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干预 互动 ,——记录我的送教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陪伴 干预 互动,——记录我的送教之路

兰丽婵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546300

“兰老师,京好终于听我的话,在没有你的情况下拿笔写字了,真的太开心了,谢谢你!”2019年8月21日,经过送教上门一年半后,学生家长京好妈妈打电话激动的跟我说,语音颤抖,语调高昂。

送教对象:京好,女,2008年5月10日生。根据父母的陈述,孩子属于先天性残疾,主要表现为不与人交往、沟通,平时自言自语说出一些动画片里的句子,比如“芭比娃娃”、“水晶泥”等童趣化的语音。拒绝别人触碰她的东西,被别人移动了的东西必须放回原位;拒绝别人的介入,不允许别人的触碰。讨厌嘈杂的地方,不喜欢音乐。送教上门前曾去过柳州和南宁的一些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时间不长,没有效果。回来后也曾去过普通的私立幼儿园,但因不合群且哭闹厉害,老师不愿意再收而父母也不放心继续留在幼儿园,最后只能在家由母亲专职陪护。到孩子家后发现,孩子对于颜色的配比很有天赋,能利用胶泥捏出很多漂亮的小玩意、小动物等;玩电脑游戏很熟悉,点击的都是同一个游戏,从大目录到子目录都是一样。在电脑上认识不少常见的字,偶尔会自言自语的说出一些单个的句子。孩子的作息没有规律,经常晚上不睡觉而白天睡不起。

通过与学生母亲的沟通交流和对孩子的接触了解,我制定了针对孩子情况的送教教学计划“陪伴--介入--交流--互动”并在送教过程中逐步实施。

一、陪伴。

刚开始时,孩子对于老师的到来不予理睬,甚至将老师放下的东西全部又拿给老师,把老师推出门甚至打老师。避过了孩子的推打,老师也坚持留下来,学生就会闹情绪,跑跳着哭闹转满全家。无奈,老师只能与她母亲在另一边进行孩子情况的交流,给她默默的陪伴而并不去干扰她。待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后,试着接近孩子,与孩子做同样的事情,玩电脑、玩胶泥,用她习惯说的语音类似自言自语的与孩子说话。几次之后,孩子的反感没有那么强烈了,老师开始介入孩子的活动。

二、介入,交流。

我重视情感的投入,每次送教都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从心理去接受老师的介入。注意教师的形象、教态,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与孩子一起捏胶泥,一起剪纸贴画,一起做一些学习上的事情。比如老师开始拿语文课本在学生面前读,偶尔让学生看老师读。拿彩色数棒在孩子面前数,拿数字卡片与对应的小棒进行配对,时而让孩子也和老师一起数。看学生情绪较好时老师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孩子读书声音真好听,手指既漂亮又灵活,帮老师做一个玩具吧这种带着需求的表扬,对于孩子确实很受用。尽管有时只能维持几分钟的相处,但是孩子的戒备心理明显减轻了,而老师也开始给学生出任务了,故意把要做的事情做坏,比如把胶泥捏断,让学生教老师补好,孩子帮老师补好后看着学生说“谢谢你帮了我”。虽然没有孩子的回应,但只要孩子每帮老师做了一件事情,老师都会说谢谢,由无声的交流慢慢的进行语言交流。

三、互动。

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孩子有进步。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一样,她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要让孩子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在经过了孩子的接受后,我的教学活动开始了。知识方面的学习我从拿学生的手指字读,指图认开始,用轻柔的声音吸引孩子,让她可以安静地听老师读,到后来的主动拿书指字让老师读。写字的教学则是先让孩子看老师写,每一笔都写得很慢很认真,再到拿着孩子的手在作业上一笔一划的写,到后来的孩子自己在打印好的字帖上临摹。孩子每一点的进步都有老师耐心细心的陪伴和指导。在运动教学活动中,我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在阅读教学中,我从一开始就用杨红樱画本注音书系列给孩子读,无论孩子听还是不听,老师每次都坚持把一个故事读完,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去。现在,孩子会指字让老师读给她听,指图让老师给她说故事情节。在听得入迷的时候,孩子会学着小动物的声音发出语言和笑声。与孩子相处时,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老师与她一起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学玩,从而孩子真正的接受老师,与老师有了互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老师会轻柔的按摩她的手,让她平静。现在,孩子会主动从老师的文件包拿书出来,翻开课本等老师上课。尽管孩子的行为有时不是有意,但是能坚持坐下来跟老师学习,且基本都能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在运动方面进步很大,现在只要爸爸有空,她都会跟着爸爸去跑步、爬山。由一开始的拒绝到慢慢的接受,再到与老师、家长的交流,这其中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老师来说是幸福的,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更是幸运的。

在老师的强制要求和家长的大力监督下,孩子的作息时间有规律了,孩子的暴躁情绪也改了很多,没有经常乱发脾气、大哭大闹了,也喜欢跟父母外出接触外人了。感谢家长的配合也感谢孩子的接纳。现在孩子看见老师就会高兴地跳起来,接受老师的教学并能给予老师她所拥有的玩具,实物,同时把老师当做是她的朋友、家人,会跟老师撒娇,让老师分享她的食物,也不再拒绝老师的指令。而且能够主动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拿书出来让老师给她念书、给她讲述书里的故事。老师要求写字,只要老师教她写了一次,她就会按笔顺进行临摹并写得很好。看见学生的进步,真心的感叹:只要真诚的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送教还要继续,老师将带着一颗真诚的心,继续走完这艰难却又幸福的送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