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巍山县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分析

张正营

巍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摘要: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链,是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延伸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实现巍山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本文以“巍山红雪梨”的发展史为切入点分析了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巍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并结合巍山县的实际情况从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布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链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提出了建议。这些措施建议的提出,能有效解决制约巍山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推进巍山农业品牌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巍山县;农业产业化;现状;策略

引 言

巍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传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农业产业化徘徊不前、规模小,品质得不到提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是农业增长的新途径,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在新的时期,国内外形势和农业生产成本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和障碍,客观上要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极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巍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

(一)农业区域产业发展思路僵化

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不足。首先是新型经营主体、种植企业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组织化程度低,重点户、专业户发展滞后,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其次是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效益不佳。产业发展项目重建轻管,在后期种植管理、资产管理方面机制不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企业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没有发挥经营管理、技术指导、市场开创作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种植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整体质量不高。最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种植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范,管理投入能力不足,影响和制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6]

(二)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

一是发展相对落后。沿江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差、对沿江热区特色项目及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经济发展较坝区和中海拔地区落后、群众收入水平低、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弱。二是发展速度慢。由于长期受交通不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项目少、产业少、生态环境较差,农业生产大多靠天吃饭,种植水果以传统、分散经营为主,种植水平低,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跟不上,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支柱产业弱,发展速度慢。高原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少,小、弱现象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推动促进作用不强,尚未真正发挥牵市场、带基地、联农户的“纽带”作用,发展仍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为主,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通过包装、加工的数量少,产品的延伸价值能力低,“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7]

(三)农业区域特色产业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是县级层面没有对沿江片区进行统一的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各乡镇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缺少县级产业整体规划的指导,使得到整个沿江片区产业布局科学性、合理性不高。二是对沿江片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不够,重点不突出、方向不明确、措施不具体,资源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基地种植主体实力不足,投入不够,虽通过现场会、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巡回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了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例如柠檬栽后管理技术措施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导致柠檬产业草害、脱肥、脱水突出。

(四)缺少高素质人才参与

由于体制机制及投入等原因,在种植方面科技部门无专门长期从事巍山红雪梨试验研究的中高级人才,乡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更无人从事其行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只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果农在探索和研究,缺乏一套生产管理销售的技术人才。同时中药材产业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县、乡没有中药材服务机构和懂中药材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本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种植、管理技术指导跟不上,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三、优化巍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全面振兴乡村及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用好产业政策,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探索科技助力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二是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重点发展适合气候特点、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种养殖业,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种养殖业。

(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突出一产基础地位,持续推进“1+3+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加快构建“123N”产业体系,高位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突破肉牛精深加工瓶颈,优化烤烟生产布局,实施红雪梨连片提质增效和新植区抚育管理,依托京东平台拓展核桃精深加工及产品销售市场渠道。

(三)着重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链

一是加快发展巍山红雪梨、中药材、蔬菜种植等传统种植业,大力发展沿江柠檬特色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聚焦农业发展短板和关键环节,强化政策扶持,加快推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二是坚持主导与特色相结合、长效与短平相结合、种养与销售相结合,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品牌三是引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做特做精农产品,确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与大理滇牧肉牛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增加肉牛存栏,加快推进大仓甸中肉牛交易市场及肉牛精深加工项目。

(四)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有用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全员素质”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制定有关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队伍合理配置,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技术人才队伍作用的发挥。同时积极强化技术指导培训,整合种植、养殖等各方技术力量。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的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高种养殖农户生产技能,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高原特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四、结 论

未来阶段,巍山县应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厚植农业发展优势,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布局、差异化发展的要求,打造巍山县足丰种业庄园、红雪梨庄园、佳禾滇重楼庄园和古城葡萄庄园。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企业+基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农产品商品化。推进巍山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建设,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扎实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扎实推进农业品牌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参考文献

[1] 陈凡, 郭剑, 栗欣如,等.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