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规划设计要点及造林技术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林业规划设计要点及造林技术措施探究

闫锋

乌鲁木齐红桦林园林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林业规划是开展林业工作的前提,造林技术的规划、设计和应用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造林质量,浪费资源,降低造林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人们将更加重视林业规划设计。针对林业规划设计在思想认识、建设投入及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加大对林业设计工作的推动力度,从而促进林业健康发展。通过研究林业规划设计要点及造林技术措施,相关人员可以明确规划要点与造林技术,从而推动造林建设不断发展。

关键词:林业规划;设计要点;造林技术;措施;探究

引言

林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优化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局部温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营林生产过程中,由于林业规划不合理、造林技术落后等因素,导致营林效果欠佳,从而严重抑制了林业作用的发挥。

1、当前林业发展现状

目前,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大力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各相关部门开始积极转变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引进先进林业造林技术和育林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对林地进行科学管理,将单一种植方法改为多样化种植方式,实现有限林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管理道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林业造林规划,缺乏规划前实地调查,制定出的规划不符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造林效果不理想。同时,部分林区缺少资金、设备和技术投入,培育条件差,培育出的种子质量不佳,幼苗成活率较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业造林育林的难度。

2、林业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2.1科学合理的选择造林位置

植树造林不仅仅是种树苗,而是一项有计划的行动,对区域生态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正式开展造林工作时,首先要从造林的规模及数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方面开展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区域情况来确定造林的具体位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全面关注如下问题:一是造林位置的优选,要遵守科学适用的原则,不同的区域要结合特点来进行苗木的栽植,同时要结合当地政府的造林规划来确定造林位置。二是尽量保证造林范围规模化,要鼓励有关企业与个体户积极参与到造林工作中,提高造林质量及管护水平,有效推进荒山绿化工作进行,增加生态效益。三是确定造林位置便于日后研究,因研究人员需要全面跟踪造林工作,所以地点要便于人员观察并记录。

2.2科学的选择优良造林树种

选择优良的树种,有助于提升造林工作的顺利性,提高树种的成活率,所以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地区分布较广泛、地理环境差异大,所以在造林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相关因素,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来选择树种。同时,树种的生长环境是否优质,也是关系树种适应性的关键。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选择树种时应当充分考虑树种的生长习性及繁殖方法、移植时间等问题,开展工作调研,对树木移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苗木种植期间,要全面分析苗木属性。

3、造林技术分析

3.1播种造林技术

目前,播种造林技术是植树造林过程中最为简单且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即在造林地中直接播种相应的树种,也被称为人工飞播造林。这一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成本在各种造林技术中是最低的。所以,在对面积较大的造林地采用这一方法能够将有效提升植树的效率。石羊河林业总场在植树造林中主要种植梭梭树,这是因为梭梭树的树种生命力顽强,成活率高,对于风沙严重、轻沙壤土、轻盐碱土地区而言,是非常适种的一种植物。

3.2幼苗栽种技术

幼苗栽种法就是先培育幼苗,等幼苗生长到20~30厘米时进行移植栽种,在培育和运送途中,需要对幼苗的根和躯干进行保护,可用篷布包裹,下车后可暂将根部埋于沙土中,再用清水灌溉。栽植之前,先对幼苗进行挑选甄别,过滤淘汰发霉的、死亡的、根系不发达的苗木。移植方法是先打坑浇水,然后栽值幼苗,最后再浇水,保证幼苗存活率。梭梭抗旱、抗热、抗寒、耐盐碱性都很强,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5%左右,喜光,不耐庇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

3.3科学分植造林技术

分植造林主要是将树木的根支或者种子的地下茎直接植入至土地中,目前我国分植造林较为常用的树种是杨树、柳树、松树,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幼苗成活率高,且能够节约培育幼苗花费的时间,拥有一定优势。但是,这种种植方法也存在不足,虽然能够集成母体优良基因,但是也会携带不良基因,并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对树木后期生长造成影响,降低林木资源应用价值。

3.4冬季造林技术

造林时间和造林成效息息相关,传统造林一般选在春季,树木成活率高,但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林木的大量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造林可选时间不断扩大,尤其南方地区,很多地方已经将造林时间提前至冬季,能够减少苗木水分流失,促进苗木生长。但是,在气候更加干燥、温度更低的北方,冬季造林技术还不能大规模采用,仍然需要以春季造林为主,尤其选择春季雨后土壤和空气候较为湿润的天气。

4、林业造林和规划设计措施探究

4.1加强森林火灾管控

森林火灾是导致植树造林工程严重受损的最大威胁,我国针对森林火灾落实了责任制,并将其入刑,但森林火灾不仅是人为因素,同时还有自然因素。基于这种情况,我国森林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加强自然因素的防控,同时还需针对森林火灾的实时动态进行合理调控,使林产资源利用获得合理发挥,并认真剖析森林火灾成因以及潜在森林火灾的强度,据此制定森林火灾的动态管理策略,按照有害种类、结构类型和载量设定森林火灾动态分级,合理制定资源管理目标。另外,结合森林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火灾动态的调查,同时展开相应的优化方案,针对目前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地理、气候情况等,均作出有效分析,这样才能确保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4.2重视养护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植物造林完毕后,必须适时依据林地土质和气象情况保证水分供应。造林地风速很大,为了防止树苗倒伏,还应对其添加支撑木棒,以减少风速的危害,对树苗生长发挥佐正效果。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对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实施需要特别重视以下方面。树干防治:树木出现了病虫害,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相关工作人员在完成植树造林工作之后,需定期对树木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研,并将数据记录在案,确保能够随时针对树木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预防或是治理。树叶防治:叶片是森林病虫害的高发区域,政府应给予充分关注。在森林管护过程中,不断加强叶片检测,方便及时发现病虫害,并在早期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适时喷施除虫药,保证病虫害得到消灭,并避免其进一步进行扩散[1]

4.3加强林业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林业规划设计工作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林业规划设计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不仅能够实现测绘等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能有效确保各部门及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协同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有效提升工作效率[2]

结束语

总之,在造林过程中,只有不断积累实践,总结经验,结合林地和苗木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造林方法,并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苗木的培育管理,才能提高造林技术,优化育林方法,保证造林工作的有效性,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3]

参考文献:

[1]周尚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新农业,2021(08):73-74.

[2]于男男.林业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J].中国林副特产,2021(01):51-52.DOI:10.13268/j.cnki.fbsic.2021.01.018.

[3]王桂英.林业规划设计要点及造林技术措施探究[J].广东蚕业,2021,56(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