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达人秀”提升大班幼儿舞台表演能力的实际研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米奇达人秀”提升大班幼儿舞台表演能力的实际研究策略

楼乐亚

萧山区开元广场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201

【内容摘要】

米奇达人秀是一种在班级中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自主报名、小主持组织、现场展示等方式,利用家长资源准备节目,教师进行平台创设和演出指导,激发幼儿大胆自信进行艺术表演的活动。幼儿通过自身努力,敢于借助舞台,向老师同伴、社会外界展示和表达自己爱好特长、情绪情感或者童话故事的表现能力。借助家长资源,从开始的家到园,到后来的园到家,在家长的陪同合作下,创编和排练节目,完整地在达人秀中表演,促进幼儿参与舞台表演、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 达人秀、舞台表演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一次偶发性的观察:洋洋小朋友在报名参加“闪亮童星”跨年晚会选拔赛后开始在家里自编自创各种舞蹈。家长表示自身艺术造诣并不高,也没有此类的特长爱好,对于帮助孩子准备节目着实无从下手,所以处于放任发展的状态。但在节目选拔当天,洋洋跟随音乐舞动,创编的动作虽然稚嫩无章,却也十分鲜活有趣。一番询问后得知这些舞蹈动作都是通过观看视频模仿积累下来的。

多次必然性的记录:进入大班,我发现孩子们在观赏艺术视频时常常跃跃欲试,手舞足蹈。听到《贝瓦儿歌》的音乐响起后,米宝首先站立起来,跟随音乐唱起了《虫儿飞》。在间奏环节中,大家都有节奏的摇摆身体,化身成小小虫儿飞呀飞。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表演欲望,喜欢将自己的本领展示给同伴观看、欣赏。

由此可见,模仿他人表演和参与舞台表演的愿望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喜欢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划分为五种,其中最高层次则为“自我实现需求”。幼儿在逐渐进入社会化的进程中,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意识,满足他们自我实现需求。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区角游戏的创设、指导,艺术活动的组织、延伸等方式,促进幼儿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存在问题

1. 在课程组织上,艺术教育活动流于表面,浅尝辄止。

每个主题活动下都有着丰富的艺术活动作为支撑,但是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由于自身艺术修养的欠缺以及环境氛围的冷淡,导致大多数艺术活动流于形式,停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表达方式。

  1. 在区域活动中,表演区角创设缺乏新意,按部就班。

班级环境创设时,因考虑到区域的多元化和自主性,所以创设了理想状态下的表演区,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空壳子,材料无新意、创设无内容、活动无规划,随大流做摆设,没有真正有效的操作和使用起来。

  1. 在表演创造上,注重教师教授忽略幼儿感受,本末倒置。

当下的艺术教育,仍然偏重艺术知识和技法的教授。在改编创编环节,没有从幼儿发展的角度考虑和组织活动,缺少自发性和延续性,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干涉和指导,严重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和创造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我计划在班级“米奇乐园”主题环境下,创设一个小剧场,供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其中着重推出“米奇达人秀”活动,通过幼儿、家长、老师,三位一体的模式,通过区域联动、循环渐进、主题延伸、多方评价等方式,让幼儿在表演区中实现自主自发、尝试个性的艺术表达、加强舞台表演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米奇达人秀:是一种在班级中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自主报名、小主持组织、现场展示等方式,利用家长资源准备节目,教师进行平台创设和演出指导,激发幼儿大胆自信进行艺术表演的活动。

舞台表演能力:是幼儿通过自身努力,敢于借助舞台,向老师同伴、社会外界展示和表达自己爱好特长、情绪情感或者童话故事的表现能力。

(二)研究目的

1. 以“米奇达人秀”为依托,激发幼儿大胆自信参加表演活动的兴趣。

2. 通过模仿、创编、创作等方式,促进幼儿舞台表演和创造能力。

(三)研究思路

05deb5a7b38f277bc64dc1d51f73369

三、研究实施

幼儿各项能力水平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阶段性,受到年龄、个体差异、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大班表演区角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如何解决米奇小剧场中不同层次幼儿的舞台表演需求,成为本次研究的又一重要思考。我们可以建立“米奇达人秀”精品活动,通过教师创设发起、幼儿自发组织、自行准备节目、家园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幼儿表演欲望。

(一)仿——米奇剧场之初探阶段

初期围绕着“模仿秀”这一内容展开,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情境氛围和特定的主题范围中,展示自己的模仿表演,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师幼共同协商讨论“米奇达人秀”的表演内容,形式,时间及地点。

