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党史“常驻”中学历史课堂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论乡土党史“常驻”中学历史课堂的路径

江平生

安徽省潜山市教育局    246300

摘  要:中学历史教师是历史教学的“赶考人”,可算得上是党史教育的小小“专家”,更应高举党史教育的“火把”,让党史的光辉照亮每一位学子。笔者所在的潜山市红色资源相当丰厚,中学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尽力用好用足用活这些“高级营养品”,厚植学生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怀与素养。

关键词:英雄故事   文学抗战   戏剧   红色旧址遗迹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追寻红色足迹的党史学习潮涌大江南北,汲取奋进力量的党史教育吹拂长城内外,中学历史教师赶考历史教学,可算得上是党史教育的小小“专家”,更应义不容辞,主动担当,肩扛重任,高举党史教育的“火把”,让党史的光辉照亮每一位学子。笔者所在的潜山市党史资源相当丰厚,可谓“英雄辈出,精神长青”,这些亲切鲜活的乡土党史是学生们最爱的“美味奶茶”,中学历史教师要积极探索,尽力用好用足用活这些“高级营养品”,补学生精神之钙,将知史爱党落在细处,落在小处,落在课堂,让红色基因流淌进学生的血脉,厚植学生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情怀与素养。

一、讲好乡味的英雄故事

有人说“史学即人学”,学习党史要讲好党史上的人物故事,乡土党史中的红色资源常驻课堂,开拓了教学的新天地。身边的英雄故事让人感染着、感动着、感悟着,课堂更有“乡土味”,是对历史统编教材的有力补充、拓展与印证,让历史课更“丰满”、更“迷人”,有十足的韵味、有无限的魅力,汇聚学生的热爱去学习历史。

“把牺牲当走一回的县委书记”:余大化1927年11月担任中共潜山特支书记后,积极筹建农会,组织农民运动。1928年12月国民党县长储乙燃逮捕了农会秘书,并用欺骗手段扣押了县委书记余大化,7日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发动武力营救失败,8日反动政府县长下令杀害余大化,余大化临刑前,昂首阔步,高呼口号,从容就义。他还含笑着给自己作了一幅挽联“撒手空归,这回不算”,表现出共产党人“头可断,肢可裂”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将牺牲当做在人间“走一回”的革命豪情。

“信仰根植于内心的省委书记”:王步文出生于潜山县前北乡(今岳西县汤池镇),1931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4月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施加酷刑逼供,百般折磨都没能让他屈服。在关押期间,他关心鼓励狱中的同志,“我们目前不自由,正是为广大人民争自由,我们的苦是为了后代的甜……”他这样勉励同志,“我是出不去了,你们要争取释放,继续为党工作”他这样激励战友。5月31日,王步文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慷慨激昂地说:“共产党是杀不完的……就让我的鲜血去浇灌自由之花吧!”这些革命先驱,面对逆境低潮他们没有悲观失望,面对酷刑牺牲他们信念如磐,对革命的前途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这样的英雄故事,是广大师生汲取精神养分的生动教材,让我们读懂了信仰的力量荡气回肠,读懂了共产党人献身革命的不竭动力,这些英雄的故事,给人多么深刻的启示与教育,给人多么巨大的鼓舞与力量。

楹联高手、烈火真金余良鳌:潜山籍共产党员余良鳌在革命中常用楹联来“斗争”,他写的不少对联斗“霜”傲“雪”,也饱含生活的哲理。“宝塔层层,手执钢鞭锤白日;山峰叠叠,口生牙齿啮青天”,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反动政府。“左右立中山,左推右挤山不倒;南北分介石,南征北剿石难存”,该对联肯定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诅咒了蒋介石“四一二”的白色恐怖。敌人恨透了他,抓到他后用酷刑解恨,“手脚钉在屠凳上”的钻心般疼痛,他毫不动摇,“火油烧灼”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决不妥协,最后被活活烧死。余良鳌有文学造诣,又能军事指挥,文武双全,革命的大熔炉淬炼出共产党人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磨砺出共产党人无怨无悔的青春选择,考验出共产党人碧血丹心的不二忠诚。

悲壮的“乡土故事”感天动地,增加了课堂的生动与魅力,接家乡地气,贴近学生生活,最能吸引学生,增长了学生的见闻,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家乡先烈的革命豪情与大无畏精神,从而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

二、链接乡味的文学抗战

一些历史概念学生不好理解,需要用厚重的历史去解读,用钩沉的历史去印证,用涅槃的历史去释义。“全民族抗战”这个历史概念的内涵有必要帮助学生深层解读,笔者认为家乡作家张恨水以文抗战就是很好的例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张恨水抗战小说”开展主题研讨活动: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张恨水?搜一搜他的抗战作品有哪些?想一想其抗战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找一找中共领导人、左翼作家、中共报刊是如何评价张恨水的?学生在课下参观了张恨水故居、陈列馆,在网络空间“认识”了张恨水,提前“熟悉”了这位家乡大师,课堂交流“沸腾”起来,现场展示“热闹”起来。第一组同学从网上搜来了介绍张恨水的短视频,有的学起了央视播音员播报“恨水简介”,有的演起了张恨水来“自我介绍”……第二组同学在教室里举办一场作品展览,有的拿来了张恨水原著,有的复印了书影并加上作品简介,有的手绘了著作的封面……《大江东去》、《虎贲万岁》、《弯弓集》、《热血之花》、《东北四连长》、《风雪之夜》、《疯狂》、《桃花港》、《水浒新传》等著作在展台上精彩亮相。第三组同学通过深入阅读与相互探讨,总结出张恨水抗战作品的两大特点,一是突出人民战争思想,二是现实主义色彩浓。第四组在多媒体上呈现了网上学习的“战果”:毛泽东称赞说“《水浒新传》这本小说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周恩来对他小说的时代作用称赞有加;老舍对他妇孺皆晓的社会知名度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日报》称赞其作品“主题尽管迂回曲折,但题材最接近现实”。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先生“国如用我何妨死”的庄重誓言,理解了先生“今国难临头,必以语言文字唤醒国人”的不歇动力,理解了先生“七年来,还没有整个描写战争的小说,这是我们文人的耻辱,对不起国家”,学生感受到家乡文人的“职守”与“担当”,感受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与浓浓责任,油然而生对家乡作家的由衷敬佩与无比自豪。

