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

刘加奇 ,闫利杰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繁荣发展与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当前在长期的研究阶段中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更加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为电气自动化领域设备的优化和升级、技术的革新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具体阐述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原理及实践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策略

1.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主要原理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方面主要涵盖了三个原理,其一,就是PID控制原理,主要是根据设定输出值和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控制,主要是通过两者的偏差对微分数值、积分和比例进行计算。微分数值、积分和比例的偏差调整需要依据这三个数值之间叠加的uc值进行计算,偏差数值到达0时可达到既定的控制目标。其二,就是模糊控制原理,其中包含了语言和推理内容,依据相应的语言规则和理论知识内容,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可靠性。再通过相应数值的计算结果,结合工程的实施经验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的稳定程度。其三,就是Smith预估控制原理,这一方面的原理与其与两种控制原理相比不够成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普遍都较低。因为在该原理的控制之下,不仅无法达到既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指标,而且一旦系统出现异常问题,将会出现高频振动现象,以及谐波的波动范围无法维持在规定的状态内。不过,Smith预估控制原理的优点就是能够对系统缺陷进行补偿,优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相关性能,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条件[1]

2.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有效策略

2.1强化气候环境的防护工作

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需要使用到多种不同型号的设备,并且这些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有有利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状况的支持,才能确保电气自动化设备功能的稳定发挥,否则如果遇到恶劣的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干扰,将会严重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因此,当前电气自动化的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气候环境隐患因素的防护工作,针对一些如雷电、湿度较高的气候环境条件,需要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指标要求,采取得当的维护方法,保证电器自动化设备运行场所环境的适宜性。其中,可以在雷电天气下设置相应的避雷装置和防雷电机制,在湿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将设备安放在较高的位置上,避免与潮湿的空气接触,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与此同时,在日常的电器自动化设备运行阶段,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防尘的维护措施,以免灰尘的累积干扰设备内部零件功能的正常。

2.2改进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散热系统

在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阶段行内部的相关零件会相互作用,设备的长时间远行将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如果温度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标准,将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内部出现一系列的异常问题和故障问题。因此,当前电气自动化领域各项生产任务实施阶段,工作人员都务必要重视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散热工作,其中可以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内部相应位置设置散热装置,让电气自动化设备系统内部温度超过正常指标范围时,及时释放设备内部的热量,这样才能保障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控制功能正常发挥。其中,散热装置的安装技术人员务必要充分考虑到散热相关的工作原理,根据实际的设备散热情况,调整温度指标,并针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场所,将环境的相关参数指标维持在正常标准内。与此同时,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电气自动化设备高温故障问题,技术人员需要采用耐高温性能较好的零件材料进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组装[2]

2.3优化制作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案

由于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不同的工程操作所应用到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型号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制作方案的设计之前,技术人员务必要综合考虑到电气设备实际的运行状况,结合实际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程序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其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受干扰的难易程度进行零件的划分,可以设置相应的金属板,将弱电信号和强电信号进行隔绝,通过屏蔽电缆以防静电对线路运行的干扰。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管理人员务必要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商的资质进行审核,确保电气自动化设备品质达标。

2.4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管理维护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会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环境气候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异常状况和故障问题。因此,在日常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阶段,维护保养工作务必要落实到位,才能使设备稳定性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其中,电气自动化领域需要组建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维护团队,定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和管控,一旦在检修环节发现异常问题和隐患因素,需要及时采取得当的维护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故障问题对电气自动化相关生产任务的实施造成影响。与此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人介入,对维修过程的信息进行跟踪和记录,以保障维修情况的可追溯性。

2.5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不断优化,为了能够使电气自动化领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管控系统的高度完善,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秉持创新理念,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力度,根据电力传输工作、配电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分阶段管控的方式合理划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领域,设置正确的系统运行参数,以便于相关智能检测设备及时对异常参数进行检测,并找寻故障源头,及时消除隐患因素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干扰[3]

3.结束语

毋庸置疑,电气自动化领域的进步关乎到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因此,相关企业务必要重视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控制工作,不断完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系统,深入研发更加稳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以保障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电力生产、运输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多里坤·艾克白尔.浅谈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J].电子测试,2020,4(13):15-16.

[2]张鑫,冯清.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12):184-185.

[3]孟凡林,叶巍.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有效提升措施[J].机电技术应用,2020,9(16):166-167.