案例一: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这时我发现平时不爱表现的乐乐和沐沐选择了“表演区”进行游戏。只见她们来到"小舞台"后开始讨论,今天“演”什么好呢?乐乐说:“我最喜欢小兔子,今天我想扮演小兔子。” 沐沐说:“我喜欢大狮子,我要演一只大狮子。”于是两个小朋友便开始讨论起小兔子和大狮子的模样、表情和动作。讨论的样子和平时的他们真是判若两人!餐后活动时,我便和孩子们讨论: “明天我们的区域活动时间,如果大家都进入到‘表演区’,你最想演什么?”“美人鱼”、“艾莎公主”、“多功能汽车”、“蜘蛛侠”、……面对孩子们一系列的回答,我们决定将内容定为“模仿秀”,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模仿对象的外形特点、表情、动作、声音等。

第二天,我们把“表演区”的舞台搬到了活动室,孩子们一个个上台“表演”,模仿“老虎”的天天,走出了老虎霸气的步伐,挥动爪子,在舞台中央大声一吼,仿佛一只真的老虎出现了;甜甜扭动着身体踏上了舞台,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美人鱼”,大家齐声喊道“美人鱼来啦,美人鱼来啦!”;“看我的神奇魔法”原来是思思穿着艾莎公主的衣服上台了……此时不管台上还是台下,小朋友们都是乐在其中。

b6023ed998e78b219633aeb3aa68006  b6023ed998e78b219633aeb3aa68006

虽然幼儿缺乏表演经验,但他们的表现力不容小觑。为了激发幼儿参与舞台表演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师幼共同商讨表演内容,让幼儿从模仿开始学习,选材内容大多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及经验,也可以结合幼儿喜欢的绘本故事、童话、舞台剧、热点话题等。幼儿对其中的角色、情节熟悉后,会自然地进行模仿,这里就会有幼儿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教师应鼓励、支持、引导幼儿的这种行为,将经验进行迁移。在物质准备上,我们应为幼儿提供恰当的、丰富的表演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主协商布置场地、摆放道具,不仅能创造良好的表演氛围,让孩子感觉身临其境,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表演水平。

(二)演——米奇剧场之走近阶段

围绕“表演秀”展开,递增舞台表演难度。鼓励幼儿将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才艺等节目,经过精心的准备,展示在同伴面前,做到大胆自信。

在我们的“米奇小剧场”表演里,“演”是指演绎的内容与演绎的方式。同时也不再像往常一样教师为幼儿准备表演内容、规定表演方式,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点及已有经验来进行演绎,并从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表演指导三方面来开展。

我们与幼儿共同创设“米奇小剧场”,收集材料,场景布置来丰富区域,提升舞台表演环境氛围。在场地安排上考虑参与表演人数,不宜过大或过小;在材料投放中,收集各类表演服饰与道具,有助于幼儿发挥创造想象。

1.定内容演什么

每次开展表演活动时,演什么是孩子面临最大的问题?大班的幼儿能够通过前书写的方式来简单记录。于是,我们将意愿卡投放在表演区内,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记录,同时对幼儿们感兴趣的表演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小朋友的意愿卡我们发现,在表演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差异性。有的孩子想要表演《汪汪队之歌》、有的孩子想要模仿奥特曼、有的孩子想要表演《小红帽》……

        

案例二:根据前期幼儿意愿卡的记录,我们开展了一次“讨论会”,目的就在于让幼儿表达自己喜欢表演内容的原因及介绍表演方式,结合大部分幼儿的兴趣点和舞台效果,我们删减了一些不适合的表演内容,比如:情节过于单调或者内容过于复杂难以实现的。在大家的共同商定下,选择了以下内容作为“米奇达人秀”的表演节目。

米奇达人秀节目单

内容

表演者

内容

表演者

《汪汪队之歌》

赵辰宇

《小红帽》

祝樱宁

《虫儿飞》

徐也容

《爵士男孩》

姚哲楷

《对你说谢谢你》

黄子炎

《白雪公主》

金都一

《你笑起来真好看》

李芷慕

《可爱的家》

刘梓晨

2. 选形式如何演

表演内容确定以后,孩子们就要准备表演了。如何演又成为了大家面临的新问题。有的小朋友想要唱《汪汪队之歌》,有的小朋友想要扮演汪汪队里的角色,相同的表演内容产生了不同的表演形式,该如何化解这个分歧呢?经过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讨论,全班决定让每个小朋友都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节目。于是,我们将“米奇达人秀”的表演形式定为个人才艺秀。由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现能力等都处于“未成熟”的生长状态,家长及教师的支持必不可少。幼儿在家中准备节目,由家长指导,教师把关,最后登上“米奇达人秀”的舞台,表演过程中我们允许幼儿对作品拥有自己的理解和自由自主的表现方式,展现幼儿自我表现能力。

