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陈逸伦

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摘要: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 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应以幼儿自身的兴趣为方向,为幼儿创设多元化学习环境,多维度的活动,与幼儿一起合作协商,共同探究,从而看见孩子的求知欲、探究力与学习力,实现有价值的玩,有深度的学。而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泡泡”的班本课程。

关键词:自主探索;深度学习;班本课程.

课程实施路径:

C:\Users\de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d57d541f72b7293c6cc54660a5c493.jpg

课程起源:泡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孩子们很喜欢在洗手的时候和同伴一起玩水玩泡泡,比一比谁手上的泡泡多,绵密的泡泡在水槽里变出了更多大小不一的泡泡,孩子们都感到非常新奇。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对梦幻的泡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在玩泡泡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较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启了小一班有关“泡泡探秘”的探玩之旅,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直接参与体验,让孩子们在幸福生长的同时又能自主发展。本文通过记录课程实施路径和案例来进一步分析活动背后的理念与教师支持幼儿科学探索和深度学习的方法。

活动过程及评价:

第一阶段:泡泡游戏乐园----激发孩子的兴趣力

问题一:泡泡在哪儿?

    找呀找呀找泡泡,除了洗手时我们会看到泡泡,它还会躲在哪里呢?调皮的泡泡就在我们的身边期待着我们的发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放学回家后孩子们就开始寻找起生活中的泡泡,并拍照记录来和大家分享,原来泡泡会在搅拌的咖啡里、在可乐瓶里、在妈妈的洗碗池里、在沐浴球上、在家鱼缸中、在火锅里、还有嘴巴自己也能变出泡泡呢!其中一位小朋友周末在公园里吹泡泡的照片引起了全班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分享起自己吹泡泡的经历,越聊越激动,我看到孩子们兴趣沸腾了起来,于是我提议说:“那明天大家把家里的泡泡机器都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创办一个泡泡游戏乐园吧!”C:\Users\de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bd0baff00bcfc2d9223ec0af906589e.jpg

    第二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泡泡机,首先我们尝试着对泡泡机进行分类,比如手动的和电动的,单层的和双层的,要用嘴吹的和要用手甩的。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尝试不同的泡泡制造方法,他们发现在阳光下的泡泡还会“变色”呢!孩子们和数不清的泡泡满天飞舞,被满操场的泡泡包围着嬉戏着快乐极了。不一会儿,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围着我说泡泡水用完了。于是,伴随着“泡泡水用光了怎么办?”问题的产生,我又带领着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分析与支持:

指南提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科学目标。正因为观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所以我们基于兴趣,立足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泡泡观察泡泡,养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和仔细观察的习惯,并能尝试在同伴面前用语言大胆表达,而当孩子们兴趣沸腾时组织开展泡泡游戏乐园,在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同时又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驱动性问题,推动游戏课程的发展。

第二阶段:泡泡制造工厂----看见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问题二:泡泡水没有了怎么办?(泡泡水初探索)

有了前期寻找生活中泡泡的经验,孩子们初步对泡泡的产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应孩子们的想法和要求,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肥皂、洗洁精、泡沫洗手液、可乐等材料,开始尝试拯救我们匮乏的泡泡水...

C:\Users\de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0ff23c4c9eef050350451c89ff15b4.jpg

小朋友们开始了第一次尝试自己研制泡泡水,他们分别拿着小碗和吸管自主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调配。我看到星澈选择了洗洁精进行了第一次尝试,失败后他思考说:“可能是水太多了吧!”于是他反复继续进行洗洁精的尝试。而昕洛则是每次都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还有的小朋友将各种材料混合尝试。可是,经过多次尝试都还是没能调制出成功的泡泡水,这时轩睿说:“我爸爸会做泡泡水的,我回家问问我爸爸!”于是,一场亲子探秘泡泡水的活动就此展开了...

