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的艺术载体——公共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3

时代精神的艺术载体——公共艺术

杨京

深圳广美雕塑壁画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公共艺术作为众多艺术形式当中的一种其凭借公共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城市建设和文化精神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不同时期的公共艺术创作都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状态和精神风貌成为时代精神的艺术载体本文对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选取我国较为著名的三个公共艺术作品进行简单赏析明确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公共艺术更好地发挥时代精神载体作用的具体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公共艺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时代精神艺术载体公共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大部分认为公共艺术仅仅能够优化城市结构为城市景观打造贡献一份力量但忽视了公共艺术作为时代精神载体的重要作用公共艺术的创作植根于社会生活当中其灵感和取材都来源于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其作品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最直接反映因此要加强对公共艺术的认识程度挖掘公共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发挥其精神教育功能

1.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1.1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一词来源于国外其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费城通过了一项法案鼓励艺术家们将创作工作从工作室搬到室外公共空间当中将艺术作品从平面大屏幕当中转移到室外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促进了公共艺术的产生自此公共艺术开始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内容和形式

公共艺术的定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公共艺术指除私人、机构空间以外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以及环境美化活动;但狭义上的公共艺术,更多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可以满足大众对艺术审美的表演艺术。而公共艺术种类也较多,它主要包括了在公共空间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壁画、景观性艺术建筑小品、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城市雕塑性建筑物,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进行的艺术性活动等。因此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形式其创作不仅为城市的空间环境带来一定的美感和特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递是一种艺术作品与文化精神相融合的艺术形态不仅能够带给人视觉的享受还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思考与共鸣

1.2公共艺术的特征

公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虽然整个发展过程过于曲折坎坷但最终也实现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转变并形成了公共艺术独特的艺术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特点这是公共艺术的必须具备的重要艺术特征这是由公共艺术的展示区域及受众人群公共艺术作品的内涵是通过艺术创作将重大事件和历史文化传递给群众因此这就需要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念才能够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公共艺术作品

其次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公共艺术的开放性特点更多是针对狭义概念中的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城市空间中的雕塑、壁画、建筑等形式这些公共艺术存在于城市的各个地方其融合于人们生活当中能够让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再有公共艺术具有物质性的特征这里的物质性是指公共艺术从想法到现实作品所需要用到的材料这个材料的选择并不是随意选取的而是要结合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周边已有建筑的风格和所用的材料景观等确定公共艺术的制作材料同时还要考虑选材的持久性耐用程度及是够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新型材料的诞生和广泛使用也为公共艺术的造型设计呈现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

还有公共艺术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征由于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自然风貌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也不相同所以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植根于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俗创造具有鲜明城市特点的公共艺术作品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城市空间被大众所接受

最后,公共艺术所具有的空间性特点。公共艺术的空间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创作形式与理念思想都需要与其放置的空间场所相互融合,并且需要与周围环境色调、建筑材料的特性、城市文化特征等方面相互和谐。

2.时代精神在公共艺术中的具体体现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因社会发展造就的超越个体情感的集体意识,普遍存在并影响着人的活动、思维和视野。公共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其创造基础必然是建立在某一时代精神基础之上,直接、真切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一个正面的、现实的反映了时代潮流的公共艺术作品,则可以借助艺术作品体现出某个时期的精神面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本文选取我国近些年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艺术作品分析其创作内容和理念探索公共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

2.1《黄河母亲》

ehts-fxyiayt5403056 

图一  《黄河母亲》

黄河母亲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完成于1987是正值改革开放十年之际创作出的经典作品其主要创作理念是以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主堪称诸多表现黄河题材作品中的经典

整个作品的造型是由“母亲”和“男婴”这两个形象构成造型表现的是一位神态娴静的母亲侧卧在黄河岸边而婴儿正在其怀抱中快乐地游泳的场景作品中的“母亲”象征着

奔腾不息日夜守护哺育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黄河母亲而“男婴”则象征着在母亲怀抱中快乐成长的华夏子孙该作品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地方在于它是最早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断在继承历史的过程中创作新文明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作品的构建以暖色花岗岩的为主其颜色能够与黄河的颜色相呼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在细节上为了对中国母亲文化进行最恰当的表达作品在“母亲”与“男婴”下面的座基部分借用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鱼纹,水纹组合,阴线刻画黄河水纹和水中的几尾游鱼,作品粗犷中不失细腻和流畅,寓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从黄河发源。

总体来看《黄河母亲》的创作不仅从形象构造方面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黄河的哺育下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也利用细节构造如基座上的新石器时代水纹形象等体现出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