三、跟随剧情一起跌宕起伏

历史教师可引入典型的乡土素材,丰富军民关系教学主题,让历史教学有血有肉,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一样。为向建党一百年华诞“献礼”,2021年潜山市剧团创排了黄梅戏“新四军母亲”,地方戏剧中融入“红色题材”。我们历史教师要抓住教育的大好“机遇”,组织学生进剧场、观表演,学生随着剧情一起跌宕、一道起伏,跟着剧情一起哭、一起笑。剧中的“陈桂珍”,潜山县官庄镇后冲人,自1941年起,九年如一日,她接收照顾新四军、解放军伤病员数百人。她一心为伤病员着想,缺医少药,她上山采中草药,让丈夫想方设法去周边县城购买药品;没有钱购药买粮,她忍痛割爱卖掉家里仅有的一头牛;伙食上尽最大努力让伤病员吃得好一些、吃得营养一些。她用心、用智慧为游击队服务:值班放哨让伤病员放心养伤;藏匿枪支,无数次搜查都未被敌人发现;收送信件传递情报安全可靠……她的家是放心的落脚点,是安全的联络站,是温馨的后方医院。好戏如光,“微以致远”,人间“大爱”,善以触魂,“舍小家顾大家”的陈桂珍是广大老区人民的缩影。学生在欣赏中被这位母亲的无私奉献、慈母情怀深深感染,泪流不止,学生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感知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学生在剧情里形象深刻地领悟了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血脉相连。这样注入的“红色基因”的影响力是持久的、永恒的、撼心的,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有温度与深度。

四、走进家乡的红色旧址遗迹

“纸上得来终觉浅”。潜山市是革命老区,在这片英雄的沃土上,红色研学基地众多,为中学生学习历史打开了新的窗口,也是历史教学的最佳“现场”,历史教师要在这些旧址遗迹上“动脑筋”,想方施法让它们“活起来”,带领学生走进这些红源圣地,学生身经其时,身临故地,直观地接触历史的“真像”,深切地把握历史的“真谛”,让历史素养落地生根于课堂内外,开花结果于学生未来的人生之中。潜山市五庙党小组成立旧址,非常值得师生去参观,活动中旧址成了“教室”,文物成了“教材”,看着那斑驳的土砖围墙筑成的小屋,看着当初几位党员围坐的小方桌,参观那里的一系列展陈,师生仿佛回到了9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1925年7月,程千里受上级党组织委派,从武汉回潜山发展党组织,他一边担任小学教员,一边与家乡的进步青年联系交流,他们聚在一起探讨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学习新思想与新革命,通过严格的考察,程千里先后介绍发展程之凤等五人为中共党员,率先创立了五庙党小组,树起了当时潜山县第一面党的光辉旗帜,也点燃了当时安庆地区农村第一丛党的星星之火。

为了让学生理解家乡最早一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他们铁骨铮铮的入党誓言,我们在旧址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对程千里父子的对话细节进行“小题大作”:

父问(学生A):“小千里啊,你回来总与几个毛躁青年粘在一起,你到底在干啥嘛?”

子(学生B)说:“我在做共产党的事。”

父(学生A)惊问:“共产党是什么?”

子(学生B)耐心地回答:“共产党是一个为咱们穷人打天下的组织。”

父(学生A)暴跳如雷,厉声说道:“这纯属胡闹!……政府有兵、有枪,你们几个娃娃,能成什么事,往他们枪口上撞,是自己找死!”

子(学生B)激动地说:“不错,他们手中有钱、有枪,但我们有真理,有民众,前面的人死了,会有更多的人跟上来,革命一定会成功!”

父(学生A)几乎用哀求的声音说:“你是你们兄弟中最聪明的,我们还指望你光宗耀祖呢,你不好好上进做学问,这么胡来,不仅不能光耀门庭,还会给家族带来灾祸啊!”

子(学生B)扶着父亲动情地说:“父亲望子成龙孩儿能理解,但光耀门庭那是家事,而我今天干的事却是公事……这条路孩儿下决心走定了。”

其时其地其物其人给学生的感受多么直观,角色体验给学生带来的感触何等深刻,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让人心生敬意,共产党人的崇高目标催人奋进,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不畏艰难给人鼓舞,红源文化的滋润无声胜有声。

历史教师要持续思考乡土党史进课堂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将地方红色资源用好用到位,且思且教,且行且进,走出一条独具一格的历史教学新路,系统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杰,《上海地方党史资源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红色文化学刊》,2018年第2期;

[2]张莹莹,《地方党史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8期;

[3]罗昌安,《党史主题下初高中一体化活动的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