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

李光茜

四川攀枝花仁和区中坝乡中心学校  617000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美;挖掘;欣赏

与数学学科不同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语言知识,而语言与艺术是妯娌连襟,息息相关。艺术之美是需要学生去挖掘和赏析的,基于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最终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美育是德育的基石,在美育教学中学生能够形成欣赏美、感知美的能力,从而他们是非观的形成提供助力。换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实现学生人格美和心灵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渠道。

一、借助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感受美

在小学阶段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都需要教师的语言输出,教师语言状态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可以想象,对于同一篇课文,教师的语言或曼妙或细腻或深邃或豪迈,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同凡响的美的感受;而如果教师语言生硬冷涩,缺乏美感,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为此,语文教师语言输出的方式、内容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渗透的一种途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应该借助富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在教师变化的语音、语调中去感受语篇中的美。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时,语文教师就应该根据语篇内容的变化进行朗读语调的变化,使情感搭乘朗读的东风宣泄而出。如在朗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时,应该在“天下奇观”四个字上加重声调,激发学生对“天下奇观”产生浓郁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在朗读第二自然时应该放平语气,舒缓语调,而在进行第三、四自然段的朗读时又应该读出人群的沸腾,读出千万匹白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气势,读出山崩地裂的奇特之感,直到最后一段教师的语音、语调也应该随着钱塘江的平静趋于平静。如此一来,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学生的情绪也会随着教师的高昂而激动,随着教师的低沉而平静,进而在语音语调或飞瀑激流,或叮当溪流的转换之中进一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美,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二、借助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欣赏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名家经典,值得推敲,而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很难去挖掘到文章中的美,更不用说对美的欣赏与品鉴。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时应该有意识为学生创建语文情景,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地去与作品息息相通,获得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与感染。比如,《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庐山那令人感到惊异骇怪的风雨云雾,并为学生创造情景,让学生去想象自己置身于云雾之中的奇妙感觉,并借助多媒体的特效从高处、低出、远处、近处一一展示庐山的面貌,再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学为庐山题诗一首。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置身于“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白如棉”的庐山云雾之中,倍感奇妙无比,当学生纷纷绞尽脑汁为庐山题诗时,教师继续用多媒体一句句将《题西林壁》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势必会非常认同作者描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势必会被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语言之美所震撼与感动。如此一来,教师不需要过多的强调古诗的美,学生便可以感受到美,欣赏到美。

三、借助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表现美

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小学生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方式很难让他们从文字中汲取到美的因素,但是却很容易从画中形成获得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让学生去开拓美;给予学生主人公的角色,让学生去创造美;给予学生色彩斑斓的画笔,让学生去表现美……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塞下曲》时,教师可以让要求学生以将军、战士等角色进入原有意境中,引导学生去想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将军对敌军的轻蔑、对胜利的自信之感。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词,体味诗中呈现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边境战争之景并创作出一幅画,画中要体现诗句中的死寂之夜,乌云遮月以及大雪纷纷扬扬落在弓刀之景,学生在作画时会对文章的意境形成更直接的认知,并在宿雁惊飞中感受到紧张战前气氛,同时也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看到了战士们奋勇的精神……诗句中没有直接描写激烈的战争场景,给学生的画作留下了广阔的形象空间,让学生在画作与诗词中感受到诗歌意境有偿的氛围。

总而言之,如今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也悄然发生着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字词句的学习战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才时重中之重。审美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育是德育教育的起跳板,有效进行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去从语篇中挖掘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对于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皆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金铭.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3(09)

[2]杨丽.渗透美育教育体会语文之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