2.2《成都活水公园

nJxx-fxyiayq2031224

图二成都活水公园

成都活水公园这一作品同黄河母亲不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雕塑公共艺术而是一件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艺术化景观作品。整个公园景观的打造都围绕“水”来开展竹排吸水、圆形喷泉、鱼鳞方塘、沙石过滤、竹林小溪、叠水瀑布、净水鱼塘等几个部分沟通构成形成了休闲娱乐与艺术观赏于一体的水主题公共艺术作品这个作品的独特指出在于构建了人工湿地系统,将府南河水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通过艺术设计清晰地展示给社会大众,通过不同的水景变幻和水景样式结合的方式,让人们亲身感受到"死水"变"活水"的全过程,并从中感悟到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发展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公园建设还吸收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喻示人类与自然难以隔离的依存关系。

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成都活水公园突破同时期纪念性、行政性的城雕语汇,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以“鱼”为形、以“水”为媒,将公园整体作为作品打造,拓展了公共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而整个作品传达公共社会对环境污染和水保护的公共性关照,反映公共大众对“人•水•生命”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理念诠释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另外,活水公园采用艺术家领衔、多学科联合的方式和机制,是公共艺术项目推进的重要特征之一。

2.3《北京·记忆》—地铁公共艺术计划

EYqa-fxxnrss2682905 

图三北京·记忆》

北京·记忆》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在北京地铁八号线的南段南锣鼓巷车站内,它用四千多个琉璃单元体封存了大量富有标志性的北京生活老物件,并通过拼贴的形式展示了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人文艺术和城市环境剪影,包含了街头表演、遛鸟、拉洋车等。而每个单块体上均附有由手机录制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拍照,人们既可以讲述该器物背后的历史传说或观看相关照片,又可以通过留言的形式进行互动。该创意方案强调了地域识别性和互动参与性,并依托了琉璃烧造这一传统工艺,把日渐被人们淡忘的老北京记忆封存于作品之中,综合了艺术、民众交流、媒介宣传、社会议题和公众事件等各种因素,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民众形成交流,借助传媒的介入与宣传产生广泛的社会议题,同时将整个过程发酵为一种人文艺术事件。

公共艺术在营建崭新的现代都市公共空间和环境景观的同时,又用多重手法创建着现代都市的新文化,并作为文明生长的孵化器老北京经典的历史人物与生活情景,通过艺术形态呈现和保存。并通过北京地铁巨大的人流所产生的影响力,把老北京记忆的种子植入人的心里,从而激发了情感和回忆,在传播老北京记忆的过程中推动了都市文明的生长。将公共、大众和当代艺术联合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化范畴,形成了一个集艺术作品、公众事件、社会话语、与民众交流、媒介传播等的新型当代艺术载体。

3.发挥公共艺术时代精神载体功能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建设要求也不断增多因此在新的文化艺术发展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将时代精神蕴含到公共艺术创作当中是当前艺术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艺术创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更多的艺术创作者认识到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载体作用从而营造良好的公共艺术创造氛围如果能够通过这项措施促进公共艺术创作的发展那城市的各街道社区广场等地区都能够利用公共艺术作品营造供居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让公共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递价值观念弘扬时代精神加强群众教育的目的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当前社会需要更多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以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但公共艺术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创作水平,因此,要加强对公共艺术创作者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催生一起能够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融入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以突出公共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更有利于发挥公共艺术作品传播正确价值观念,促进人们审美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公共艺术作品。

最后,公共艺术作品的构建要充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公共艺术作品的特征注定,其创作要以人民群众的喜好和审美为主,因此,想要创作出蕴含时代精神且被群众所喜爱的公共艺术作品,就要积极开展公共艺术宣传,引起群众对公共艺术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从而有利于创作者深入群众当中调查民意,将群众的意见融入到公共艺术创作当中,打造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审美需求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够提升群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认同感,有利于利用公共艺术作品对群众实施时代精神渗透。

4.总结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阶段其表现形式由雕塑建筑壁画景观等多种方式构成同时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物质性地域差异性和空间性等特点既是艺术的表达也是时代精神一种承载方式通过对黄河母亲》、成都活水公园《北京·记忆》三个公共艺术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明确不同时代的公共艺术作品都表达了不同的思想内涵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艺术作品传递时代精神的积极作用在未来的创作中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更多地创作者投入到公共艺术创作当中并深入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意见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创作优质的公共艺术作品促进我国公共艺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铧骏. 时代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D]. 鲁迅美术学院 2017.

[2]袁鑫. 关于公共艺术中公共性的一点思考[J]. 中国民族博览 2022(1):3.

[3]张明. 多姿多态异彩纷呈——我国公共艺术优秀案例[J]. 装饰2015(11):44-53.

[4]陈敏. 分析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及特征表现. 智库时代[J]. 2019(22), 2.
作者简介:杨京(1981年11月),汉族,吉林省吉林市,文学学士,中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