级外来务工人员登记表,接受安全技术的培养,学习相关安全规范,掌握自救、消防等基本常识,培训合格后可以进行正常施工。

3.3完善消防设备配置

施工现场配置灭火器材,消防设备的配置要做到型号匹配,功能完整可以正常使用,放置位置准确并做好位置标记,在日常施工作业中消防设施器材由指定建筑工人负责与消防器材的维护管理。挂好警示牌,保证管理便捷。保证建设部门为主要负责人、管理部门参与协作。根据施工现场消防设备配置的规模、定位、器材等一系列需要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上,建设部门要听取使用部门的意见。使用部门也要主动的参与,对消防设备布置分配,为建立好消防监控中心出谋划策。如果施工现场需要设置临时消防水源,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应急灭预案,和建筑工人一起开展灭火演练,熟悉灭火流程,掌握灭火技能。在进行灭火设备配置时仔细检查,防止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为净化消防产品市场,谨慎选择,保障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关于落实到相关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法规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认清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与之对应具体消防安全措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消防安全管理若发生火灾事故时确实可行。建筑工地要有满足消防车正常通行停靠的消防通道,消防车能够进行作业要求。施工现场设置需要和办公、生活区设置按照相应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设置不同位置。施工工地的管理人员在每一次开展施工项目时对建筑工人安排消防教育和个人自救的教育培训,加强建筑工人的防火防灾意识。配置消防器具,提高建筑工地抗灾能力,施工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对每一名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切实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8]。加强施工现场防火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加强防范,配置安全员进行检查,加强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员工宿舍集体消防安全培训,以此达到预防施工现场发生灾害。

5参考文献:

[1]秦联对.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3):121-122.

[2]刘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特性及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居舍,2021(13):161-162.

[3]吴军.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今日消防,2019,4(07):34-37.

[4]董和雷,张衍新.浅谈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要点[J].建筑,2018(21):78-79.

[5]熊涛.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05):86-87.

[6]胡军敏.浅谈在建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安全管理[J].新余学院学报,2013,18(04):30-31.

[7]李聪.浅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S1):71-72.

[8]包庆裕.谈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及防火对策[J].广东科技,2013,22(0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