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路径研究

梁浩

天津中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300000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市场化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国际化等工作,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取消以后,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已经越来越急迫和重要。目前工程造价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广大同业转变工程造价市场原有的固有观念,推动以动态管理与合同管理为中心的工程造价市场管理,用市场化机制管理工程造价市场,就一定能够突破重围,取得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发挥,国家工程造价改革将通过市场化改革、信息化创新、法治化保障手段,建立完善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有效控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开展工程造价改革,并陆续出台放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设立条件等政策,其目的是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国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重构,作为与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相伴相生的定额,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中何去何从成为焦点。定额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管理科学而产生,作为一种科学的量化标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需要分析定额的认识误区,回归定额本质,更好发挥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我国工程造价运作的特征

我国工程量计算法规,在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工程项目划分标准下,各参建单位均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造价管理办法,即包含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等各阶段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办法。香港地区没有各种定额(计价依据)的政策性文件,生产要素的价格、分配、供应均可充分自由地竞争,政府只在极少数时间段内对极少数的生产要素价格进行管控或干预。目前,按主管部门、专业性质、编制程序和用途、生产要素等分类,形成了规模庞大、内容繁杂的定额计价依据体系,如因部委之间的管理分工不同,形成了房建市政、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民航工程等若干个行业体系定额。特别是房建市政定额,在全国统一消耗量定额的基础上,各省市自治区又进一步编制发布了本行政区内的定额计价依据。通常,定额计价中的量由主管部门统一测定,价由主管部门定期采集、编制、发布。因继袭传统的定额法管理思路,我国的清单计价仍采用不完全费用综合单价的模式,其中如规费、税金等多项费用,仍然采用强制性计算规则。

二、市场运作是造价管理改革发展的根本

1、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市场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监管机制,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流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形成,已经发展到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经历了市场计价体系探索、建立,进入到市场计价体系完善期。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市场机制,是近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除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还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监管机制。强有力的监管机制是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手段,制度建立是一个方面,保障制度高效执行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投资造价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机制,就是监管投资流向、劳动力流向与价格、建材物资流向与价格、土地供给与流转、数据有偿使用、技术转让与有偿使用等,监管要素配置是否按市场化进行。

2、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以成本形成价格为辅价格的形成或定价机制有两种,一是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二是成本形成价格,这两种价格机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情况是,当某产品在成熟期及以后是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之前是成本加利润形成价格。同时,某产品被广泛应用也是在成熟期及以后,之前是小规模的应用。对于建筑领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是市场形成价格,少数是成本形成价格。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形成当前,市场化高度达到,市场形成价格已经成为主流。所以,在今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要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以成本形成价格为辅,主要建筑产品定价以市场竞争价格为准。

3、计价依据企业化、人工单价市场化。计价依据定额体系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从建立之初就打上了深深的计划经济烙印。虽然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历程,但一直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革之痛,特别是计价依据定额人工单价更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诟病,严重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进程。

在计价依据体系总体方面,长期以来计价依据定额一直由政府主导的造价管理机构组织编制,每次计价依据定额统一修编和发布后建设单位、承包施工等执行,其取定的标准是基于社会平均劳动力水平和效率。这严重阻碍了在国家大的市场化改革发展环境下,企业自主经营发展积极性,以及工程造价市场化发展。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发布统一计价依据定额,逐步取消由政府主导的计价依据定额体系,实行定额企业化。在今后,企业探索、研究、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真正体现企业自主经营和参与市场自由竞争的价值,将是计价依据定额变革发展之路。

三、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应对建议

1、建立基于动态定额的造价指标。工程造价的核心是消耗量和价格的问题,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建设各方消耗量和价格信息的共享和联动,建立适应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变化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的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动态的定额消耗量和市场价格水平测算工程造价指标,作为建设方控制工程造价的参考依据,改变传统估概预算分阶段控制的管理模式,把定额现有的最高限额管理回归标准管理的本质,以市场化机制提高建设方工程造价的精准性。

2、发挥定额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定额的本质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所消耗资源的数量标准,施工企业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主体本应编制自己的企业定额,但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往往过度依赖国家或行业统一的定额标准,不了解企业自身完成生产所需消耗的资源情况,往往在市场竞争中盲目承接工程和盲目施工,导致经营困难,因此,定额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应在施工企业中充分应用,作为施工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和对外经营活动的基础,以实施定额管理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

3、树立合同管理意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长期受定额计价模式的影响,往往对合同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熟悉合同条款,缺乏履约意识、合同执行力不足,在发生合同纠纷和合同结算时,遇到造价问题就习惯于向定额管理机构要定额标准,缺乏基本的合同判断和执行能力。在市场化机制下,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转变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固有观念,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树立合同意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充分了解合同的管理目标、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各类风险及风险承担界面和合同违约的处理程序等,做好风险控制,确保工程造价受控。

4、把定额作为创新的基础。定额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平均消耗水平,企业应以定额作为基准起点和检验标准,达不到定额标准的要求,应该对照分析原因,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方案、提升生产工艺,因此,定额并非创新的绊脚石,企业应把定额作为寻找创新点的基础,使技术创新都真正具有实用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在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定额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应该回归定额的本质,不是要否定定额,而是要差异化应用定额,取消定额与本应由市场解决的招投标和结算等环节计价的捆绑,尤其是加强定额在施工企业的应用,更好发挥定额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建设方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转变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固有观念,树立合同管理意识,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做好风险控制,用市场化机制管理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陈墨舌.基于工程应用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5):156-157.

[2] 孙忠强,杨广杰,王宝生.工程定额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水利经济,2019(4):55-57+77.

[3] 周燕飞.工程定额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