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 2

疫情背景下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王佳莹,刘泽泽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  要医学生课程思想政治及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医学生临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近年来我国的医学课程思想政治及素质教育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仍存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素质教育欠缺的问题,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及人文素养教育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特殊时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医患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疫情“大考”下却呈现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越来越迫切。在这次疫情后,应该重视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改变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方式,因此本文将分析影响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各种因素,寻找有效对策,从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疫情

新冠肺炎暴发后,全国人民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状况,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同时,医患关系也趋于缓和,呈现出和谐的画面,这不仅仅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医者仁心”及良好的医德体现。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及人文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十分重要。

一、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1.传统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医学生的医德及人文教育的重视,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如《医学与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学概念》等相关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一定进展。但医学人文教育多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未能主动引导医学生思考,缺乏交流、实践,不能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滞后。缺乏临床实践,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只注重理论的教育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到临床工作后发现,在学校学习的一些医学人文理论与临床实际情况不完全相同,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等情况出现。

   2.医学人文教育课时不足

     虽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存在课时数不足,一些院校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导致在校医学生未能完整、系统的学习相关课程及缺乏像必修课那样重视人文医学的学习。很多医学生都学过医学人文相关课程,但未能像临床专业课程那样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因此学习效果欠佳。一项调查显示,56.88%的学生认为相关医学人文课程应设置为必修课[2]。此外,2016年一项面向美国134所医学院的调查显示,70.9%(95所)提供必修课,且有80所学校报告4年内所需人文学科教学的平均总课时数为43.9学时[3]。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社科教育占比明显偏低。

   3.缺乏医学人文教育实践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填鸭式”,学生只学习系统、器官、组织,感受不到人文的温度,对病患缺乏关怀。由于我国大多数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真正的临床实践。导致一些医学生虽然学习过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一旦正式进入临床实习后仍然表现出缺乏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

二、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一,医学院校应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人文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放置在同等地 位,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面技能的高质量医学人才。第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医学院校要重视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专业医学知识的授课中也要培养其人文素质,相对增加人文素养的课时,注意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医学院校应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人文精神要切实渗透到学生的行为观念中,处在充满人文的环境中学生日渐也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医学院校应构建人文学科的辅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样有助于弥补医学院人文教育的缺失,同时满足现代医学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五,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多角度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体系,使实践育人理念贯穿在人文素质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健康教育的核心,人文素养教育需尊重人生命价值的本身、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临床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涵盖生命文化的教育、仁爱思想教育、医德教育等。人文素养本身可成为医学工作者自身道德修养评估的杠杆及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医学生是未来的临床医生,是医疗活动的主体,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直接体现了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对医学模式的转换乃至于医疗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实际临床诊疗中的人文素养要求医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对患者要做到认真负责,具备耐心、仁心、同理心,懂得关心患者的疾病之苦,在临床诊疗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医疗事业。

而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黄金时期,医学生将从实习阶段开始,真正的接触患者、接触临床医生,也是真正融入社会的开始,临床实习期间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医疗队伍素质。但特殊情况下医学教育的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线教学成为特殊时期的一种主要教学模式,而在疫情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达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当代医学生来说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勇.“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06):684-688.

[2]李玉荣.医学人文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 139-141.

[3]王晓波.医学人文教育属性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9, 40(3):55 -58.

[4]刘金伟.从防控新冠肺炎到医学人文教育方式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08.

作品简介:

王佳莹  女  大学本科。

指导教师:刘泽泽 女 山东协和学院 讲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