(三)创——米奇剧场之深入阶段

进行难度升华,围绕“故事秀”展开,指导幼儿同伴结对进行绘本故事创编、童话剧创作等节目表演,通过改编、创编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随着幼儿自由创造角色、对话、情节能力的增强

“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儿童对表演剧本的解读并非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及信念为基础重新建构。欣赏角度不同,产生的兴趣点也会不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孩子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从感知、模仿、想象、情感等方面去充分认识、理解角色,幼儿オ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全面表达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理解,为后一阶段的表演及创作定基础。然而重构一个新的童话,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难度略大。那么,可以从传统童话的创编开始,鼓励其创编情节、增加角色、改变结尾。如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中角色的性格、喜好等特点十分鲜明,因此,孩子熟悉故事后,我们的游戏从探讨如何表现快乐、活泼而又喜欢音乐的小猪开始,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情、语气表现小猪活泼快乐的性格,并尝试运用说唱、创编歌曲等方式表现小猪喜欢音乐的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运用自己在各领域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讨论、拓展作品情节、创编表演内容,可以在故事情节发展、结局、或故事的延伸部分进行创编。

案例三:《海的女儿》结尾写道:“小人鱼最后模糊德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他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泡沫……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穿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故事结尾唯美而伤感,女孩们大胆提议:小人鱼最后可不可以不变成泡沫,而是在姐姐们的帮助小变成了人,和王子在一起了?协商之后,新的《海的女儿》开演了。然而,一次改变并未减弱幼儿创编的热情,之后又有小朋友提出来:“小人鱼在变成哑巴时,王子就发现了真相,就不会和领过公主结婚了”,“王子知道真相以后,让巫婆也把他也变成人鱼,然后就能和小人鱼一起生活在海里了”等新的想法。教师捕捉到孩子们这些有价值的想法,按照情节引导、增加角色、添置道具、合作表演几个步骤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创编情节,大胆自主刻画、表现新增的情节、角色,不断丰富故事表演。幼儿的改编折射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期望。在有了改编的经验之后,再让幼儿进行重构,难度会大大降低,幼儿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四)评——米奇剧场之完善阶段

众所周知,幼儿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时,都会出现很多令人惊喜或者惊讶的表现,这时评价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评论过程中,教师不应主动评定幼儿表现的优劣,也不应简单直接地告诉幼儿该如何做。教师要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反思讨论,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例如,大班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和评价的问题是:觉得这样演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么办?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互相商量、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进行创编创作时,评价的重点可以提高到幼儿的表演兴趣、快乐情感的体验及关注经验的传递和分享方面。

四、主题延伸

艺术教育活动的时间、容量有限,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也很难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再加上教师准备的材料或者互动有限,难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所以尤其需要延伸活动作为补充。可供幼儿进行延伸表演的内容非常之多,像主题中涉及到的文学作品、诗歌故事,生活中的细小情境等,都可以附加在表演区中。幼儿对于主题教学中的语言活动和艺术活动,其实抱有很大的表演欲望,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再唱一遍”中就能深刻感受到。结合主题活动在表演区中进行延伸和扩展,是对提升幼儿表演兴趣的一大举措。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主题中,提供小动物的服饰请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在《神奇的大自然》主题中,提供很多幼儿熟悉的景点请幼儿进行介绍讲解等等。

五、成效与反思

对于幼儿而言, 在“达人秀”开展的过程中,借助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合作,从开始的家--园,家中准备节目,登上幼儿园舞台,到后来的园--家,根据特定题材,在家长同伴的合作下,创编和排练节目,完整地在达人秀中表演,促进幼儿参与舞台表演,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当幼儿的舞台表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时,可以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从仿到演到创以及道具准备节目选择,正式表演幼儿都是全程参与其中,成为表演真正的主人,同时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内容,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幼儿,又反馈于幼儿。幼儿充分体验了表演游戏的乐趣,满足心理需求。在表演过程中,给与幼儿充分的机会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学会表达的同时,更学会倾听同伴的表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提升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的体验,以及舞台表演对于幼儿真正的发展价值。随着幼儿表演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时的角色也逐渐发生改变。从教师到“导演”,即在不影响幼儿表演游戏兴趣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隐性的支持,保证表演游戏的顺利开展;到“演员”,即随着表演经验的丰富,幼儿已经基本能够自主分配角色和使用道具,组织其他幼儿进行表演,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需要组织者,而更喜欢在与玩伴的互动中积累经验,因此教师转而借助“演员”角色,为表演游戏提供支持;再到“观众”,即幼儿已有了一些生活体验和表演经验,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幼儿经常会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迁移到表演游戏中,此时,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观众”,逐步放手淡出表演游戏。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

2.《幼儿园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瑾、林琳著

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卓娅著

4.《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   教育教学论坛    朱宝霞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