分析:

通过前期积累的活动经验,幼儿的探索欲望强烈,决定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但是对于制作泡泡水的材料,小班幼儿并了解,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找到答案。由于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方法储备,第一次的初探索没有成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科学探索也就是在一次次猜想尝试失败中获得成功经验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体现在当幼儿对制作泡泡水的材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教师根据幼儿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寻找答案。并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和把握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创设新的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和探索来推进游戏进程。

问题三:怎样才能成功制造泡泡水?(亲子大探秘)

    那到底需要用哪些材料如何才能成功制造出泡泡水呢?洗衣粉、洗洁精、沐浴露、肥皂……这些材料真能调制出泡泡水吗?于是,孩子们带着“泡泡水大探秘”调查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启了家庭亲子科学小实验。

在之后的几天里,孩子们陆续都把自己制作成功的泡泡水带来了幼儿园,在泡泡水大探秘的经验交流会上,孩子们都十分积极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柏汉分享说:“我用肥皂很难吹出泡泡,但是用洗洁精加水再充分搅拌后就能吹出许多泡泡哦。”亦涵说:“在泡泡水中加入白糖和甘油,泡泡就会更多。”何宸说:“我爸爸在手机里还学了一个好方法,加入液体胶水后会变得更粘稠,泡泡就不容易破。”轩睿的心得体会是:“要轻轻地、慢慢地才能吹出更多的泡泡。”成功调制出泡泡水,让孩子们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

C:\Users\de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f981fb369a81bd6f3b6868a579d7679.jpg

分析:

家庭中的泡泡游戏,更能够适应孩子个体的游戏需求和探究发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了泡泡的“诞生”,从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教师在此活动中的支持体现在鼓励孩子持续的探索和思考,设计调查表让孩子通过亲子合作、求助、查阅资料等多途径,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组织孩子们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会,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学会用简单的话对自己和方法经验进行总结。

问题四:哪些材料可以充当泡泡器?

“我爸爸用奶茶的大吸管可以吹出更大的泡泡呢!”小朋友们又打开了话匣子,分享着在家都是用什么工具吹泡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在班级里找一找,试试有没有其他玩具材料也可以用来吹泡泡呢?孩子们在教室里搜罗了一圈,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尝试,通过多次寻找尝试,孩子们发现漏勺、雪花片、管道积木、剪刀手柄、穿线板等有洞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绒球、筷子、勺子、冰棍棒等没有洞的物品就不能吹出泡泡,而且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孩子们一边探索一边发现,通过各种尝试获得启发,慢慢总结出了:有洞的物品就能吹出泡泡,没有洞的物品就不能吹出泡泡,而且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在得知了这个规律后,大家找来了更多可以吹泡泡的工具,孩子们都非常惊讶惊喜,原来身边这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吹泡泡呀!

随着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二次的泡泡游戏,孩子们都很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成果,“看,这是我做的泡泡水”,“这是我找到的吹泡泡工具”,这次孩子们用自制的泡泡水和自己找来的工具成功吹出泡泡时,更加地满足和自豪。

C:\Users\del\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65f82f00ae6552faa63023373d0f909.jpg

分析与支持:

    幼儿通过操作自己找到的工具,发现许多常见物品都能吹出泡泡,感知吹泡泡工具尽管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具有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有洞洞,且无论什么形状的洞洞吹出的泡泡形状都是一样的。教师在此环节中的支持体现在在孩子们自然生发的谈话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吹泡泡器感兴趣,于是我们进行了吹泡泡工具的经验拓展,鼓励他们去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在自然、开放的探索环境开展更广泛的探索和研究,我并没有直接让孩子去找有洞的材料,而是放飞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成功和失败,在尝试中慢慢摸索共性,得出结论,并在过程中启发提问:为什么它能吹出泡泡? 同时追问“不同形状的物体吹出的泡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促使孩子们在猜想、尝试、思考、总结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阶段三:泡泡美丽变身——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问题五:怎样留住美丽的泡泡?

    好玩的泡泡转瞬即逝,那我们怎样留下它美丽的痕迹呢?孩子们说:“我们可以把它们拍下来,还可以把它们画下来!”于是我们又继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泡泡”的美术活动来丰富本次项目课程。

    在“五彩泡泡吹画”美术活动中,小泡泡遇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用吸管吹出泡泡,一下破裂在画纸上,留下了一个个、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泡泡。

    一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玩瓶盖印画,他们惊喜地发现,瓶盖印出的圈就像一个个泡泡,原来用圆形的瓶盖、养乐多瓶都能印画出美丽的泡泡,我们又一起用瓶盖印画的方式创作了一幅幅有趣的“小鱼吐泡泡”。

    爱动手的孩子们还用轻泥搓出了许多圆球,还为他们取名为“泡泡球”,我们还一起动手制作了“泡泡球许愿瓶”。孩子们从最初的吹泡泡慢慢延伸到借助作画工具添画、捏画、印画,用作品诠释着自己的所思所需,动手水平也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小手可画泡泡,我们的身体还能玩泡泡,在健康活动《大泡泡小泡泡》中,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好朋友手拉手变出了一个个泡泡圈,他们根据老师的数字提示一会变身大泡泡,一会变成小泡泡,一会飞上天,一会落到地上,原来身体也能变出好玩的泡泡游戏,手指游戏《小螃蟹吐泡泡》孩子们用手指变出螃蟹的造型来吐泡泡即锻炼了自己手指的灵活度又增加了泡泡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中的泡泡很调皮,作品中的泡泡很梦幻,故事中的泡泡更加充满无限的联想与憧憬。绘本《淘气的泡泡》裹着小宝宝飘到了天空中,惹出了一个好大的麻烦,它是怎么解决这个麻烦的呢?孩子们好奇地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语言活动《亮晶晶的泡泡》一只孤独的大白鹅渴望找寻朋友,天空中的泡泡给它帮了大忙,孩子们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在一场足球赛之后,小动物们喝汽水、吃冰激凌引出的《冒泡泡的水》,孩子们发现小动物们喝水也会“咕噜咕噜”直冒泡泡。隐藏在书本中的泡泡丰富了孩子们的闲暇时光,餐后他们喜欢围着一起阅读“泡泡”的绘本,谈论故事中的有趣情节,在潜移默化中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

活动延伸——家园互动,创新思路,提供深度学习的支撑:

问题六:泡泡还能怎么玩呢?

    孩子们的对探究泡泡的兴趣不减,许多家长在家里和孩子尝试了更多有趣的泡泡实验,比如“火山爆发”、“彩虹泡泡龙”、“泡泡桥”等,家庭中的泡泡游戏,更能够适应孩子个体的游戏需求和探究发现,因此,我们鼓励父母带着孩子在家里可以继续开展不同的泡泡游戏,还有更多玩法等待大家继续去探索哦!

分析与支持:

    形式多样的有关“泡泡”主题活动为本次班本课程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孩子们也从这一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本阶段的支持体现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角材料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发现,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带领幼儿从各领域出发,更全面地了解泡泡,探玩泡泡,创造泡泡。

反思:

    幼儿阶段的深度学习,不是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和 “难”,重点是要重视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探究方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指南》中所说的,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一日生活皆教育,来源于儿童身边的事物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在这场“基于兴趣,源于生活”的泡泡探秘的游戏课程中,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的“退位”和“倾听”,问题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尝试、验证,教师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推动孩子探索一步步深入,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深度学习、开放学习。而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发现的眼睛来撬动孩子们兴趣点背后有价值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与深度学习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黄爱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样态创新与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81-82.

[2]张晓玲.以生成课程“好玩的泡泡”为例浅谈如何支持小班幼儿深度学习[J].教育界,2021(27):81-82.

[3]王小英,刘思源.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特质与逻辑架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0(01):3-10.DOI:10.13861/j.cnki.sece.2020.01.001.

[4]朱凤.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2):119-120.

[5]施冬梅.游戏引发深度学习的路径和策略探寻——从“泡泡乐”说起[J].山东教育,2017(3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